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双生劫
实验室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最后一份实验数据输入电脑。窗外暴雨如注,培养箱里的马铃薯脱毒苗在恒温环境下舒展嫩叶。这些从云南引进的紫皮品种抗病性强,再过三天就能移栽到试验田。
“林博士,气象台升级红色预警了。“助理小陈抱着文件冲进来,发梢还在滴水,“冷库的备用电源......“
突然的炸雷淹没了她的声音。整栋楼剧烈摇晃起来,培养箱的钢化玻璃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我伸手去扶操作台,指尖碰到漏电的恒温器,蓝白色的电弧瞬间窜遍全身。
再睁开眼时,后脑勺硌着块硬物。我摸出枕下的玉如意,借着烛光看到上面雕着“受命于天“四个篆文。冷汗顺着脊背流下,这不是我的宿舍。
“陛下醒了!“
尖细的嗓音刺得耳膜生疼。我转头看见个白面无须的老者,他手中漆盘上的药碗腾着热气,袖口暗纹隐约是个“曹“字。身体先于意识作出反应,我打翻药碗,褐色的汤汁在青砖上滋滋冒泡。
老宦官扑通跪地:“老奴这就去换......“
“现在是哪一年?“话出口才惊觉声音清亮得不似自己。掌心那道做实验留下的疤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握笔磨出的薄茧。
“回陛下,建安四年十月廿三。“宦官低垂的头颅几乎碰到地面,“司空大人吩咐,陛下风寒未愈......“
我赤脚踩上冰冷的地砖,铜镜里映出个清瘦少年。锁骨处有块暗红胎记,和史书记载的汉献帝特征完全吻合。窗外飘来焦糊味,那是焚烧秸秆的味道,却比现代刺鼻许多。
袖中突然掉出块绢帕,上面歪歪扭扭绣着“协“字。记忆碎片如潮水涌来:被董卓挟持西迁的马车,曹操迎驾时许昌城外的麦浪,还有昨日那碗让原身丧命的毒药。
“取纸笔来。“
老宦官捧着松烟墨的手在发抖。我凭着肌肉记忆写下“刘协“二字,墨迹与绢帕上的绣字如出一辙。当笔锋扫过“协“字最后一捺,案头的《熹平石经》残卷突然滑落——这是原身最珍爱的藏品。
暴雨拍打窗棂的声音突然密集。我推开朱漆斑驳的殿门,两个铁甲卫立即横戟阻拦。他们的皮甲带着新鲜的刀痕,空气中弥漫着硫磺与铁锈的混合气味。
“陛下请回。“络腮胡卫兵瓮声说,甲胄上的曹字徽记在闪电下泛着冷光。
我抓起檐下的陶盆扣在他脚边。积水溅湿铁甲时,老宦官突然尖叫:“那是董贵人最爱的兰草!“
记忆如闪电劈开迷雾。建安三年春,原身曾在这盆西域兰草旁,看着曹操杖杀怀孕的董贵妃。手指抚过陶盆缺口,那里还沾着暗褐色的血渍。
“张让,“我转身盯着老宦官发颤的肩膀,“朕要见荀令君。“
更漏指向戌时,殿外传来环佩叮当。荀彧雪白的袍角扫过门槛,带着雨水的潮气。他行礼时露出袖中半卷《汜胜之书》,书页间夹着根金黄的麦穗。
“陛下夜召,所为何事?“
我推过白日写的《代田法》:“令君可识此物?“
他的手指在“一亩三甽“的图示上顿住,袖口麦穗掉在案几上。这是我在农史课上学到的西汉农法,此刻却成了验证身份的筹码。
“陛下圣明。“荀彧突然行大礼,额头抵在青砖上,“然兖州蝗灾未平......“
殿外传来铁甲碰撞声。曹操佩剑入殿的声响打断了对话,他玄色大氅上的雨水在地砖上洇开,像朵吞噬一切的墨莲。
“听闻陛下病中仍忧心农事?“曹操踢开脚边的蒲团,剑鞘磕在玉阶上火星四溅。
我摸出袖中发芽的马铃薯——这是实验室爆炸时握在手中的种薯,此刻却成了续命的底牌:“司空可愿与朕赌个彩头?“
郭嘉的咳嗽声在殿外响起。这位鬼才谋士倚着门框,苍白手指间转着枚五铢钱:“陛下可知,当年董太师也曾种过西域奇花?“
“此物亩产二十石。“我直视曹操的眼睛,“若在许昌试种成功,三年内可解青州饥荒。“
荀彧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他弯腰拾麦穗时,将个油纸包塞进我袖中。触感冰凉,是块带着硝石味的矿石。
更漏滴到子时,我屏退众人独坐殿中。油纸包里除了硝石,还有片写着“皇庄“二字的木牍。指腹摩挲着马铃薯凹凸的表皮,实验室最后时刻的触电感和此刻掌心的刺痛完美重合。
暴雨不知何时停了。我蹲在殿角掀开地砖,潮湿的泥土里埋着个陶罐,里面是发霉的麦种和半卷《急救篇》。这是原身最后的挣扎,竹简上还沾着暗红的指印。
当晨光染白窗纸时,我找到了最关键的证据——玉带内侧用针刻的“刘协自勉“,字迹与实验室工作证上的签名一模一样。铜镜里少年的倒影露出苦笑,三十岁的农学博士与十五岁的末代帝王,在历史裂缝中完成了荒诞的重合。
宫门外传来屯田军的号角。我握紧种薯走向御花园,那里有块被铁甲卫看守的荒地。老宦官张让捧着曲辕犁图纸跟在身后,他的木屐上沾着新鲜的泥土——昨夜有人去过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