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国当文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死键不退

当米哈伊尔念完这篇新小说,发现在场的各位先生脸色似乎都有些凝重的时候,米哈伊尔就意识到他可能还是太高估这些先生的承受能力了。

还是得继续跟这个时代接轨啊………

不过还好,眼下只是小范围的人知道,为了避免被人当做那种很激进的激进分子,米哈伊尔也是开口补充道:

“这篇小说的结局的话我还在犹豫,最开始的想法其实是选择留下一个悬念。到‘瓦尔卡悄悄地溜到摇篮那儿,弯下腰去,凑近那个娃娃。’这里便结束掉,似乎也不错。”

这确实也没问题,毕竟这个结局确实是那位声称“医学是他的合法妻子,文学只是他的情人”的文豪的第一个版本。

放在如今这个时代,用起来倒是稍微安全那么一点。

而米哈伊尔的此话一出,在场脸色稍稍有些凝重的各位先生,似乎是终于放松了一点,接着便纷纷开始讨论道

“上帝啊!杀婴!这位姑娘怎么会有这么恶毒的想法?!”

“又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写法,上次的书信体,这一次又是幻觉和现实进行交织和对比。”

“尽管稍微有些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一篇写得依旧很好,比起之前那两篇真是毫不逊色。”

“维萨里昂说的没错,这位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天才,不过或许他应该试着尝试一些别的方向?我觉得他应该在更好的方面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觉得这个留下一个悬念的结局比较好,前面的那个结局实在是太粗野、太恶毒、太骇人听闻了!一个好端端的姑娘怎么会只是因为困倦就真的掐死一个手无寸铁的婴儿呢?她实在是不应该这么做。”

………

这么一轮听下来,在座的各位先生似乎大多都觉得留有悬念的结局比较好,就当米哈伊尔也准备开口说两句的时候,另一旁的屠格涅夫却是突然站了出来,然后高声道:

“各位,我倒是觉得第一个结局最好!”

米哈伊尔:“?”

老屠,这是你的活吗你就接?

莫非你并不像我在资料中看到的那么温和?

而感受着众人的目光都朝自己汇聚而来,身材高大的屠格涅夫也是一边挥舞着手臂一边继续道:

“那些真正值得尊敬的先生绝不会这么对待一位女仆,所以对他们而言,这样的一篇小说只会让他们更加坚持自己的判断,并且怀着更加悲悯的心情去对待这些可怜的人们!

而那些过于苛刻和卑劣的先生,这样的结局对他们而言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提醒!他们终将会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到底有多么错误。”

米哈伊尔:“?”

抨击反动贵族,但是又没有否定整个贵族阶级对吧?

对味了对味了………

不过在如今这年头,屠格涅夫的这个理解倒是也不错,毕竟对全体开炮和对部分人开炮到底哪个更危险简直一目了然。

因此在听到屠格涅夫的这番解释后,米哈伊尔当然是微笑着冲老屠点了点头。

嗯,我欣赏你的温和!

而屠格涅夫无疑也看到了米哈伊尔的表情和动作,于是本就不平静的心情顿时就更加激动了。

一是因为得到了这篇非常优秀的小说的作者本人的认可,二就是这几天的吹牛逼素材那也是一下子就有了。

哦你们知道最近那个很火的作者米哈伊尔吗?对!我认识!他小时候我还抱过他呢!

他最近又新写了一篇小说,我还指点他了!对对对,过两天你们就能看到了。

意气风发的屠格涅夫正在畅想之际,突然就听到旁边的人开口说道:“不,伊凡,你错了。”

刚刚有好几位先生都点头表示同意,现在是谁这么不给面子?!

当未来的文坛盟主屠格涅夫循声望去并且看到说话的人正是别林斯基后,这位高大的年轻人一下子就萎了下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别林斯基是屠格涅夫文学道路上的领路人。

在与别林斯基认识之前,屠格涅夫的文学活动带有或多或少的偶然性和有点不求甚解的色彩。是别林斯基使他用另一种方式来看待作家的事业。

尽管别林斯基未能看到屠格涅夫的文学创作活动的鼎盛时期,但他与屠格涅夫的友谊在屠格涅夫作为艺术家成长的时期、在他从诗歌转入《猎人笔记》和转入小说的转变时期、在他确立文学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原则上、在他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至于即便到了屠格涅夫晚年的时候,别林斯基这时已经离他而去快四十年了,但屠格涅夫依旧留下了这样的遗嘱:

“把我埋在别林斯基身旁吧!”

但别林斯基对于屠格涅夫的巨大影响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死死地把屠格涅夫按在了键政这项事业上,始终难以脱身。

不得不说,温和的人并不适合键政这项事业,一是要承受来自各方各面的巨大压力,心思要是再细腻一点敏感一点的话,一个不小心就会直接被搞得玉玉了。这方面果戈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只要看过屠哥的《猎人笔记》等一系列代表作品,大概都能感受到他身为作家的内心到底有多么纤细,竟然能捕捉到那么细微的事物和美好的景象。

二就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形势的愈演愈烈,站队几乎就成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你不跟我站在一起,那不好意思,你就不是我的同志和朋友。

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屠格涅夫几乎是哪一边都不完全站,反对农奴制和封建残余却又希望避免暴力和流血,意识到了人民的力量和贫困无权但也没有得出革命的结论,但没有得出革命的结论的同时,又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发现了俄国的自由主义贵族无力推动社会前进但又对这些“多余人”充满了惋惜。

甚至说就连在美学上,屠格涅夫既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但另一方面,他又否定车尔尼雪斯基的唯物主义美学论文《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认为艺术并不完全只是对现实的机械反应。

这就导致屠格涅夫几乎在哪一方都不太受待见,即便后来贵为文坛盟主,但无论是哪一派,无论是老的还是小的都常常对着屠格涅夫贴脸开大,张嘴就是一句:屠格涅夫!我操你妈!

我屠哥这么好面子的一个人,那真是没少因为这些辱骂和恶评而感到破防.........

按理说都到这个地步了,屠格涅夫其实已经可以考虑一下跟果戈理作出相同的选择,要么就选择一边站队,要么干脆就是退出文坛、隐居山林,继续自己美好闲适的打猎生活。

但偏偏,我屠哥就是死键不退,不为钱也不为名,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与表达。

某种意义上确实也是一条真汉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