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流行文艺的现实表达与理想关怀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弘扬现实主义精神,坚持现实主义道路,书写现实题材,是时代赋予文学的使命,也是文学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现实主义创作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一部当代文学史就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光辉写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种文学思潮此起彼伏,都没有撼动现实主义的主体地位。随着媒介技术引起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社会文化生态发生重大变化,以纸质书和期刊为载体的传统文学在大众阅读市场“遇冷”;而以网络文艺为代表的流行文艺却吸引了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体量巨大的网络文学不断引发社会关注。除了传播媒介的不同外,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遵循的创作方法、主题价值和叙事的侧重点上是否存在差别?

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之前读了《天涯》杂志微信公众号刊载的《警惕传统作家的圈子被社会越抛越远》一文,该文是作者梅国云在2018年中国作协博鳌论坛上的发言。作者谈及网络上广泛传播的社会事件和“泛文学”作品抢夺了文学的读者,提出“作家应该将自己的身心扎在社会现实的土壤里,将笔尖扎在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上,这样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但是,有署名“江非”的读者在文后跟帖评论说:“……他们把你越抛越远,正是因为你离他们越来越近,结论应该是中国文学应该拒绝社会事件和现实故事才是。中国文学确实到了告别‘故事会’去写‘没有’和‘未发生’的时候了。”这段话潜在的意思是,传统文学社会影响力减弱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书写现实,而是因为离现实太近了。这一观点发人深省,它启发我们思考现实主义写作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