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7章 欣慰的曹红旗
曹红旗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或者说这个年代的干部都是类似的急脾气。
刚吃完午饭。
曹红旗就自己跑到隔壁大青山村,跟村小老校长打听了一番后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大丫,三丫,现在让你们去做卷子,你们能不能考个优?”
这时候的成绩都是按照‘优’‘良’‘及格’‘不及格’来划分的。
优的话,大概就是85分以上。
赵盼儿还有点懵呢,没从弟弟的‘打击’中反应过来。
不过,她对自己的学习很有自信,急忙点头道:“可以的,我跟二丫三丫每天都有看课本。”
自从辍学后,赵盼儿就十分怀念当初在校园的点点滴滴,她的所有课本都珍而重之的保存着,时不时就会翻出来跟弟弟妹妹们一起分享学习经验。
可以说,赵文东三年级辍学后,还能够认识那么多字,大姐赵盼儿功不可没。
“那三丫呢?”
赵想儿抿着唇,用力点了点头,她觉得她应该也可以的。
曹红旗见状,先是松了口气,而后才说道:“现在上头鼓励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对于一些辍学和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有重点扶持政策,你们准备一下,后天跟张校长去一趟县里。”
“去县里?”
赵盼儿和赵想儿面面相觑。
赵文东像是想到什么,急忙追问道:“大爷爷,是不是去一中考试,我听说上初中也是要考试的,只有成绩比较好的人才能去上学。”
“没错,只要大丫和三丫能够考优,县一中就会破格录取,不过学费你们得准备好,第一年自己交学费,第二年就能申请补助金了。”
惊喜来得太突然啦!
赵盼儿和赵想儿甚至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毕竟中午那会儿才说复读的事情,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眉目,而且还是去县一中考试。
县一中啊。
当初赵盼儿已经考进去了,结果等她要去上学的时候,渣爹不仅不让她去读,还把赵母偷偷留给她的学杂费抢走,全部拿去跟人打牌输得一分不剩。
想起这个事情,赵盼儿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赵想儿则是更紧张了,她是小学四年级辍的学,突然让她去考初中,心里说不慌是假的。
或许是感受到三妹紧张的情绪,赵盼儿抹了下眼泪,拉着赵想儿的手,“走,姐现在就给你补习,我还记得当时初考的卷子,姐再给你讲一遍。”
赵文东也笑着说道:“三姐你别担心,咱姐当初可是年年拿年级第一的尖子生,就连老校长每次见了大姐都说大姐是上大学的好苗子,你跟着大姐学,肯定不会错。”
“嗯呢。”
赵想儿抿着唇,紧了紧抓着大姐的手心,像是找到了方向的迷途小羔羊。
赵文东感激老村长所做的一切,进屋将剩下的半条华子都给了老村长。
曹红旗这次没有拒绝,因为他有一点没有说。
县一中可不是想考就能去考的,为了让赵盼儿和赵想儿去考学,他可是豁出老脸给张老校长送了一瓶虎骨酒的同时,还把之前赵文东给他的华子也都给了张老校长。
而这个张老校长的儿子,就是目前青山县第一中学的校长。
也是有这层关系在,赵盼儿和赵想儿才能破格去参加初考。
“狗蛋,你告诉大爷爷,你真不去复读?”
面对老村长关切的目光,赵文东苦笑着摇了摇头,“大爷爷,我要是去读书,到时候苦的就是我姐姐们,我不能那么自私。”
曹红旗眉头微蹙,同时又感到欣慰,孩子长大了啊。
赵文东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补充道:“而且我真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子,您别看我以前成绩挺好,其实都是我大姐给我开小灶的,不然我能不能每次考到及格都是大问题。”
“你啊你。”
曹红旗闻言也懒得说什么了。
活到他这个岁数才知道,人生的道路有千千万万条,每一条路上都有所谓的成功人士,可更多的是碌碌无为之辈,读书是条出路没错,可不代表它是唯一的出路。
最近一段时间,老赵家的情况他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赵文东这小子人小鬼大的,在投机倒把上是一把好手,咳咳,在买卖上有一定的天赋。
或许,可能,没准对于这小子来说,读不读书差别不大。
曹红旗自我安慰一番,摸了摸赵文东的头,“那行吧,不过你一定要答应大爷爷,咱小青山村的爷们做事得对得起天地良心,违法乱纪的事情咱千万不能碰。”
“嗯呢。”
赵文东乖巧懂事的连连点头。
有了曹红旗这一番操作。
老赵家现在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全力支持赵盼儿和赵想儿三天后的初考。
赵文东见两个姐姐带着小文丽在屋里头温习功课,自己便主动负责起了家务活儿。
他虽然不会做饭,可挑水砍柴还是会的。
“对了,家里没有铅笔和簿子了,我的去给买点。”
“还有新书包,大姐和三姐一定能考进县一中,书包、被褥什么的也得准备两份。”
“还有什么呢。”
赵文东就像是个老妈子一样碎碎念着,把能想到不能想到的都想了一遍。
最后突然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姐和三姐去读书,那小文丽岂不是没人照顾了!
大姐和三姐去县一中读书,一个礼拜才能回来一次。
二姐每天要去摆摊,自己每天往返两个时空进货出货,哪里还有时间照顾小文丽?
“这可怎么办?”
赵文东顿时感觉一个头两个大,家里没有一个大人就是这点不好。
此时才发现当家真的好难,方方面面都想照顾到,可偏偏又得委屈了某个人。
以前总觉得妈妈和大姐偏心自己,现在自己当了家,才发现不是偏不偏心的问题,而是权衡利弊后的艰难选择,想要每个人都好,很可能所有人都好不了啊。
“咦,狗蛋,你这是咋了,脚崴了?”
抬头看到来人,赵文东先是一怔,随即眼前一亮。
“建设叔,你回来啦。”
“嗯,今天中秋回来过节,刚好轮到我休息,就顺道弄了两只兔子回来加餐。”
曹建设手里提着两只活蹦乱跳的兔子,背后背着一杆长枪,腰间是用铁丝做的抓兔子和野鸡的套子,人家可是护林员,有持枪证和正式编制的那种。
“给,选一只拿回去炖了吃。”
“不要不要,您还是带回去给婶子吃吧。”
“我们家就我跟你婶子两人,吃不完两只兔子,本来就是准备送你们家一只。”
说着,他蹙眉道:“我听说你爸丢下你们跑了?”
赵文东鼻头发酸,低着头算是默认了这个事实。
曹建设见状,同情的吐了口气,摸着赵文东小脑袋,安慰道:“行了,他走了说不定是好事儿,以后有什么事情就跟你婶子说,要是有人敢欺负你们,就告诉叔,叔帮你干他丫的。”
“谢谢建设叔。”
“谢个毛,对了,今晚咱两家凑一起吃饭,人多热闹,顺便把你二爷爷叫来。”
二爷爷曹红渠是村里唯一的老鳏夫,曹建设就是接了他护林员的编制,因此对他一直很敬重。
“行,那我跟我姐说一声。”
“嗯,东西什么的别带了,家里都有。”
“不是的建设叔,我是说来我家吃饭,我家有电视机,咱们边看中秋晚会边吃饭。”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