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研究方法概述
对于京院的个案研究,本书综合运用了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问卷法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地获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各类资料。
集中的参与观察从2009年5月18日开始,到2010年1月22日结束。整个过程如下:在2009年4月之前经过多次联络和考察,笔者在5月18日开始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京院办公室,主要做些文字起草与修改工作,同时协助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学院的文件管理与制度汇编等工作。在实习期间,笔者得以切身参与到学院的具体运作当中。从职责上讲,学院办公室在学院承担着许多功能,不仅包括行政性的,如全院的重大活动与大型会议的组织、重要来访人员的接待、文书档案的收发与管理等,而且,它在京院同时是学院的党委办公室,党组织系统的许多事务也由它负责,包括纪检、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等等。因此,办公室在整个学院起着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的关键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得以比较便利地与许多人熟稔起来,并获得了难得的访谈机会。
在京院的访谈分为无结构访谈和半结构访谈两类。无结构访谈是实习早期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这在很多情况下是从聊天开始的,其中一部分是利用受访者找院领导办事而在笔者所在的大办公室等待的时间进行的。这源于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些人在找领导办事的时候往往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有时甚至要达半小时以上,这就为笔者分多次进行专题了解提供了条件。也有一部分是利用午间休息、下午下班后以及周末时间进行的,笔者利用这些时间有目的地找一些人聊天,从他们的经历与感受中了解相关情况。半结构访谈是在实习后期采取的方法。在对京院的情况进行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办公室主任介绍、自己联系的方式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在进行访谈之前,笔者设计了大致的访谈提纲,然后约定时间进行访谈,对前后两任办公室主任、两任人事处长和一位人事科长的访谈尤为重要。在离开京院的时间里,笔者与部分访谈对象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短信、电话、邮件沟通不断,笔者也因而得以了解京院在2010年之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本书中出现的主要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表1-1 本书主要访谈对象情况

续表

文献法的运用主要得益于学院办公室在京院的特殊地位。学院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进行全院历史档案的管理,因此也专门设立了1个文秘管理岗。2009年11月,在准备完国庆60周年重大活动之后,学院办公室处于相对清闲的时候,这时笔者向办公室主任说明了研究目的,表示希望能够查阅相关档案来了解京院制度的历史变迁。他对此表示了同意,但要求签订一份保密协议,明确查阅的档案只用于学术研究。办理完这些手续之后,笔者在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同事”陪同下查阅了京院的历史档案,这个过程基本上历时1个月,到11月底结束。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笔者对一些重要的会议记录、文件进行了摘录,并对一些制度汇编之类的资料进行了复印。这些资料总计将近10万字,为本书梳理重要制度的演化与变迁奠定了基础。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由于笔者查阅档案前后的时段京院正按照中央国家机关统一部署进行保密教育与检查活动,京院领导认为财务和经济数据涉及学院机密,不宜公开,笔者无法直接查看和获取这些数据和详细资料,而只能通过历年的工作总结进行初步的梳理。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在京院实习的后期,笔者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设计了一份问卷(见附录二),征得学院主要领导同意之后于2009年12月底开始在全院范围进行调查。这份调查问卷的预设调查对象是除院领导以外的全院职工,由于全院人员并不多,调查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抽样,而是希望能够调查到每一个人。因而笔者采取了各个部门逐个推进的方式,以便在学院进行年终总结各项活动之前完成问卷。从实际情况看,由于笔者平时在办公室时热情对待每一位到办公室等候、办事的人,并帮助许多人进行了资料复印等工作,因此笔者的调查在整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全院18个处级部门的领导都积极配合,许多部门还派专人协助笔者调查,说明情况,以帮助大家消除顾虑。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处级干部在听完笔者的目的并大致看了问卷之后说道:“要是不认识你,这调查绝对是不能帮你做的,这里面有些问题还是挺敏感的,不过我们现在都认识你,看你人也还不错,才允许你做这调查。”这大致上可以说明,有效的参与观察为问卷调查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调查对象出于各种现实因素的考虑,拒绝了填答问卷。本次调查最终成功调查到177人,约占当年全院教职工总数的80%,覆盖了该学院各个部门、各种类型的教职工,为展开分析提供了比较可信的材料。
基于以上研究方法,本书将主要以京院在1979年至2009年的制度演变为主线,对它的工作环境与权力关系加以描述与分析,以此揭示事业单位改革带来的制度变迁,并探讨其中体现出的基层治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