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做好青年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围绕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回答了做好青年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伟大时代使命,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力量。北京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高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融入血脉,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勇于直面时代课题,充分探索并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抓好党的青年工作。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北京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深入挖掘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北大学科人才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北大教授茶座”项目邀请知名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是北京大学重要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也是学校进一步健全多维度、宽口径、厚基础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有力举措,是拓展“大思政”格局的一次重要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北大教授茶座”注重发挥教师积极性、强调学生主体性、突出师生互动性、彰显品牌示范性,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用问题答问题”“用人生谈人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凝聚青年、教育青年、引领青年。
发挥教师积极性,强化“人生导师”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北大教授茶座”邀请的主讲教师都是具有深厚家国情怀、扎实理论功底和卓越教学能力的专家教授。他们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励志故事,将精心设计、精彩内容、精湛讲授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价值引领和思想传导功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和思政的光芒中倾听受教、健康成长。
强调学生主体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学生为本、重在育人、内容为王、问题导向”是“北大教授茶座”的重要教育理念。一方面,“北大教授茶座”注重因人制宜,注重“滴灌滋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北大教授茶座”强调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教师讲授要与学生的思想需求密切结合。在“北大教授茶座”中,学生既可以得到课业学习、职业发展的专业建议,也可以得到人际关系、心态调适的经验之谈,还可以得到人生理想、社会责任的方向指引。学生们带着“问题”自愿而来,也带着“答案”如愿而归。
突出师生互动性,深化互动对话作用。与传统思政课相比,坚持互动对话的教学模式是“北大教授茶座”吸引学生的重要特点。“北大教授茶座”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自愿报名参加,采取“小班课”研讨模式,每期仅有20位同学现场参加,确保师生充分互动。正如林毅夫教授所言:“对话是交流思想最好的方式……其优点在于老师可以清楚学生是否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实时了解学生们的疑问、反馈和最关心的问题,从而进一步阐述、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和教学内容。”通过定制化、个性化的对话交流,学生们能够近距离聆听师长教诲、领略大家风范、领悟人生智慧,进一步增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体会青年成长与责任担当。
彰显品牌示范性,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北大教授茶座”不仅仅要让北大学生受益,更要让教授的智慧箴言与人生寄语惠泽社会、启发世人。自2014年3月25日启动以来,已有包括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在内的106位知名教授做客“北大教授茶座”。“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定期推出“北大教授茶座”相关内容介绍。2016年《北大教授茶座(第1辑)》出版,让更多人从北大教授与优秀学子围绕学业规划、职业选择、人生价值、社会发展等话题进行的思维碰撞与观念交流中汲取精神营养。
《北大教授茶座(第2辑)》即将出版。这是一本具有深厚积淀的“文化书”,教授们立足中国大地,传播文明基因,以不同学科背景和特有讲述方式向大家生动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这也是一本娓娓道来的青年“成长书”,详细记录了教授们分享成长经历、传递人生智慧过程中的点滴故事,彰显了教授们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爱国情怀、科学素养与人格魅力,也展示了当代北大青年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光辉照耀下,扛起责任与担当,练就过硬本领,去更广阔舞台建功立业的成长故事。
希望新时代的青年牢记嘱托、向阳生长,砥砺政治品格。青年是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新鲜血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上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朋友们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主动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希望新时代的青年脚踏实地、向下扎根,锤炼过硬本领。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广大青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青年学子应主动顺应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努力成为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等领域矢志服务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北大青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希望广大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不畏险阻、奋勇搏击的硬气,敢为人先、独占鳌头的志气,勠力同心、接续奋斗、凯歌前行,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郝平
2022年9月23日于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