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使者归来
高邮城,刘秀就是主心骨,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够影响到士气。不需要南明的委任,通过行动,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确立了领导者地位。
四月十一号上午,他站在城墙上巡视,发现城外树林有个人影,探头探脑。
“那片林子有人,抓活的。”
这还得了,刘秀眼睛里面不揉沙子,指着城外的树林,命令斥候立刻行动,他感觉应该是清军探子。
“站住,你被包围了!”
“别误会,我是逃难的老百姓。”
“跟我回去,我们老大要见你。”
城外抓人,刘秀也没放在心上,去了后勤营,此时正在忙,医生在帮助伤员处理伤口。
高邮城一战,战斗队受伤六十人,伤员大都是外伤,这里最懂治疗的可能就是刘秀了。
处理也很简单,用白酒消毒后,就这个就没有人会,简单的伤口金疮药包扎,严重的伤口,还要用针线缝合。
这里没有麻药,刘秀就让咬个毛巾,即使这样,缝合以后,伤兵惨叫声也是此起彼伏。
窥探者被带进来的时候,刘秀正清洁缝合伤口。血腥的场景让人恶心,寒毛直竖。
虽然包扎过了,伤员疼的还是直叫唤,刘秀丝毫不受影响,动作起飞。在伤员的眼中,刘秀是神医,是全能的带头大哥。
“哪来的?”刘秀头也不回地问道。
“老大,是我,派去应天府的王三。”
没有回头,刘秀将线打好结,然后给伤员的伤口涂上金疮药。
他一边治伤,一边说道:“怎么去了这么久?没问题吧。”
“呃……没问题。”
派去应天府的使者回来了,搞得和乞丐一样,衣服破破烂烂,不过精神状态还好。
刘秀让人端来凉水,使者咕咚咕咚喝了一杯,这才开始述说这一趟的遭遇。
原来他被应天府的兵部带着,到处演讲,主要就是说刘秀如何杀鞑子,一开始还很正常,后来说顺嘴了,他开始胡扯,什么刘秀一挥手,鞑子脑瓜子掉了,没办法,老百姓爱听。
后来马士英听说清军打高邮城,就把联姻的想法放下,让他回来,还带来了总兵任命,本来阮大铖也派了人,只是路上都是斥候,不安全,转身去了史可法那里。
他本来打算走运河北上,发现高邮城好像是自己人,就在外面侦查,结果给刘秀发现了。
扬州附近确实不安全,刘秀也不能指责,既然总兵任命到了,大家伙纷纷改口,称呼刘秀为大帅。
安排使者休息,刘秀让人去营地,把陈南他们都找来,高邮城就是他的地盘了,至于淮安,先把清军挡住,以后再说。
怎么抵抗清军,当然要积极防御,首先把阵地向前推进,依托城墙,在城外挖濠沟,用沟里的土搭建矮墙,这样躲在墙后,可以有效抵御清军的弓箭。
至于明军的弓箭手,居高临下,射程远,还安全,刘秀相信胜利属于自己。
至于火枪手,没有火药,他只能写信给史可法,请求供应部分,如果实在不够,把制造需要的物资送来也行。
对于刘秀的要求,史可法爱莫能助,因为手下都反对。明军内斗很厉害,将领非常嫉妒刘秀,这升职也太快了。
既然如此,刘秀也知道,只能考自己了。高邮城还是要守的,不过怎么守大有文章,精兵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不能只靠防守,他要通过高邮城的战斗,打造出来一只精兵。
他没有打算一直被动防守,他还打算搞突击,如果来的是二鬼子,他都不打算巷战,只是野战都能赢得胜利。
他准备陈南来了以后,派出一支奇兵偷袭清军后勤,看能不能骚扰一把。
在城外搞阵地,是因为没有城门,如果清军不怕伤亡,打进城是一定的。不过刘秀早有准备,巷战的打法,也确定下来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风景很美,可是这片土地此刻很危险,一场战争马上打响,爱新觉罗多铎在等,红衣大炮要到了,就进攻扬州。
作为扬州城的守将,在投降的明军将领眼里,史可法这人有点傻,曾经跟人商量拥立一个傻逼皇帝,这样可以拿那个皇帝当傀儡耍。
这种事本来只能做不能说的,他竟然说出来,所以活该他倒霉,要对付多铎王子的大军。
扬州城本来只有四十八万人,可是听说清兵过来,扬州周围觉得人多的地方安全,纷纷挤到城里避难。
这些老百姓,都不懂“小乱进城、大乱下乡”的祖训,如果清军包围,一个也跑不了。
面对扬州,多铎还搞心态,一次又一次,写温文尔雅的信,要谈个撤退的条件,都被断然拒绝。
最后,史可法不耐烦了,他连多铎的信拆都不拆,直接烧掉,一连烧了五封。
这么鼓舞人心,当然要宣传,扬州人民被史可法的英雄气概感染,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拿起武器,要誓死保卫扬州。
刘良佐一看,哎呀妈呀,扬州城要完!这群傻瓜,没经过战争,不知道天高地厚。战争到了最后,一旦打急了眼,肯定是鸡犬不留,都杀光光。
本来当兵的去送死就可以了,老百姓也参战,那不是惹怒清军,要杀光扬州城吗?
可是扬州百姓就是这么正义凌然,被英雄主义正气,激荡得跟圣斗士一样。
刘良佐觉得得找个地方躲一躲,别被蹦一身血,他知道那种靠热血,意淫的防守,还有所谓的火器,在精锐的八旗军队面前,毛都不是。
清军还听扬州城里,读书人正在控诉多铎的罪恶,每次攻城,若是不投降,就会屠城,然后抓一群和尚过来搬尸体烧尸体。
说什么他们不杀和尚,否则谁给烧尸体,如果怕死,剃个光头,买一身袈裟,拿一把扫帚,假装是个扫地僧,也许有个活路。
刘良佐脑子好使,立刻请求进攻高邮城,多铎本来打算,等红衣大炮到了,再进攻扬州,不过看他积极,就同意了。
刘良佐这个二鬼子,是山西人的,家里很早就和满清有来往,他在明军中有一个绰号叫“花马刘”,大概是因为比较喜欢出风头,所以就选了一匹相当显眼的花色战马。
作为江北四镇之一,南明王朝的第一批军阀,怎么说也该有点本事吧?然而并没有,都是花钱买的,当然也有点运气。
刘良佐也不是没有战功,否则最后不会做到总兵,他的很多战功其实是和别人合作的,而且对手也不是啥狠角色,所以含金量真的不高。
他就是靠摸鱼和捏软柿子,外加主要在关内活动,也一路升到了总兵。
这就是在明末,这个时代,各方将领里面,有能力真的不重要,重点是活得长。
像卢象升那种,多么厉害的将领,挥舞着长杆大刀所向无敌,然后在巨鹿一战中,轻信了高起潜,带着5000多人硬杠清军,一去不复返,死的时候刚满40岁。
在满清八旗军南下时,刘良佐所部三万人,有以前关系,根本不担心,一镇一枪不发,经过谈判,直接投降,集体剃发。
事不宜迟,刘良佐发兵高邮城,在二十里外安营扎寨,他很爱惜生命,唯恐陷入埋伏,所以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