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建立完整自我的三大效果
当一个孩子建立了完整自我,这意味着他们发展出了健康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交技能,这些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多个层面上健康成长。
● 高效自主的学习状态、不内耗
当孩子拥有完整的自我意识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局限。这种自我了解,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设定合适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正确认知,遇到挑战时不会轻易自我怀疑或感到沮丧,而是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态度减轻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内耗,能够让学习过程更加高效。
● 拥有积极健康的关系
有完整的自我意识,还意味着孩子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与需求,同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社交能力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他们懂得相互尊重和支持,能够有效沟通、解决冲突、与他人合作,这不仅有利于他们获得情感支持、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更有助于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成绩、减少不良行为,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至关重要。
● 建立和世界的深度关系,充满热情、动力十足
拥有完整自我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连接到周围的世界,对自己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着清晰的认识,这种认识激发了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当孩子感到自己的存在有意义,他的行动就会更有目的和方向,更容易找到激发自己热情的事物。这样,孩子不仅能够享受个人成长的过程,还能积极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的进步。
当一个孩子有了完整自我,他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能和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效合作;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认知,更容易找到激发自己热情的事物,充分享受成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些不正是家长期望看到的吗?
反之,如果孩子没有建立完整健康的自我,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还会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表现和潜在的危害。
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的孩子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自残、自杀等,这对其个人及家庭都是极大的伤害。
产生社交问题。自我价值认知不足的孩子更容易面临各种社交问题,如缺乏同理心、边界感模糊,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能被集体很好地接纳;或者喜欢搞小团体,制造关系冲突对立,导致自己和他人都受到影响。因为缺乏有效的关系支持,一些孩子容易变得孤僻、偏激,在网络上寻求发泄和报复,成为网络或现实社会中的施暴者等。
造成学习问题。自我认知不足的孩子,往往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因此难以找到学习的内在动机,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目标感和价值感,对学习失去兴趣,逃避学习压力,出现作业拖延、成绩下滑、沉迷手机游戏等问题,而这些现象又会加重学业压力。这种消极循环会进一步降低学习动力,使孩子更容易放弃学习。
影响家庭和谐。当一个孩子因为自我认知不足和自我认知缺失等影响,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势必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带来家庭矛盾。长期的家庭矛盾可能导致家庭功能失调,进一步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十几年前,李中莹老师有感于社会上频繁发生的惊人血案。一些并没有精神病史,有些甚至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社会知名人士,却做出种种伤天害理、有悖人性的事情,老师感到十分痛心。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他提出了“人生的15项缺失”这一课题。老师认为,一个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15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就会形成一个不完整、不健康的人格,这种自我认知缺失的人受到某些刺激,就会做出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最终也赔上了自己的人生。
虽然距离李中莹老师提出这一理论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整个社会的物质和文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因自我认知缺失导致的悲剧。
案例一:从高考状元到杀人狂魔
2010年3月,四川某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小杰,在校园里的湖边制造了一起凶杀案,造成一死一伤。成都中院依法对小杰判处死刑。因其认罪改造态度良好,改为死缓。高考状元,天之骄子,为什么会制造校园凶案?
小杰出生于四川的一座大山里,家境穷苦,一家人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从小,懂事的小杰便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发奋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杰以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四川某重点大学,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可是好景不长,小杰的脸上长了一些青春痘,他开始十分在意自己的长相,觉得自己因此十分丑陋,所有同学都瞧不起他。每当走在路上听到女生在讨论着什么,他一定会认为是在说自己长得丑。
小杰曾经想去做个美容,但因为没有钱只能作罢。当他想通过学习来为自己挣得肯定的时候,却遭遇了考试挂科。曾经自己唯一引以为傲的优势不复存在,小杰开始自暴自弃,每天逃课、沉迷打游戏。从那以后,他更加封闭自己,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室友的排挤、周围人的嘲笑及自身怯懦自卑的心理,最终导致小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某天晚上下课后,小杰的舍友一起围坐着看小品,搞笑的情节逗得他们哈哈大笑。这一切落在小杰的眼里,都是在对他进行无情的嘲笑。于是他操起了早已藏在枕头下的尖刀,愤怒的他跑到了校园小湖边,对着一对素未谋面的、正在卿卿我我的小情侣挥刀疯狂砍去。最终女生因伤重不治身亡,男生也身受重伤。小杰为此被判处死刑。
在这个故事中,当事人因为没有建立完整自我,无法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导致低自尊、低价值感,无法与他人建立平等良好的关系,于是冲动之下违法犯罪。
案例二:复旦研究生投毒室友致死
2013年,复旦大学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某是一名医学院学生,因日常琐事对室友黄某怀恨在心,最终采取了极端手段,将剧毒化学物质注入饮水机,导致黄某死亡。
事情起因于林某与黄某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两人同住一个宿舍,但性格、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两人关系紧张。据林某供述,他曾在生活中多次受到黄某的嘲笑和排挤,于是心生怨恨。后黄某参加学校博士生统考,取得第一名,因此经常在同学面前夸耀,引起林某强烈的嫉妒和不满。
2013年愚人节当天,林某趁宿舍无人之际,将实验室剩余的剧毒化学物质带回宿舍,并注入饮水机中。当晚,黄某回到宿舍,饮用被下毒的水后,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其他室友发现情况不对,立即将黄某送往医院救治。最终黄某抢救无效身亡。
事发后,警方经过调查,迅速将犯罪嫌疑人锁定为林某。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林某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2014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起案件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对林某的极端报复行为感到震惊。同学眼中品学兼优、曾多次发表专业论文并获得高额奖学金的高材生,本该有光明的前途,为什么会走上不归路?他的犯罪心理与自我缺失及人格不完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自我认同感低,加上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缺乏同理心,导致他丧失了道德判断能力。
案件发生后,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再高等的教育,也弥补不了一个人自我不足导致的悲剧和遗憾,比起学习、分数,健康人格的培养才是更意义深远的事,所以这是今天的孩子、家长,都极需要重视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