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尘魅影之扎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雪域梵音的轮回

扎因归心似箭,日夜兼程地朝着波斯的方向赶路。然而,就在他途经西藏时,心中突然涌起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片神秘的雪域高原或许隐藏着古籍秘密的关键线索。犹豫再三,他还是决定暂时停下脚步,深入探寻一番。

刚踏入拉萨,那扑面而来的浓厚宗教氛围便深深震撼了扎因。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下,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高高耸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神圣的光芒。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手持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的信徒,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纯粹而坚定的信仰。空气中弥漫着酥油和藏香的混合气味,仿佛将扎因带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扎因对转经筒的机械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来到一座寺庙前,仔细观察信徒们转动转经筒的动作和转经筒的运转方式。转经筒一般由金属或木材制成,内部装有经文。其机械结构巧妙,通过一个简单的轴和轴承系统,使得转经筒能够轻松地转动。扎因联想到波斯的水钟,水钟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其动力原理基于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而转经筒则是通过人力转动,将人的机械能转化为转经筒的转动动能。两者虽然动力来源不同,但在机械原理上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扎因详细记录下转经筒的结构、材质以及转动时的力学原理,他惊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机械运用的独特理解和创造。

在拉萨的集市上,扎因被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唐卡所吸引。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通常描绘佛教故事、佛像以及藏族的历史和文化。扎因走进一家唐卡店,与店主交谈起来。店主热情地向他介绍唐卡的制作工艺,尤其是矿物颜料的配方。唐卡所用的矿物颜料大多取自天然矿石,如绿松石、朱砂、孔雀石等。这些矿石经过研磨、提纯等多道工序,制成色彩鲜艳、经久不褪色的颜料。扎因将唐卡矿物颜料配方与波斯细密画进行对比,发现波斯细密画主要使用植物颜料和部分矿物颜料,色彩相对柔和细腻;而唐卡的矿物颜料色彩更加鲜艳浓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意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造就了两种绘画艺术在颜料使用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背后,是各自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夜幕降临,扎因回到客栈。他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闪烁的酥油灯,心中思念着远方的莱拉和孩子们。他铺开纸张,蘸好墨水,开始给莱拉写第十三封信。在信中,他详细描述了转经筒的机械结构和唐卡矿物颜料配方与波斯细密画的对比。此外,他还附上了自己抄录的天葬台几何布局。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天葬台的布局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特殊的意义。扎因通过与当地的天葬师和学者交流,了解到天葬台的几何布局与藏族的宗教信仰、宇宙观密切相关。他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让莱拉感受到西藏独特而神秘的文化。

亲爱的莱拉:

我已来到西藏拉萨,这里是一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转经筒的机械结构和唐卡矿物颜料的配方都让我收获颇丰,与我们波斯的文化有着许多有趣的对比。

我给你抄录了天葬台的几何布局,希望你能从中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文化。我每天都在想念你和孩子们,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等我回去。

扎因

扎因将信仔细折叠好,装入信封,交给客栈老板,拜托他务必将信安全送达莱拉手中。

几天后,扎因来到了布达拉宫的经卷库。经卷库中收藏着海量的佛教经卷和文献,弥漫着一股古老而庄重的气息。扎因在经卷库中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与古籍符号相关的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一本古老的经书中发现了一份梵文-符号对照表。这份对照表将一些梵文词汇与他苦苦追寻的古籍符号相对应,这一发现让扎因激动不已。他意识到,这份对照表可能是解开古籍秘密的关键钥匙。他小心翼翼地将对照表抄录下来,同时对经书中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从梵文的释义中找到更多的线索。

随着在拉萨探索的深入,扎因越发觉得自己离古籍的真相越来越近。然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展开调查时,一位信使找到了他,交给他一封莱拉的来信。

扎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迫不及待地打开信。信中,莱拉诉说着对他的思念和孩子们的成长趣事。但当他读到最后,却发现莱拉在信中暗示将带子嗣东行。扎因心中一惊,他不明白莱拉为何会有这样的打算,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危险或机遇?他决定立刻整理在西藏收集到的线索,同时尽快与莱拉取得联系,弄清楚她的想法。扎因迅速收拾好行囊,带着梵文-符号对照表和满心的疑惑,踏上了新的旅程,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担忧和对未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