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玄景灵誓
刘赤峡闻声望去,惊诧道:“玄景灵誓?!”
“没错。”刘白溪回道:
“《道始二三事》有言,玄景乃灵轮之初,大道之始,修士以自身玄景轮为誓,一经定下,如若违背,玄景立碎,修为外泄,应誓而死。”
刘赤峡抚掌道:“妙哉,没想到还有这种以修为、生死为约束的誓言。”
“大哥,别高兴的太早。”刘白溪当场泼了盆冷水:“《道始二三事》特地强调,玄景灵誓终究只是个人誓言,并非煌煌天道。”
“玄景灵誓想要形成有效约束,誓言必须是精准,明确,直观,可衡量的。内容模糊的玄景灵誓是无法衡量与应验的。”
“譬如情义,忠奸、善恶便是如此,这世间的人心险恶,难以揣测,绝非一言灵誓所能阻隔。甚至筑基修士可以无视玄景灵誓。”
“这是为何?”
“据说修士突破筑基后六轮便化作仙基,胎息六轮都已不存在,玄景灵誓又岂能有效?”
“二弟放心,我已知晓。”刘赤峡若有所思,回道:
“但至少我家拥有玄景灵誓,就不用担心《山桃养轮法》外传泄密,也算是弥补了家族传承的最后一环?”
“不错。”刘白溪颔首道:“我家如今万事俱备,东风已至,可以放手施为矣。”
是夜,上榕亭通宵达旦,灯火通明。
刘赤峡与刘白溪运用过目不忘之能,将《山桃养轮法》与《道始二三事》牢记于心。
天光破晓之际,两人迅速浇灌完灵田,赶着三个时辰的空档期,一路施展【甲马术】赶回观溪,带着父亲赶往清潭坞。
适时,旭日东升。
清潭坞中寒气弥漫水汽蒸腾,灵田中黄藤种子已萌发绿芽。
修炼间隙,刘青烛在黄藤旁站定,双手掐诀变化,周遭灵气激荡,最终汇聚在指尖。
眼看时机成熟,他低喝道:“融!”
滚滚灵气顺着指尖倾泻而下,黄藤幼苗受到灵气滋养,绿芽明显多出几分生机,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清潭坞的灵气浓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刘青烛面色苍白几分,望着灵田,叹息道:
“胎息下品灵田种植胎息中品黄藤果,实在是过于勉强,不得不日日施展【聚灵术】以确保黄藤幼苗茁壮成长。”
“可后果便是清潭坞的灵气激荡一日多变,每日侍弄灵田本就耗时耗力,加之灵气下降,激荡变化,打坐修炼愈发艰难,想要突破胎息二层,难呐。”
就在这时,清潭坞大门从外开启,刘白溪等人鱼贯而入。
刘青烛瞧见来人,忙不迭招呼道:“爹,大哥,二哥,你们怎么来了?”
“哈哈哈,三弟,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等我喝口茶,慢慢跟你说。”
刘赤峡搀扶刘棋步入厅堂,在上首位置坐下,三兄弟各自找了个位置落座。
刘赤峡这才将昨日的遭遇娓娓道来,听得刘棋与刘青烛大为震惊,没想到,一株榕树竟能牵扯出一桩缘法。
刘青烛得知有全新功法与修行百科全书,双眸异彩连连,催促道:
“大哥,功法和书籍呢?快给我看看。”
刘赤峡笑呵呵的从怀里掏出两本书籍,耍宝似的与弟弟玩闹。
趁着刘青烛翻看功法的空档,刘白溪提议道:
“爹,如今家中已有明面上的功法传承,应尽快筛选两地治下灵窍子才是。”
刘棋皱眉追问道:“白溪,你确定这门《山桃养轮法》不如《苦海诞莲经》?”
“远远不如!”
“即便如此,也要小心鸠占鹊巢之事。”
“这是自然,我家拔擢的灵窍子,自然要归心我家才行。”刘白溪解释道:
“这次拔擢的灵窍子,收拢在上榕堡与清潭坞,由我等亲自教导,半是看护,半是隔离。”
“灵窍子所在家族,不论大小皆迁移至观溪乡,放在爹的眼皮子底下,有巡社在侧,想必无虞。”
“你心中有数便好。”刘棋边思索边道:
“对了,筛选灵窍子的年岁,你兄弟可有考量?”
刘赤峡坐在三弟身侧,抬头接话道:
“《道始二三事》有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指的是孩童至少要到七岁,才能检测出到底有无灵窍。”
“身怀灵窍却没有踏足修行路,随着年岁增长,灵窍吸纳的凡尘俗气增多,却无灵气洗涤便会渐渐淤塞。十八岁就是一道分水岭。”
“但…这是我家首次筛选灵窍子,我建议范围定在下到七岁上到三十岁的男女,毕竟灵窍再弱,只要能凝聚玄景就可侍弄灵田。”
“好。”面对刘赤峡的提议,刘棋自无不可,点头道:
“我稍后派人通知各亭各里,三日后在观溪乡召开仙缘大会,届时所有符合年龄的男女都要前来。”
“观溪乡?”刘赤峡问道:
“上榕亭距此五十余里,虽然两地道路初步修缮,可这样会不会过于折腾,不如两地分开操办?”
刘棋望向长子,浑浊的独眸充斥着哀其不幸,侧头道:“白溪,你与他分说一二。”
刘白溪不假思索地回道:
“大哥,此番仙缘大会定在观溪乡,为的是确定观溪正统,只能一地操办,绝无分开操办的可能。”
“仙缘大会可是筛选灵窍子,踏足入修行路的天大馅饼,他们知晓缘由,这五十余里路,就是爬也要爬过来。”
刘赤峡明白其中缘由,面如悻悻,尴尬挠头,不再多言。
刘白溪余光瞥见大哥的窘态,望向父亲岔开话题道:
“爹,还有一事,需尽快操办。”
“何事儿?”
“习得《山桃养轮法》若身处桃园,可以提高两成修炼速度。”刘白溪提议道:
“需要尽快派遣人手,在上榕堡与清潭坞两地种植桃树,一地先暂定十亩桃园吧。”
“这事儿好办。”刘棋笑容狡黠,回道:
“等灵窍子筛选完毕,他们若是知道还有这一桩事儿,怕是不用我们催促,自会漫山遍野栽种桃树。”
刘棋兴致高昂,难得说了个笑话,引得两兄弟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清潭坞,久久不散。
刘青烛眉头紧锁,扶额沉思,对周遭的笑声置若罔闻,刘赤峡搂着他的肩膀,问道:
“三弟,你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