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衣冠:元明服饰中的蒙古因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此,人皆戴笠,衣冠别矣。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卷九《丙子北狩》

况曳撒、大帽止宜用于行役,而非见君之服。

——《明武宗实录》卷一五八“正德十三年正月五日”条

今武弁、举子、驿史、仓曹皆戴三品忠静冠。始儒俗莫分,尊卑莫别,如法服何?然大帽、半袖胡服亦未尽革也。

——(明)胡缵宗:《愿学编》卷下

赐来大帽号烟墩,云是唐王古制存。金顶宝装齐戴好,路人只拟是王孙。

——(明)严嵩:《钤山堂集》卷一三《诗·赐烟墩帽并金厢宝石帽顶一座》

圆帽,是即今毡帽之类。始于元世祖出猎,恶日射其目,乃以树叶置于胡帽之前。其后雍古剌氏乃以毡一片置于前,因不圆复置于后,故今有帽大檐是也。

——(明)王三聘:《事物考》卷六《冠服》

如元人帽制,必圆而六瓣,必上杀而六合。穷其极,以为颠。必下为檐,以受瓣。檐其高,必杀什之七。服者无敢易也,易则众目骇矣。鬻于市亦不售。

——(明)靳学颜:《靳两城先生集》卷二○《场屋尔雅题辞》

徐文贞公居家祀先,每戴大帽,衣大红曳。人不晓其故,盖直庐之服也。

——(明)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七

近又珍玉帽顶,其大有至三寸,高有至四寸者。价比三十年前加十倍,以其可作鼎、彝盖上嵌饰也。问之,皆曰此宋制,又有云宋人尚未办此,必唐物也。竟不晓此乃故元时物。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六《玩具·云南雕漆》

若细缝裤褶,自是虏人上马之衣,何故士绅用之以为庄服也?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六《物带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