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你要搞互联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梦醒一九九零

一九九零年,一月一日,沈城城郊李家村。

老闫家的外屋地儿门垛前,裹着褪成土黄色军大衣的老李头儿,狠狠的跺了跺脚。

鞋底上的雪块簌簌落在外屋地儿温乎的地面上,缓慢的融化成一滩水。

借着屋内热乎气,缓过来一些的老李头儿拿下左耳上半截的红塔山,点上深吸一口。

“老闫!别整那些没用的!你就痛快的告诉乡亲们。”

“去年罐头厂的分红,到底什么时候能发下来!”

“没有这钱!这年没办法过了!”

坐在灶台前的老闫眉头紧锁,并没有搭理站在门口的老李头儿。

手里拿着没有任何标牌的猪肉罐头,双眼紧盯着铁锅里正在咕噜咕噜冒泡,没有一点油腥儿的酸菜炖粉条。

风卷着雪花,顺着破旧的棉门帘缝隙钻进了外屋地儿,灶火映得老闫的脸忽明忽暗。

犹豫片刻,老闫最终把手里的罐头放回灶台上,站起来拍了拍落在身上的雪花与炉灰。

“老李,不是我不想给乡亲们分红。”

“去年村办罐头厂的效益,大伙儿也都知道。”

老闫视线越过站在门口的老李,看向门外那些被寒风冻的满脸通红的村民们,无奈的摇了摇头。

“去年初,厂里的生产会议中我说过不要盲目扩产,不要盲目扩产。”

“可大伙儿不听啊。”老闫的声音里带着无奈。

去年,经过老李为首村民们商议和讨论下。

不顾老闫这个临时厂长的极力阻拦,村里罐头厂还是盲目的进行大规模的扩产。

几年前,国营企业进入了一段划水期,把广阔的市场让渡给了乡镇企业。

借着紧挨着城市化率极高的省会城市的优势。

像城郊的李家村罐头厂这种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

李家村罐头厂在城里当过工人的老闫领导下,确实让村民们获得了不少分红。

如今国营企业强势回归,乡镇企业的好日子当然也到头了。

在里屋热乎乎的炕上睡得正香的闫明,被外屋地的吵闹声弄醒,坐在炕上,揉了揉睡得有些迷糊的眼睛。

透过“递菜窗”,闫明看到了外屋地儿站在灶台前的那个异常熟悉的背影。

“我这是喝多了,出幻觉了?”

昨天,为了接待去了外省工作后二十多年未见的同村同学们。

闫明特意找了一家东北本地特色农家乐,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吹牛,回忆小时候住在农村时的趣事。

“我去!老爹在炖难吃透顶,不放猪肉的酸菜?!”

下意识的摸了摸炕头寻找眼镜,闫明发现了异常。

他那双眼八百度的近视,就算喝了假酒也不可能看的这么清晰。

现在自己这状态。

要么喝多了,要么就是还在梦里。

【叮!情报系统更新】

【正在寻找出售关键词“罐头”】

【S级情报更新:毛熊国莫斯科的某人,急需400火车皮的罐头,可换取到四架图-154M。】

【A级情报更新:。。。】

【F级情报更新:龙江省HH市大黑河岛上的毛熊国商人基洛夫斯基,急需肉罐头和水果罐头,每罐可换取到50卢布或同等价位的物品。】

“嗯?情报系统?某人?这系统怎么还不明说是谁呢?”

有些迷瞪的闫明看了眼放在黑白电视机旁的台历,只见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990年1月1日。

“毛熊商人基洛夫斯基?毛熊还没分家?我重生了?!”

这瞬间,迷糊中的闫明来了精神。

那些尘封已久的痛苦记忆,瞬间涌了上来。

1990年的春节,是闫明在村里度过的最后一年春节。

那年闫明刚满18岁,父亲管理的村办罐头厂因盲目扩张,导致大量生产出的罐头积压在仓库内没能售出。

这也导致临时代管罐头厂子的父亲和村里人出现极大的矛盾。

最终,问题虽顺利解决。

父亲也毅然决然的辞去这临时厂长,等闫明考上大学以后,一家就搬离了村子。

只有逢年过节,闫明一家才会来村里的大爷家拜年。

看了一眼厨房内,导致盲目扩张的罪魁祸首老李头。

坐在炕上的闫明,立刻套上了远古防寒武装“棉衣棉裤”把脚伸进厚实的棉鞋内。

为了防止耳朵冻掉,随手抄起放在炕头的狗皮帽戴上,通过堂屋从后门冲了出去。

开启门的一瞬间,天地间一片雪白,差点让闫明陷入雪盲症之中。

揉了揉没适应过来的眼睛。

快步的穿过院前挂在铁丝晾衣绳上冻硬的秋裤,踩过被雪覆盖的菜地,翻过前院低矮的围墙进入到邻居家内。

“大爷新年好!”

向邻居家老头儿打了个招呼,穿过邻居家的大门后,闫明来到了处于村西的一条狭窄的小巷内。

“新年?这距离过年还有二十几天呢。。。”

正在劈柴的老头儿,早已对闫明从他家院子里穿过见怪不怪了。

顺着村西小巷一路狂奔,闫明来到了姥姥家。

没错,闫明的老妈因为跟老爹置气回了娘家。

家里没了能持家的老妈,老爹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那不放猪肉的酸菜炖粉条。

闫明记忆中,老爹当上罐头厂临时厂长后,不怎么吃猪肉了。

这也让酸菜炖粉条,失去了最重要的灵魂“猪肉”。

老妈这“娘家”就在村西,距离闫明现在住的瓦房,正常走路不到十五六分钟的距离而已。

如果选择抄近路穿过邻居家的话,绝对不超过十分钟就能到达。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热闹的声音扑面而来。

不同于家里的冷清,姥姥家这边那可以说人声鼎沸。

作为倒插门的姥爷,可是给姥姥这一家生了四男一女。

排行老三的闫明他老妈,就是姥爷唯一的女儿。

没错!小时候闫明就听姥姥说,姥爷就是倒插门。

子女的姓氏最终还是随了姥爷,但姥姥还是多次强调,姥爷倒插门的这件事实无法改变。

相对于闫明家那单灶台的小瓦房,姥姥家这砖瓦房就大了很多很多。

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说,两室两厅配备主副双厨房,就差室内两卫生间了。

这还不算左右两侧,用砖瓦砌成的厢房和仓库。

“小舅妈!小舅妈!我老舅呢?”

厨房内,给准备下锅的活鱼刮鳞的小舅妈头也不抬的说道。

“哎呦,你小子也抛弃了你那没良心的爹了?”

“嗯?你不是来找你妈,找你老舅做什么?”

小舅妈停下手里的活,疑惑的抬起头看向满脑子冒热气的闫明。

“老李头。。。啊不对。。”

“李叔又来找我老爹的麻烦了。”

“老舅在屋里吗?你让老舅出面解决一下呗。”

小舅妈听到老闫家那破事儿,压根都不搭理闫明了,重新开始低头处理手中的鱼。

“哎呦,你们老闫家的事情。”

“哪里轮到让我们老王家的人出面解决啊。”

灶台前正在炒菜的大舅妈也打趣道。

“闫明,你大爷还不是在村副书记位置上,没有退下来吗?”

“放心好了。”

“老李看在你大爷面子上,也不会为难你爹。”

“我的好舅妈们,不要再说气话了。”

闫明弓着腰,通过传菜窗看向里屋。

看到老舅正坐在炕上,满脸通红的跟另外几个舅舅们推杯换盏。

闫明直接划开传菜窗,大声向屋里喊道。

“老舅!江湖救急!”

“这次你帮我老爹度过难关的话,我肯定让你今年发大财!”

炕上几位手中拿着酒杯的舅舅们,齐刷刷的向闫明这边看过来。

这群人中,当然也有正在跟姥姥发牢骚的老妈。

“闫明!你小子学你那不靠谱的老爹抽什么风,赶紧进屋吃饭。”

“老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仅此一次!”

听到“发财”两个字,内心充满好奇的王勇义把他那满脸横肉的脑袋伸出传菜窗。

“咋地,你小子还能跟你老爹一样,找到发财的门路?”

闫明的老舅王勇义言语中,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

讽刺的对象,当然就是闫明老妈口中那不靠谱的老爹了。

“老舅,你是不是有一个发小,退伍后留在龙江省黑河?”

“我记得他退伍的时候,还来村里看过你,请你去城里吃饭。”

“回来的时候,还给我们带了锅包肉呢。”

“哦?是有一个这样的发小,怎么了?”

“你给发小打个电话,问一下黑河边贸集市的罐头的价格。”

王勇义被闫明突如其来的问题,搞得有些发懵。

“咋地,你还想让我发小帮你们家卖罐头啊?”

“哎~!老舅。”

“你这话要说清楚,这罐头厂是村里的,可不是我们家。”

“我老爹,顶多算一个代理厂长而已。”

“老舅,我这发财的门路,已经告诉你一半了。”

“这江湖救急,你到底救不救?”

“呵呵,你这小子。全村有电话的除了村大队和罐头厂,就你家新装了电话。”

“你这是让我去你家打电话问呗。”

犹豫片刻,王勇义最终还是放下手中的酒杯。

从炕上爬下来的他,套上了他那全村最亮眼的貂皮大衣走了出来。

敲了敲闫明额头。

“一天到晚,就你小子鬼点子多,想让我出手解决老李就直说。”

“还什么发财的门路。”

王勇义口头上这么说,但是经过刚才闫明的提示,隐约明白发财的门路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