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怎么听都对,怎么做都错
很多人是定位理论的信奉者,但我们都知道,没有英雄的时代,只有时代的英雄。
在这个很多人追求速成的时代,我们突然发现,在新商业环境和市场条件下,传统的定位理论(如市场定位、产品定位等)正在失去其原有的效力和指导意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市场的边界变得模糊,目标人群的定义也愈发复杂,单纯依靠差异化竞争和大规模淘汰制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
在中心化思维的时代,传统理论有其成功法则。
在去中心化思维的时代,企业则要重构商业关系,重新理解以用户为中心,才是更好的去中心化思维。用户多变是必然的,企业要想应对用户的多变,就要善用灰度和相关性,而不是再用中心化。
消费者的决策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除了不变的商业本质——多、快、好、省,又出现了变化万千的关系本质。在刚性需求消费趋于饱和的今天,潜在需求消费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物质满足是基础,精神满足是增值项。今天的消费者选择一个品牌,本质上是在选择一种人格认同,即自我决策认同,换言之,要为自己的付费找到超越产品维度,跨越到更高认同维度的理由。
◆超级巨头涌现,市场巨变
在传统市场中,企业瞄准消费者,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做差异化产品,通过多个赛道的尝试,寻找适合市场需求的方向。比如很多大牌产品,为了应对线上和线下的需求变化,专门推出迎合某个渠道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这种靠大基数、淘汰制抢占市场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中小企业。那些占据极大市场的品牌可以去试错、去验证,但对超级个体、中小品牌来说,效率已经低得可怕,试错变成了一试就错,每一次试错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应用者听了一大堆定位理论,但着手一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不是理论的错误导致的,而是对时代的理解和趋势的匹配出现了偏差。
在这种市场形势下,大品牌疲于奔命,小品牌一步错,则步步错。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活力被不断消耗,大家在同一个赛道上不断投入资源,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被淘汰的个体,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市场恶性循环,超级巨头涌现,但也是“虚胖”,无法长久。
这种两头都消耗的模式,已经不太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了。
因此,对新时代的品牌而言,仅仅依靠传统的定位理论已经不足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它们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市场的多元变化和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品牌才能在新商业场景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发展。进一步讲,新商业场景呼唤的是一种更加全面、深入且灵活的发展理念。这种新理念,不仅要关注产品的差异化,更要注重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结,以及品牌在市场中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
◆痛苦的不是转型,是被迫转型
市场巨变,带来的自然是生存之战。
那些能够迅速捕捉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企业,往往能够在逆境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在面临市场变革时,有些企业能够果断地摒弃旧模式,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思维,实现快速转型。它们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拥抱全新工具、掌握时代算法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稳扎稳打,赢得用户的信赖和支持。
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如此幸运。有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被迫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这些企业往往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它们需要突破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瓶颈,同时还要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和市场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慌了手脚,听信各种理论和策略,一再耽误自己的发展窗口期,始终无法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最终陷入困境,甚至被淘汰出局。
这种在挣扎之后依然被淘汰出局的感受,难受至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到底该怎么办?
当然有解药。
◆超级个体时代与人格化商业
董宇辉以一己之力可以影响新东方的股价,有些网红主播创造的产值甚至可能超过一些上市企业,这些超级个体都在不断地证明:在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商业竞争会落在品牌的竞争上,个人品牌将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差异化竞争力。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创始人、个体创业者等,都开始下功夫构建自己的品牌。因为品牌的运营成果,将决定个体、企业未来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我们看到,淄博烧烤火了,带火了城市品牌;“村超”[1]火了,带火了特色旅游。
品牌塑造和运营,已经成为市场增长的新一极。
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品牌的价值更加突出,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完善,而市场交易的核心逐渐从以“物”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人成为市场交易的关键节点,人格化商业时代来临。“人格化商业”这个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所谓人格化商业,即以人为商业核心,以企业创始人的社交、态度、价值观、专业知识等为脉络,以产品为沟通载体,形成的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圈层。在人格化商业中,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物理属性时,更加看重企业创始人传达的理念、态度和价值观,更加看重产品蕴含的社交货币属性,产品的实用价值只是产品的标配,而产品传达的态度、价值观、社交货币属性等,才是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企业创始人之所以要打造个人品牌,其底层逻辑就在此,无形的个人品牌影响力,已经成为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市场是动态变化的,整个商业社会的品牌意识也在不断成熟,我很欣慰地看到,企业家、明星、创业者都开始重视自己的品牌管理。未来将是品牌的时代,当国家、行业、市场提出新的要求时,我们唯有迎头赶上,才能得到市场的加持。市场与企业双向奔赴,才是企业所需要的最好的状态。
既然是双向奔赴,就应该做到需求匹配和能力匹配。企业和个体,只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有什么,以及自己愿意付出什么代价,才有与市场双向奔赴的可能。
整天梦想着7天速成、月入百万,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总想着抄近道的人,往往走了别人不曾走的弯路。
所有品牌必然是基于其基因成长起来的。这里所说的基因,主要是指企业的资源、能力、擅长领域等。对企业创始人来说,这里的基因是指性格、习惯和特质基因,并不单指生物基因。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基因。不尊重基因而打造出来的品牌,都如建造在沙滩上的城堡,潮水一过就会轰然倒塌。
每位创业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基因,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专长,如果一味地套用别人的方法,那么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会是非驴非马的怪异形象。尊重个人基因,找到属于自己的特长,这是品牌打造的第一步。
第二,遵循“天道”。这里的“天道”要求企业做到以下三点。首先,遵循自然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时间的打磨,需要苦心孤诣地付出。一夜成名的背后,是默默无闻的努力。其次,尊重人性。品牌满足的是人性深处的本质需求,任何产品和商业模式都构建在人性之上,只要人性没变,企业就不能只凭借自己的好恶去运营品牌。最后,遵循社会基本法则和规律。商业社会是规则社会,不讲规则、不守信誉、不存敬畏心、总想挑战大众底线的品牌,不会长久。
第三,和时代做朋友。只有时势造人,没有人造时势。实际上,每一位企业家都是时代的企业家,一旦跨时代,就有新的企业家诞生,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品牌的底层规律。即使百年企业,也都是借着品牌的基因在讲新故事。今天,时代要求企业家以社会大众的需求为导向、尊重大众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精细化运营、打造个人品牌、构建产品竞争的护城河,要求企业家与人民站在一起推动共同富裕,要求企业家兼顾公平、保障社会利益最大化,企业家就要拥抱这样的时代,将个人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个人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新时代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创造真正的价值、满足周期的需要和疗愈民众的情绪。我相信很多人都开过车,体验过猛踩油门后的推背感。企业家和时代做朋友,就能体会到时代给予的那种“推背感”,这类企业家就是能抓住“风口”飞起来的人。
我们必须明白,超级个体时代,品牌一定是千人千面,一定带着创始人的基因特质,一定如做人一样步步精进。所有想走捷径、抄近路的行为,无疑都会为未来埋下祸根。饭总得一口一口吃,路总得一步一步走。
创始人鲜活的生命之上生长出来的品牌是自然而然的,所有外在的术、法、器,不过都是锦上添花。台下的狡猾成不了器,台上的真诚才显真金。企业只有梳理好与国家、时代、行业、用户、媒体的关系,用心、用情去做,未来才有希望。
穿越生命的历程,穿越时代的周期,被时间打磨过的东西总会熠熠发光。让自己内心充满愉悦的事情,才值得用尽力气去达成。
我们正在进入全民英雄的时代,在共同富裕的时代浪潮中,国家、社会、人民想让我们去做的事情,才真正值得去做。苏轼曾说:“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创始人要做这个时代的英雄,就必须“任天下之患”。
选择了自己的品牌,就选择了一生。想法可以天马行空,行动必须坚定而持续。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危险就是试试看,能让人飞起来的,不是想要飞的欲望,而是飞不起来就要死的绝望。
别犹豫,我们一起以关系为无限筹码,玩一场超级游戏,收获我们的超级品牌!
张大豆
2024年9月于北京豹变IP
[1]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简称,是贵州乡村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