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198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改稿通知

张盐在写完《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想过要投递哪个杂志,《收获》、《当代》、《花城》甚至《人民文学》都在他的考虑之中,但是相比于这些在外省的杂志,《钟山》就在金市,寄信快多了,而且《钟山》才创刊不久,作为一本新刊物,也更快有回应。

换句话来说就是,稿费来的更快。

一切朝钱看。

这不,姐夫秦建设那天从家吃过饭之后,没几天又找到了张盐,说,让他做好准备,5天之后,《钟山》要举办一个现场改稿会,他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也在其中,要去《钟山》报道,现场改稿,基本上这次改完,就能在下一次的《钟山》上刊发了。

于是张盐开始写假条,理由非常充分:

“尊敬的领导,我因《钟山》杂志邀请,要赴《钟山》杂志编辑部改稿,历时一礼拜,特此请假,望批准。

保卫科张盐”

张盐此时正是厂子里的大红人,抓获逃犯实打实地给厂里挣了面子,还上了金市日报哩!书记和厂长都很高兴。

前不久还有诗发表在《诗刊》上,现在又要去《钟山》改稿,不得了啊。

说不定马上就不在厂子里干了,有更好的去处。

批,肯定要批!

于是科长刘爱军语重心长地对张盐说:“小张啊,你就安心修改,一个星期要是不够就两个星期,争取能发表!你要是能发表,我们保卫科,我们厂都跟着沾光,工作你不用担心,有小赵在呢,他顶得住!”

赵健康正拿着一个苹果啃,听着这话,只觉得原来脆甜脆甜的苹果变得干巴巴的,如同嚼蜡。

怎么就叫我顶得住了,我是牲口啊......

“要是发表了,我请大家伙搓一顿!”

“好,就等着你这句话,走吧。”刘爱军站了起来,率先鼓掌,“来,我们大家伙响一个,一起给我们的张盐同志送个行!预祝他改稿顺利!”

一片掌声中,赵健康也暗自下了决心。

也许是那天的枪战让他开了窍。

人,总要在极限的环境当中才能有蜕变。

之前赵健康总是嘻嘻哈哈没个正形,自从那次和死亡近在咫尺之后,赵健康就时常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那天他真的死了,能有什么留下来?

答案是什么都没有。

他只是一个小“保安”,除了父母亲人,没有人会记得他。

所以当他再回去翻看自己原来写的那些东西的时候,说好听点是不忍猝读,说难听点就是写的什么东西......

赵健康也打算,沉下心来,认真的写点东西。

好歹,人活一世,留几个字下来也好。

白天鹅厂保卫科,会写字的,不止张盐一个。

还有他赵健康。

张盐先去了一趟姐姐家,把买的围巾送给姐姐。

姐姐张米和谢兰的性格很像,一边埋怨张盐乱花钱,一边喜滋滋地戴上,对着小镜子左看右看。

一问张盐还没有吃饭,就给张盐下了碗面,酱油底,煎了两个鸡蛋,撒了点葱花,滴了几滴香油,是看起来极舒坦的一碗面。

面做好,秦建设也回来了,看到小舅子的碗里是两个鸡蛋,于是他小声而酸酸地说:“我还没吃过两个鸡蛋的面呢。”

张米毫不客气:“那你也给我买条围巾去。张盐别管他,吃你的。”

“张盐,后天早上别忘了去丁山宾馆报道啊!”

“丁山宾馆?这么土豪?”

张盐没想到,才放出的豪言壮语,这么快就实现了,他能进丁山宾馆了。

那看来这次改稿会的规格很高啊。

张米嘴上说的锐利,也给秦建设卧了两个鸡蛋,又割下一块小咸肉,炒了个韭菜,端给丈夫和弟弟吃。

围巾很好看,今天她很高兴。

秦建设咬了一口蒜,也不知道他这个地地道道的金市人,怎么学会像北方人一样吃蒜的,再来一口面,他很有地主老财的感觉:“什么土豪,这个词不要乱说,现在哪来的田地给你分?”

“......这是我们第一次组织现场改稿会,我们主编说,要么就不搞,要搞就搞个大的!改完稿还有研讨会,他为了这次的活动,可是花了大功夫,动用了我们社几乎所有关系,你想想,丁山宾馆一间房住一晚上就要三十块钱,下了大血本啊!让你们这些个‘陈奂生’都进进城。”

“嗯,还有,你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也作为备选,进了研讨作品名录。”秦建设吐噜着面条,他今天开了一天筹备会,早就饿了。

在原来的时空里,《钟山》并没有组织这次改稿会,也许是张盐这只蝴蝶的作用,也许是其他的原因,谁知道呢?

但可以确定的是,《钟山》花了这么大的血本,不是做慈善,让这些作家来白吃白住的。

当时不少作家,借着改稿的名义,到处流窜。

《钟山》的诉求就是借助这些有

潜力的作家,扩大影响力。

或者往大点说,它的野望就是形成一个文学流派......

伤痕派、反思派、朦胧派......再来一个钟山派似乎......也不错。

张盐看秦建设吃蒜吃得香,也要了一瓣,却被辣到了嘴巴,喊着:“姐,给我倒杯水。!”

张米端水过来:“学他干嘛,侉的很,辣着了吧。”

一杯水下肚,这才勉强好了些,张盐说:“这次来改稿的,都有谁啊?”

他想听听,看有没有什么熟悉的名字,自从穿越到这个世界以来,她还没有和历史书上的那些名字发生过交集。

彼时后世那些大师都还很年轻,有的甚至没有发表过作品,一个个满是青涩,正在用笔描绘世界......

张盐就有种恶趣味,想亲自验证后世的不少江湖传闻的真假。

“高小声。”

“陆纹夫。”

“汪僧祺。”

......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从秦建设的嘴里蹦出来,让张盐有些失神。

难道说,自己已经和这些人平起平坐了?

不会这么快吧,这才写到第十六章啊?

“汪老先生也来改稿?”张盐还是打算确认一下。

秦建设对张盐的惊讶颇为满意,他特意说这些大作家的名字来敲打张盐,小样,别以为写一篇好小说就很拽了。

文学这条路,还长着呢!

秦建设说:“想什么呢?汪老是请来的指导,还有我报的几个名字,都是指导,来改你们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