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2:通过信任感,产生影响力
可以说,好的内容就是行走的简历。它省去了我们花时间向别人解释的成本,让我们提前与对方达成了共识。
我之前面试产品经理时,看到有人会把过去的产品观察和思考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或知乎等平台上,这提供了更多关于他或她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着比简历更丰富的信息量,而且更加真实,不像面试,因为面试是可以提前准备和表演的。对我而言,阅读这些内容就是在进行单向面试。
内容就有这样的功能:别人想了解你,可以通过了解你的内容实现。通常的1对1的面试,可以拓展成1对100的面试——只要你的内容能持续被人看到,你并不需要在场,别人就已经在了解你了。
互联网行业中一直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很多求贤若渴的老板,在知乎、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看到有人分享的内容颇有见地,这些内容就会成为他们产生连接的关键。我知道的通过这种方式被发现的产品经理或者业务负责人,在腾讯、百度、滴滴、网易等公司中都出现过。
这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各个需要对对方产生信任的领域中。我们的健身教练、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医生、合伙人、代购、私教等,不都是我们潜在的“面试对象”吗?
比如播客“疯投圈”的主播黄海和“老范聊创业”的主理人范老板,他们都是投资人,通过长期在播客中的内容输出,让不少创业者对他们有了初步的认识,包括他们对行业的观察分析、对投资的理解和思考,也包括对他们个人性格的判断。如前文所言,这也是一种反向的“面试”,让创业者对自己与他们是否有相同的认知理解、自己是否认可他们的投资理念、自己是否愿意与他们接触等有了初步的判断。这大大降低了其进一步沟通的成本。
同时,由于有了行业内的个人品牌,他们在行业内也就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与其他投资人相比,他们在接触同样的优秀创业者时就有了“先天”的优势。
有这么一个说法:再小的个体也有品牌。的确如此。
凡是与人连接,必然需要了解对方。当面沟通、一起共事,是做出最后决策前必然要走的步骤,而在此之前,通过分享充满个人经验的内容来建立信任,是最为高效的方式。
好的内容可以持续获得足够高的曝光量,产生复利,复利沉淀到个人身上就能形成品牌,而品牌可以让人产生信任。这是一个理想的从内容到品牌的过程。
只做看起来有流量的内容,或者一些有噱头的内容,只能获得短暂的曝光,无法长期留住用户,也就无法产生后续的这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