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救援扬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大战前的平静

面对清军南下,马士英拿出的方案,就是守住长江防线,至于江北扬州等地,在阮大铖的建议下,决定支持刘秀一把。

草台班子最好的一点就是行动快,弘光帝同意刘秀接替刘泽清的总兵,并给出承诺,只要守住扬州,还有重赏。

清军这段时间没有进攻,在忙着监督投降的明军,还有普通老百姓剃头,汉人不乐意,必须用武力强迫。

之所以如此,原因也很简单,这辫子非常丑,真的不堪入目。

辫子可没有清宫剧中表现的那么粗,这条辫子只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非常细,就像一条老鼠的尾巴,甚至能穿过铜钱中心的孔洞,又被称为“金钱鼠尾”。

按照汉人的审美来看,这金钱鼠尾无疑是非常丑的。毕竟把你剔成接近一个秃子,然后再侮辱性的给你留一小撮头发,那这些剩下来的头发还不如不留。

强制性的让汉人留金钱鼠尾,本来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大的政策。满人入关时,想的自然是让百姓接受鞑子的统治。

而汉人百姓心里是非常抗拒的,因此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困难。最后也不知道哪个天才,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所有人变的和他们一样。

汉人在传统观念中,有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满清推出剃发易服政策后,很多人宁愿被砍头也不愿意剃发。

尤其在中原,这一政策推行困难重重,不过即便如此,满人也一定要推行下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从精神上让汉人臣服,通过贬低他们自尊的方式,让他们从心底认为低人一等,是满清的臣子,因此才会强迫他们去适应满人的习俗。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辫子头被视为了奴化的标志,清军面对反抗,镇压起来,毫不手软,也因此没有继续进攻扬州。

至于刘泽清,既然投降了,就失去了行动自由,接到刘秀反了的消息,自然需要清军同意才能行动。

多铎思考之后,决定先拿下高邮州,同时写信诱降扬州守军。

只要史可法投降,江北四镇失其统驭,则福王政府即归瓦解,到时候饮马长江,拿下应天府轻而易举。

不过,南明也有忠臣,并不是都愿意做二鬼子的,史可法也是硬骨头,根本不睬清廷那一套。

同时,史可法接到刘秀的信以后,闻清兵大举南下,一面向应天府告警,请派援兵,一面准备防守。

时间还是充足的,那史可法做好御敌准备了吗?很遗憾,并没有。

首先在兵力上,此时扬州城内兵力极为薄弱,听说清军来了,多数守军已望风而遁。

而随着清军的到来,除了刘秀他们,原来配置的江北明军也多半降清,摇身一变成了围攻扬州的二鬼子。

面对如此窘境,史可法遂向各方紧急求援,但只有左都督刘肇基,亲率四百兵马前来驰援,史可法才勉强凑拢三千人马守城。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缺兵少将自然也有缺兵少将的守法,但正值加固城防的重要关头,史可法的指挥却依然少有作为。

扬州城墙狭窄,部分区域无法安置重型火炮,已经火烧眉毛了,史可法才派人开始改造。

而对于本该日夜驻守各城门的明军,史可法也让他们始终分散居于民居,部分将领不思如何备战,反而成天惦记着找扬州名妓寻欢作乐。

扬州城西门外有一处密林,战时既阻挡守军视线,又容易成为攻城敌兵的掩体,刘肇基等将领实地勘查后,力主砍掉这片林子,消除隐患。

但史可法派出文官一看,这片林子不是前内阁首辅李春芳家的祖坟嘛,不可,万万不可。

部将们心中气愤,以至于布防时竟无人愿守卫西门。史可法见状,只好自己来守这西门险地。

没有立刻救援扬州,刘秀联系史可法以后,又派出斥候,打探刘泽清和清军情报。

清军没有来攻击,刘秀抓紧时间,开始整编训练,解决明军沿袭下来的固有问题。

这些明军成分比较复杂,虽说大部分是贫苦农民出身,但兵痞、流氓也占了一定的数量,他们在未经改造之前,常常成为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破坏部队的风气和纪律。

而且军官随意打骂士兵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现了不少士兵逃跑的情况,而明军对待逃兵,采取的往往是简单粗暴的办法。

而且,明军比较松散,常常各行其是,缺乏协同作战的合力,难以形成战斗力。

再者,很多明军下限很低,在行军途中,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的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军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问,要抵抗清军,甚至反攻,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在此情形下,刘秀决定进行改编,把原来二千人编为 1个营,下辖战斗队和辎重队,敢死队编为督战队。

不过,这一改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军官就面临着不小的阻力。不少军官习惯了旧有的军队层级和待遇,对于自身地位的变化、职务的调整,存在诸多不满情绪,甚至有人消极对抗。

而刘秀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办法,来化解矛盾,确保改编顺利进行。

一方面,他确立“愿留者留,愿走者则走”的原则,向官兵们表明态度,对于那些想要离开的,发给路费,让其自行选择去留。

另一方面,专门组建军官队,让没有合适岗位安排的军官,能够集中起来,继续参与学习、接受思想改造等,同时也储备了军事人才。

此外,刘秀还建立了参谋部,加强统一领导,让改编举措能够有序推进,使得战斗力不减反增。

同时,刘秀还先后与陈南等谈话,了解内部帮派情况,经过综合考量与深入思索,他下定决心,要再造军队,而关键就在于抓好基层,抓部队必须抓住士兵,抓住士兵则必须抓好基层建设。

于是,他提出了,建立兄弟会,他做话事人,陈南是副手,在刘秀和参谋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优先解决官长打骂士兵问题。

兄弟会有着强大的权力,其职责涵盖多个重要方面。在监督长官行为上,一旦发现军官有打骂士兵、违反纪律、处事不公等情况,有权提出批评。

同时,兄弟会还肩负着对经济账目监督的重任,管理伙食,做到杜绝贪污现象发生。

在刘泽清的军队里,军官高高在上,随意打骂士兵、享受特殊待遇是常见现象,而通过兄弟会,规定了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废除繁缛礼节。

思想改造同时,还开始进行卫生大扫除,军营太脏了,刘秀受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