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7章 他们竟说科幻是票房毒药?
星河影业,这家在国内电影圈待了很多年的老牌公司,这时候高调进入科幻领域,目的很明显。
他们的CEO,陈浩南,圈内出了名的作风强硬、说话犀利。
他很快就把矛头对准了还在准备阶段的《流浪月球》。
在一个很受关注的财经媒体专访里,记者问他怎么看国内科幻电影的未来,特别是飞凡映像正在弄的《流浪月球》。
陈浩南一点没掩饰他的看不起。
“科幻片?”他靠在沙发上,嘴角带着点嘲讽,“那是好莱坞玩剩下的,特效、工业体系,我们跟人家差远了。”
“至于某些项目嘛,”他话头一转,虽然没点名,但谁都知道他说的是谁,“我只能说,步子太大容易扯着。中国人拍科幻,特别是硬科幻,现在还是算了吧,别浪费投资人的钱。”
这话一出来,就像往平静湖里扔了块大石头,马上在圈里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记者不想放过这话题,追问:“您是指王飞导演的项目吗?他毕竟是新晋奥斯卡影帝,他的影响力也许能……”
陈浩南直接打断了他:“影响力?演员的影响力应该在表演上。”
他的语气很不屑:“一个演员,拿了奖就好好演戏嘛,非要跨界当导演,还要碰科幻这种高难度的,这根本就是不务正业,异想天开!”
“科幻电影,是工业,是技术,更是经验积累,不是靠着一点名气和热情就能搞成的。我看啊,这就是典型的票房毒药项目。”
陈浩南的话,刻薄又直接,像一把毒匕首,直插王飞和《流浪月球》的心脏。
采访视频和文字报道发出来后,立刻引爆了网络和行业内部的讨论。
【卧槽!陈浩南这么敢说?直接点名王飞不务正业啊!】
【星河影业这是要跟飞凡映像正面刚了?《星际远征》对打《流浪月球》?有好戏看了!】
【陈总这话糙理不糙啊,国内科幻片确实坑多,王飞虽然牛逼,但跨界风险太大了。】
【楼上的懂个屁!王飞之前的《人间死火》不就证明了他的导演才华?凭什么不能拍科幻?】
【支持王飞!陈浩南就是嫉妒!看不得别人好!】
【星河影业明显是想打压《流浪月球》,给自己的《星际远征》清路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业内的反应更复杂些。
不少人私下觉得,陈浩南这番话,与其说是行业评论,不如说是赤裸裸的商业竞争宣言。
星河影业突然宣布启动《星际远征》,本来就让人意外。
现在陈浩南又公开唱衰《流浪月球》,这明显是在向市场和资本放信号:别投王飞,投我!
这摆明了是要利用星河影业的行业地位和资源优势,对飞凡映像这个新势力进行打压。
飞凡映像的办公室里,气氛也因此变得有点沉重。
杨蜜看着网上的各种评论和报道,好看的眉毛微微皱起。
“这个陈浩南,说话也太难听了。”她有点生气。
王飞站在窗边,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表情却很平静。
陈浩南的公开挑衅,他并不意外。
商场就是战场,特别是在动不动就牵扯几十亿资金的电影项目上,这种明枪暗箭太正常了。
真正让他眼神变冷的,是系统刚弹出的一条【每日情报】。
“滴!检测到针对宿主项目《流浪月球》的潜在商业风险……”
“情报显示:星河影业CEO陈浩南,于昨天、今天分别私下接触了华影、博纳、万达等主要院线的高层负责人……”
“谈话内容涉及暗示院线方,在未来排片计划中,谨慎评估《流浪月球》的市场潜力,并优先考虑‘更有保障’的国产科幻大片……”
王飞的眸子沉了下来。
公开场合的唱衰,不过是舆论造势。
私底下接触院线,想影响未来的排片,这才是真正断了后路的狠招!
电影拍得再好,没有足够的排片,观众看不到,一切都白费。
陈浩南,这个行业老手,果然手段老辣。
他这是想从舆论和渠道两方面,彻底封杀《流浪月球》的生存空间。
杨蜜也很快从自己的渠道听到了一些风声,脸色更难看了。
“他们太过分了!电影还没拍呢,就开始搞这些小动作!”
王飞转过身,脸上看不出一点慌乱。
他走到办公桌前,调出了星河影业《星际远征》目前公布的一些信息和概念图。
他运用系统给的【行业洞察(初级)】能力,冷静地分析这个潜在的对手。
“星河的优势很明显,”王飞指着屏幕上的资料,对杨蜜说,“资金雄厚,舍得在特效上砸钱,制作团队经验丰富,发行渠道关系网很深。”
屏幕上展示的《星际远征》概念图,确实充满了酷炫的未来科技感,巨大的星舰,华丽的机甲,宏大的战争场面,视觉冲击力很强。
“但是,”王飞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你看他们的故事梗概和目前透露出的世界观设定。”
“太空歌剧,星际战争,人类英雄拯救宇宙……这些是不是很熟悉?”
杨蜜点了点头:“好莱坞科幻大片最常用的套路。”
“对。”王飞说。
“他们想学好莱坞那一套,搞视觉效果。”
“特效也许能做好,可电影的核心呢?咱们自己的文化在哪里?”
他关了《星际远征》的资料页面,打开了《流浪月球》的核心设定。
“《流浪月球》不一样。”王飞的声音低沉,但很有力气。
“我们不学别人,我们要讲咱们华夏民族自己的故事。”
“带着家去流浪,这是我们骨子里的恋家情结。还有集体主义的力量,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这些才是我们独有的,好莱坞拍不出来的东西。”
“陈浩南说科幻片没人看,他只看到技术和市场这些表面东西,没看到文化和感情的力量。”
王飞的眼睛里透着自信。
他很确定,《流浪月球》的魂,是扎根在华夏文明里的文化核心,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和特别的表达。
这才是在全世界都能打动人的关键。
“所以,我们不用跟他们吵,更不用被他们带着走。”王飞拿定了主意。
“他们的强项是‘硬’的,砸钱做特效;我们的强项是‘软’的,用文化和感情打动人。”
“我们接下来的办法很简单:不管外面怎么吵,不跟他们硬碰硬。”
“把所有心思都用在《流浪月球》上,把电影质量做到最好,特别是文化内涵和感情戏,要一点毛病都挑不出。”
“最后让作品说话,用实力压倒所有怀疑和手段。”
这几句话,让本来有点担心的杨蜜也定下心来,眼里又有了干劲。
“好!就这么办!外面的舆论和拉投资的事我来搞定,你专心把电影做好!”
接下来的日子,王飞一头扎进了《流浪月球》的世界里。
他不光自己抠剧本的每个字,还做了一个让团队都挺吃惊的决定。
他通过文化部的关系,加上自己“中国文化大使”的身份,请了好几位国内研究古代哲学、神话和民俗的顶尖学者,来做电影的顾问。
王飞亲自上门去请教,态度特别谦虚。
他和这些老先生们一遍遍地聊,怎么把《山海经》里那些奇特的想象、《淮南子》里的宇宙想法、道家“天人合一”的思路,更自然、更深地放进电影的画面设计、世界观设定,甚至是人物的命运里。
他不要简单的贴标签,而是要让华夏文化的味道,真正融进未来世界的每个角落。
比如,行星发动机的设计,不光是冷冰冰的大铁家伙。
它的结构、花纹,都带着古代青铜器的厚重感和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空间站的内部设计,学了中式园林里一步一景和留白的感觉,在冷冰冰的科技环境里,做出一种特别的东方美。
抠这些细节,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这让《流浪月球》的文化底子更厚实了。
同时,王飞也没放松对“硬”实力的要求。
他很清楚,科幻片的画面太重要了。
“软文化”得靠“硬科技”来表现。
他让杨蜜的团队,去联系国外最好的特效公司,像维塔数码、工业光魔这些,谈谈合作的可能。
虽然钱不多,不能像好莱坞那样随便花。
但王飞的目标很清楚:最关键的特效场面,一定要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他还开始联系一些在国外发行能力强的独立电影公司和大的流媒体平台。
他明白,《流浪月球》的目标不只是国内市场。
这电影一开始,就担着“文化出海”的任务。
必须早点为它在全球发行铺好路。
飞凡映像的团队,在王飞的带领下,顶着外面的压力和质疑,一步步地推进工作。
整个公司都憋着一股劲,要拿出一部让所有人都惊艳的作品,回击那些看衰和打压。
就在王飞带着团队,在华夏科幻这条硬路上艰难前进的时候。
一天下午,他的邮箱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发来的电子邀请函。
发件方,是好莱坞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巨石影业。
这家公司跟迪士尼、华纳、环球是同一级别的顶级电影公司,最擅长拍场面大、特效牛的商业大片。
邀请函内容很简单,话说的很客气、很正式。
巨石影业说,他们非常欣赏王飞导演在《代号:创世纪》和《人间死火》里表现出的才华。
他们对王飞正在准备的科幻项目《流浪月球》也非常感兴趣。
他们诚恳地邀请王飞先生,方便的时候去洛杉矶总部一趟,谈谈未来可能合作的事情,先初步聊聊。
看着屏幕上那个熟悉的巨石影业标志,王飞眉头轻轻动了一下。
在这个时候,一家好莱坞大公司突然伸出了手?
陈浩南刚说完“中国人拍不好科幻”,好莱坞的顶级玩家就找上门了?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给这盘复杂的棋局又加了一个新子。
这家巨石影业,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他们是真的看好《流浪月球》,想投钱或者一起做?
还是有别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