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送知青老婆去高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时代不一样了

虽说她跟着自己离开了螺岗岭农场,但她与当初那些知青一直都有书信来往。

当初那批知青参加高考的参加高考、回城的回城,个个都闯出了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

唯有少数在农场吃不了苦,嫁给了当地人的,才留了下来。

嫁人后日子虽说没当知青苦,但后头那几年也是悔青了肠子。

毕竟农村跟城市,就是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2000年以后,城市的医疗、住房、教育、交通,哪一样儿不是远超农村?

李盈虽说不是因为怕吃苦才嫁给的自己,但她也的确是被困在了农村,没办法跟那些知青一样天高任鸟飞,所以才会抑郁不得志二十年。

想到这里,周长安就继续说:“不管你是要考回上海,还是去广州,我都支持你。”

上海的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的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都是一等一的好大学。

李盈高中的时候成绩就好,她努力几个月的话,考这几间大学的希望真不小。

若真的能考上,以后不管是住房、医疗、户口,乃至孩子的教育,都比留在村里当小学老师强得多!

李盈一开始以为周长安是为了宽慰自己,所以才说出让自己再次高考的话来。

但这会儿见他神情严肃,甚至还列举了好几家重点大学,她就意识到他不是在敷衍自己。

她沉思好一会,随后说:“长安,如果我真的考上了,咱们至少得分居两地四年。就算你愿意等我四年,你爸妈也不会同意的。”

大姑姐早就嫁人了,长安算是家中长子。

底下的长青、长福一个在念职校、一个在念初中。

长青念的职校不花钱,每个学期还有点补贴。

但长福每个学期的学费、伙食费都要长安出,长青的吃穿用度也是从家里匀出来的。

长安从农场回来后,就靠种桑养蚕赚钱。

那点钱压根不够一大家子开销。

家里钱不够,就全靠她一个月30块的工资贴补。

她要是真的考上了大学,家里一个月少了30块的收入,别说公婆不乐意,怕是两个小叔子都会有意见。

“你是我老婆,又不是他们老婆,你管他们同意不同意。”

周长安态度很明确,“总之你就安心备考,到时候你考上了,我就跟着你去,咱们不分开。”

她之前的工资大多都拿来贴补家里了,如今他们两口子手里的存款不会超过一百块。

考上大学以后,虽说不用学费,还有补贴,但省城开销比村里大,没钱可行不通。

他必须在她考上大学之前将这些钱赚出来。

他周长安虽说不是读书的料子,但胜在记性好,也肯吃苦。

他清楚的记得,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连带着当地的英石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那时英德不仅诞生了一批专营英石盆景的工艺厂,英石还成为对外贸易产品,开始大量销售到英、法、德等西欧国家。

国内市场也随之逐步打开,英石开始走向全国。

他是2005年死的,那时候英德已经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园林石集散地。

有几百个工程队活跃在全国各地承接园林工程,将英石运往全国多地用于园林景观建设。

眼下虽说才一月份,英石产业的春天还没来,但他可以一边养蚕一边先积攒石头、寻找机会!

反正现在各处山上都是英石,大大小小、种类不一。

只要勤快,这大半年的时间都够他攒个几百吨了。

到时候这几百吨的石头转手一卖,少说也有小几千块钱。

更何况,那些形状好、寓意好的石头,可能一小块就能卖一二百!

这比按吨卖划算多了。

而且除了英石,他还可以多种一些苗木,回头国家大力搞建设的时候,石头是钱,花草树木也是钱。

但这些都需要等。

所以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去广州搞批发。

关于这个想法,他也没隐瞒李盈,“上回下大雨,我送你去9队家访的时候,有个学生的爸爸就是跑运输的。”

“他经常跑广州——韶关这条线,说不少人都自己带货回来卖。他去年就靠这个赚了不少钱,左右还要两个多月才开春养蚕,我想过了年就跟着他跑几趟,看看能不能搞点儿钱。”

李盈一听,就有些慌,“长安,这不是投机倒把么!?若是被抓住了,那可不得了!”

过去这二十多年来,国家对很多商品实行计划供应和价格管制。

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消费品的批发业务,只能由国营商业、物资供销部门、供销合作社和生产这种商品的企业经营,不准其他单位和个人经营。

不管是有正式工作的,还是盲流,都不敢搞这个。

但周长安知道,现在时代不一样了。

改G开放就在眼前,国家现在逐步鼓励个体经济发展。

等到1979年2月,上头批转的报告中提出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

所以啊,现在但凡是胆子大的、有门路的,都开始陆陆续续走这个路子了。

他不是单位工人,也不是教师,就更没顾忌。

“你别怕,谭大哥熟门熟路,车队里的兄弟们又都是附近几个村的,大家相互照应,不会有事儿的。”

“而且跑一趟前后不过三四天,你就安心在家过寒假,我去几天就回来。”

谭锦辉跟他原先就是一块读书的,不过人家高他两个年级。

现在他两个小孩都在阿盈班上,阿盈对孩子们上心,谭锦辉心怀感激,寒假之前他就与自己说过这事儿,让自己也跟着跑几趟赚点钱好过年。

但那时候他胆子小,只想老老实实在家种桑养蚕,不敢搞这些。

如今他要送阿盈去上大学,也要攒钱囤英石、种苗木,不去不行。

李盈见他打定主意了,也不再拦着。

她沉思半晌,最后说:“我不考上海的学校,我就考广州的,英德离广州近。”

周长安一听,嘴角立刻就扬了起来。

因为他知道,她也不愿分开。

吃晚饭时,周长安将李盈要二次高考的事儿与二老说了。

他话音一落,老太太就直接放下了碗筷:“长安,厨房的灯坏了,你跟我来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