鲁枢元
展开
完结作品(4)
会员
超越语言:诗性言语的心理发生
《超越语言:诗性言语的心理发生》是鲁枢元奠定自身学术地位的文艺学专著。文学性的核心是诗性,诗性是人性的底色。本书所探究的是“文学语言的心理发生”,亦即诗性在人性中的发生与遗存。鲁枢元力图跳出结构语言学的框架,发现主体生命在言语活动中的律动,进而探讨人类对于语言的突破与超越的可能性。《超越语言》首次提出“次语言”“常语言”“超语言”“言语流”“言语场”“裸语言”等理论概念并被学术界沿用至今。
理论22.3万字
会员
生态文艺学
鲁枢元长期专注于生态文化研究。自进入21世纪以来,鲁枢元致力于将“生态”这一原本属于自然科学的概念引入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领域,把“人类精神”作为地球生物圈中一个异常活跃的变量引进生态学学科。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认真汲取东、西方先民积淀下的生存智慧,试图让“低物质消费的高品位生活”成为新时代的期许,他被誉为“中国生态批评里程碑式的人物”“中国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的奠基人”。《生态文艺学》
理论38.5万字
会员
文艺心理阐释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学科的诞生;1908年,弗洛伊德发表了《作家与白日梦》,为文艺心理学面世揭开序幕;1924年,鲁迅翻译了日本学者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并在大学课堂讲授,成为国内引进文艺心理学系统理论的第一人;1936年,朱光潜出版了中国学者的第一部《文艺心理学》专著。此后,这一学科在中国沉寂了近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文艺心理学在中国得
文学理论26.5万字
会员
精神守望
鲁枢元长期从事精神生态问题的研究,认为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之上,还存在着一个“精神生态”的层面。《精神守望》是作者对“精神生态”问题深入考察之后写下的随笔和札记的结集。鲁枢元从自己富于质感的生命体验出发,以“人类精神的经典”“思想界的浮士德”为旗帜,从那些真实的个体生命身上寻找精神资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与和解为问题诱因,用生动的笔触解剖具体的人与事,深刻地反思当下人类生存的
现当代随笔28.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