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探1546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安南王子遇害事件》

“不服!俺不服!俺大意了!被你偷袭得手!”

“就知道输不起,再来?”

“再来……”

嘭!!

当膀大腰圆的郑五第三次被放倒,安南护卫面色齐变,众学子则欢呼起来:“兄长威武!”“玥哥儿侠义!”“悟空到底回没回去救师父啊?”

“俺要撕碎你!”

郑五翻身爬起,咬牙切齿,满是狰狞,然而下一刻,他却立刻缩了缩脖子,垂下头去。

“住手!住手!”

两道身影飞速逼近,为首的正是黎维宁,大惊失色,一路小跑,已是不顾仪态。

其后是阮正勇,步子迈开,紧紧跟随,先是狠狠瞪了一眼郑五,吓得他气焰全无,再望向海玥,冷冷地道:“好棍法!没想到大明学子,竟是文武双全!”

“承让!承让!”

海玥将白蜡杆背于身后,潇洒一笑。

琼山海氏是出过绣衣御史的书香门第,但也不是每个海氏子都有习文的天赋。

海玥的父亲海浩,就更擅长武艺,甚至有“琼海第一勇士”的赞誉。

甭管是不是第一,在这样的声名下,海浩创办了一个民间结社,号英略社,有点类似于清末民国的广东武馆,在里面教授武艺,以此谋生。

海玥的武艺正是从小父亲耳提面命,打好基础习得的,而枪棒是外功,招式路数其实算不得太稀奇,各家真正秘传的,是内练法门。

如他从小修炼的内练法,名“安禅制龙”,取自唐朝王维的一句诗词“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意为安禅之心入定,以制伏尘俗的毒龙。

此法一旦入门,运劲便精巧无比,远不是蛮劲可比,若论气力,海玥的身材同样高大,但也不见得比这个膀大腰圆的郑五强上多少,可比起技巧,后者就远不是对手了。

郑五明显是败都不知如何败的,阮正勇则识得厉害,语气固然冰冷,但打量海玥的目光里,隐隐闪过一抹异色。

而黎维宁小跑到面前,满是不解:“呼!呼!这是怎么了?怎的动起手来了?”

海玥道:“黎正使这就要问一问你的护卫了,府衙内贡祀失窃,其中缘由我不知情,不便妄加评议,然则诸位既已入住书院,却因担忧贡祀被盗,欲对我等学子搜身查验,却是万万不行!”

“说的对!”

此时其他学子也闻声走了出来,听了事情原委,都纷纷叫好。

安南一方的脸色则难看起来。

海玥本以为,这位王子总要袒护自己的部下,不料黎维宁听完过程,瞪大眼睛,毫不迟疑地对着护卫质问起来:“此来大明,肩负的是出使的重责,你们怎敢这般失礼?我等是客,更当谨守礼数,岂有在主人之地肆意妄为之理!”

郑五面色青白交加,鼻子里喘着粗气,显得忿忿不平,阮正勇则上前几步,挡住了这个粗鲁的护卫,对着黎维宁躬身道:“末将管教无方,请殿下责罚!”

“哼!”

黎维宁怒哼了一声,转而看向海玥,立刻露出歉然:“小王确是喜爱西游,才来叨扰,不料竟致书院纷扰,实非本心所愿,还望诸位海涵,恕我冒昧之过!”

说罢,双手作揖,向四方行礼。

众学子有些动容,方才怒气冲冲的,脸色也缓和下来。

虽说安南是外藩,可一国王子终究是贵人,这般谦逊,着实不易。

海玥则不为所动,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谁不会啊,朝着西南方指了指:“黎正使,看到那片院落没有?”

黎维宁奇道:“那是?”

海玥再度提议:“是号房,有些屋子简陋,有些则足够使节团居住,你们既担心贡祀遭窃,就搬去那里,与书院学子互不打扰,如何?”

周遭学子的神情变得怪异起来,本以为是刺激对方的话,结果你还真想使节团搬啊?

号房终究是临时居所,条件怎么的也不比学舍,这安南王子绝不会同意……

“这个法子好!就去号房住!”

然而黎维宁眼睛一亮,居然颔首应下。

阮正勇面色微变,沉声道:“殿下,我们已经安置好了……”

黎维宁看着这个护卫统领:“你们担心贡祀有失,我也担心叛臣刺客,万一真有贼人来行刺,能护我周全否?”

阮正勇立刻道:“我等定保殿下无碍!”

“那旁人呢?住在学舍里,刺客行凶,岂不殃及无辜?”

黎维宁道:“多亏海小相公提醒,搬去号房,你们护着我,便是有刺客来,也不会波及书院,正是两全其美!搬!”

事实证明,黎维宁不是嘴上说说,真的督促护卫,把行李从整理完毕的屋子搬出,去往号房。

那是一片单独的院落,县学府学都有,每年科举前三场预试开启时,给前来应试学子居住的地方,条件相对简陋不少,还需要重新打扫。

安南护卫进进出出,脸色都不好看,众人则纷纷出来围观,窃窃私语间,对于安南王子印象都很不错。

“如此甚好,大家相安无事,省去麻烦!”

海玥都笑着对着弟弟海瑞说了一句。

甭管是不是表里如一,对方至少真的愿意让步。

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事实证明,搬去号房,不代表双方并无接触。

接下来的几日,每每在书院遇见,黎维宁总是凑过来闲聊,态度越来越亲热:

“若蒙不弃,请称呼小王的表字‘怀德’,小王也能称海小相公一声‘十三郎’?”

“咱俩还没那么熟,黎正使也不必屈尊纡贵……”

“怎是屈尊纡贵呢,所谓王子也不过是大明外藩的王室宗族,十三郎来日金榜题名,前程定然远大!”

“承怀德兄吉言!”

“贵地也有一座五指山吧,小王还曾畅想过,那位齐天大圣是否曾经压在山下,等待取经人解救?”

“确有此山,你来我海南不久,对于这里的地理却很了解?”

“哈!西游是我大爱嘛……尤其是悟空!三打白骨精那里,实在委屈他了,我最难受的是悟空欲拜唐僧,唐僧不受,悟空变出分身,拜了一拜,这才离去!哼!唐僧肉眼凡胎,辨不清真伪,宝象国该有此难!”

“莫激动……莫激动……”

“说起来,悟空还会娶金鼎公主为妻么?以前的悟空,是为了妻子,才大闹天宫,现在是全改了?”

“你还看过元杂剧?”

“哈!是看过……但我更喜十三郎的新版!悟空是个异类,又有那般通天彻地的本领,哪怕曾经大闹天宫,也在观音点化下求取真经,最后是不是也成了佛,得了正果?”

……

面对这么一位几乎能把前三十回倒背如流的书友,海玥作为本就喜爱西游的人来说,倒是渐渐聊了起来,尤其是提到元杂剧和百回本的差异。

西天取经的演义故事,早在宋朝就已经诞生,戏曲杂剧的方式,更是将唐僧师徒的冒险传奇带入了千家万户,为百姓所熟知。

而在如今的明朝中期,人们普遍印象里的西天取经,是元杂剧的版本,唐僧为绝对的主角,智勇双全,西行路上全是这位圣僧在化险为夷,顺带教化几个徒弟。

至于孙悟空,则号“通天大圣”,有正牌夫人金鼎国公主娇姿,被猴王摄在了花果山紫云罗洞中,那公主不得见父母之面,常常唉声叹气,悟空为了哄她,盗了仙衣仙帽,仙桃仙酒,大闹天宫,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

等到了明朝后期大规模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里,唐僧和孙悟空的位置互换了,改动可谓大胆,不符合历史原型,但整体的精彩程度,远远超过元杂剧版本。

“同人”强过了“原著”。

黎维宁连元杂剧的剧情都信手拈来,确实是真爱。

海玥也聊了些后续内容,让黎维宁极为激动。

当然催更依旧是无用的。

黎维宁伤感之余,化悲愤为酒量,接连宴请,赴宴的学子也越来越多。

“设宴豪饮,通宵达旦,这位安南王子倒是真海量,山岚酒外地人都喝不惯,他却能拼酒,把大伙儿都灌醉……”

这日清晨,海玥起身洗漱,闻着衣衫上留下的酒气,不禁有些嘀咕。

语气里没什么厌烦,只是有些感慨。

相处了这些时日,他也看得出来,黎维宁并非两面三刀的伪君子,人真的挺不错,脾气温和,谦逊有礼。

但恰恰如此,此人并非合格的安南使节。

所以这份感慨,首先对着水深火热的安南百姓。

如果他们知道,自家赖以为希望的使节团,在大明的土地上与一群地方学子谈笑风生,丝毫不关心国内战火处处的惨状,不知会是什么感受?

同样的感慨,也对着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大明百姓。

现在是嘉靖九年,年轻的嘉靖帝正准备励精图治,虽说封建王朝所有的改革,都是以强化中央集权和增加财政收入,最终巩固皇权的统治为目的,但底层百姓确实也能分到部分福利,改善一下生活。

可惜嘉靖没能坚持下去,大明发展到这个阶段,弊端又太多,待得南倭北虏上演,家家皆净的大明子民,又比起安南好到哪里去?

‘有时候知道历史走向,也是一种无力!’

‘当一位侠客……呵!往后的天下,侠在何处?’

‘至于科举,污浊的官场,我又能走多远?’

或许是带着宿醉未醒的酒意,此时此刻的海玥,难免有些多愁善感,摇了摇头,伸向靠在床边的长棍,准备出去晨练一番。

“啊——!!”

突然间,外面传来一道凄厉的尖叫。

海玥第一时间探手,拿起武器,走了出去,还未到学舍的大门,就见弟弟海瑞迎面奔来:“哥!出大事了!黎正使……遇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