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八万里:从穿越正统二年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波澜不断

朱祁镇毕竟还是个孩子,想了好一阵子,决定换个话题,与李鄂简单谈谈再离开李家,他自然想到了那本经略四海的书的事。

“你那经略四海的书,大概还需要多久能写完?”

“那要看有没有其他的事情耽误时间了!再有就是,我写这部书时的写字能有多快了,而且这还是有决定性影响的。”

李鄂这是实话实说,以他用毛笔写字的速度,用行楷来写书,一天最多也就只能是写到两千字左右,就再也没办法写下去了。

而且,他还没有任何可能做到每天都写上这样多的字,那样的话,他的手距离报废也没有太长的时间了。

“那这样吧!之前去诏狱里为你笔录的那个锦衣卫,我让他来你家给你笔录如何?”

“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正好我也顺便向他请教一下狂草,等我练好狂草,想要写什么东西速度也能快一些。”

朱祁镇笑着大力地点了点头,从他坐的椅子上边站了起来。

“我的时间不多,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就要回皇宫了,这个问题我希望你想一想再回答。”

“陛下您说。”

“如果历朝历代兴亡永远不会改变的话,那古往今来的明君贤臣,又有什么必要奋发一世?”

“那自古无不死之人,人直接把自己饿死得了!”李鄂没有正面回答朱祁镇的问题。

“你这!”

朱祁镇没想到李鄂会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李鄂刚刚说的话,让他不再钻像之前几天那样牛角尖了。

道理确实是那么个道理。

人都会死,人也不能直接去死。

他想到这里由衷地笑了。

李鄂却在这时严肃地说:“汉末三国大疫横行,以至于魏文帝曹丕有一个惊人的感慨,‘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我认同这句话,但是,我也认为古往今来,那些明君贤臣,他们一直在史册里,在民心里,从来也没有离去过。

“我认为为陛下将来无论遇见什么样的事情,想一想这一点,再想一想您的难处,那些明君贤臣大都遇过也就行了。”

朱祁镇毕竟还是个孩子,被李鄂这番话深深地震撼了。

“我受教了!”

朱祁镇听到这,毫无征兆地向李鄂躬身作揖。李鄂被朱祁镇的行为吓得呆了一下,才慌慌张张地向朱祁镇这个皇帝还礼。

李成突然在这时感到了一阵不舒服的感觉,他望向了王振,现在的王振对他这锦衣卫的指挥同知,露出了羡慕与淡淡的落寞。

李成又望向了李鄂,他的心中也有了羡慕与落寞。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样的大,他现在不能不承认,他这个四儿子比他聪明得多。

……

朱祁镇一行离开后,李家上下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提前吃了晚饭,各自找个地方消化今天发生的事。

李鄂吃完晚饭睡了一会,去书房找书时,发现他的小妹李玉娘正在书桌前,认真地翻看着一份十多页的手稿。

李鄂一眼认了出来,那是他那写了没有多长的《西游记》手稿,不过他还是说:“小妹,你在看什么呢?别跟我说是《西厢记》的抄本啊!”

《西厢记》那样的剧本,李家这样的家庭自然不愿意让孩子读,事实上李家书房里有的剧本,也就是《窦娥冤》、《汉宫秋》那一类剧本。

“四哥你说什么呢啊!”李玉娘不满地摇了摇头,“我正在读你写的这份书稿呢?这石猴后边拜到了名师没有啊?”

李鄂没想到李玉娘会好奇后边的故事,想了一下便说:“拜到了啊!之后他还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又被压到五指山下边去了呢?”

“再往后呢?”李玉娘明显没想到这个故事后边会是这个走向。

“唐朝三藏和尚离开长安去西方取真经,他又成了那三藏和尚的大徒弟啊?”

“啊!原来四哥你这是重写《西游记》啊?”

“你为什么会这么失望呢?”

“那你《西游记》写一写,后边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了!我读过不少《西游记》剧本与话本,后边都没有什么意思了。”

“那你等着,我这就写,你来帮我!看看你四哥我,会不会写得比之前那些个《西游记》要强!”

“你不全力写经略四海那本书吗?”

李玉娘被李鄂的提议吓到了。

她毕竟是一个这个时代极普通的大家闺秀,连诗词都没太学过,自然更不会有与人一起编写话本小说的想法。

“不耽误的!那书我口述让袁百户笔录就可以。个《西游记》我写再加上你的笔录,然后,你再帮我补一补诗词就行了。”

“那咱们现在就写啊!”

“写吧!”李鄂说干就干,立刻去取水壶倒水磨墨,“你等我把墨磨好了,我就写上一段。”

“你口述我写吧!四哥你今天刚回家,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呢!”

“好吧!”

李玉娘既然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李鄂自然也就没有理由再拒绝了,便让李玉娘从孙悟空拜师续上了手稿。

李玉娘写到手腕也酸得没有太多的力气了,李鄂才在李玉娘的手稿后边又继续写,写到了孙悟空被菩提祖师赶走才结束。

……

陈善恭这时候自然是没有红袖添香的雅致,他赶在宵禁前,在北京城内找了一间真武庙借宿。

大明从永乐年间起,因为永乐皇帝感念“真武助燕王”那样的神迹,明朝真武大帝信仰大兴,无论南北真武庙的数量陡然多了起来。

北京自然更是如此,北京城内外大的真武庙不是哪里方向都有,小的真武庙倒是不缺的,真武庙里的道士也愿意帮忙收留陈善恭这样的旅人。

两个半月之前,陈善恭那个在江处州府衙当小吏的老师叶宗留,收集到了当地官府上下勾结,私采仙霞岭等地银矿的消息。

他这当弟子的,奉师命带上证据来北京告发,这一路上跋山涉水没少遭罪。

突然,陈善恭感到了一阵杀气向他袭来。

他立刻从真武庙的走廊里边站了起来,同时也在转瞬之间,便抽出了他挂在腰间的短铁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