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技术规范化培训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睡眠的年龄变化

人类睡眠模式与年龄密切相关,在生命的前5年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婴儿期是大脑快速发育和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新生儿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醒来只是为了进食。在婴儿期,睡眠分为R期、T期和N期,而不像成人的NREM睡眠和REM睡眠。尽管有这些不同的分类,但仍然具有相似的特征。R期睡眠类似于REM睡眠,脑电图(EEG)与清醒时相似;N期睡眠类似于深睡眠或NREM睡眠。3~6个月的婴儿以R期睡眠进入睡眠,随后过渡到深度N期睡眠。N期睡眠的EEG特征是伴有尖波的阵发性慢波,振幅极低。这种典型的婴儿早期N期睡眠模式在3~4周龄时消失,被NREM睡眠的连续高振幅慢波所取代。在4~8周时,可以看到睡眠梭形波。3个月后,枕区出现节律性θ波。在6~8个月时,可区分NREM睡眠和REM睡眠,并可看到高振幅慢波尖峰或K复合波。幼儿在3~5岁时,随着大脑皮质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完善,高幅慢波的脑电活动达到最高比例,N3期成为该年龄段主要睡眠。从儿童到青春期,N3期睡眠和REM睡眠逐渐减少,N1期和N2期睡眠比例逐渐增大。

REM睡眠在生命早期占有重要地位,在大脑发育、生长和加强突触连接上发挥重要作用。婴儿的REM睡眠比例较高,占总睡眠时间的50%~60%,有利于刺激结构生长、神经分化和神经通路发育。REM睡眠总时间及其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2岁幼儿REM睡眠的比例大约占总睡眠时间的30%,以后逐渐稳定于20%~25%。REM睡眠的间隔时间也随年龄发生变化,早产儿REM睡眠间隔很短,平均为40~45分钟;足月新生儿为45~50分钟;1岁幼儿为50~60分钟;到6岁时,REM睡眠平均间隔进一步延长为60~75分钟;青春期和青年达到85~110分钟,直至80岁也不会有明显变化。

婴儿出生时来自母体的褪黑素(melatonin)水平较低,1周后消失。内源性褪黑素直到大约6周才上升到可检测水平,至12~16周时仍然很低,但到6个月时,褪黑素水平稳定地与睡眠-觉醒周期同步。因此,即使在幼儿时期,清晨的阳光暴露也很重要,因为清晨的阳光会减少白天褪黑素的产生。

与年轻人相比,从中年开始,EEG的δ 波幅度降低,数量减少,睡眠梭形波也减少。60岁以上老年人睡眠发生明显变化,包括睡眠时相前移、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变短、睡眠片段化、N3期睡眠减少,75岁以后N3期睡眠基本消失。N1期和N2期浅睡眠增加,NREM/REM睡眠的循环减少和缩短,夜间觉醒时间增加。尽管老年人与年轻人睡眠不同,但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出现同样的睡眠障碍。老年男性的睡眠变化早于同龄的女性,70岁男性与55岁男性相比,N3期睡眠减少50%,但同龄女性的N3期睡眠没有明显变化。70岁以上男性N3期睡眠缺乏是同龄女性的3倍。REM睡眠障碍出现在80岁以后,男女没有差异。老年人普遍存在白天小睡,因此,虽然夜间睡眠时间减少,但24小时内总睡眠时间与年轻人相似。老年人的睡眠-觉醒结构的变化可能与大脑皮质突触密度减少、突触活动下降和代谢率下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