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开办纺织厂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初六,米脂书铺。
徐晨、贺老六与秀娘等人,将自行打造的纺纱机、梳毛机等器械,一一搬运至书铺旁的一处大院之中。徐晨早有在米脂开设纺织厂的打算,只是那珍妮纺纱机米脂此地并无,且短期内尚需保密,故而只能自行打造机器。如此一来,所需作坊空间愈发增大,长此以往,徐晨也自觉不便再一直叨扰东叔。
恰好书铺旁边有一院子正欲出租,徐晨便以每月三两银子的价钱租下此院,旋即打算将其改造成制造纺纱机与梳毛机的作坊。
这边小五领命前往米脂东面,招募来十名流民,五男五女,徐晨特意嘱咐小五,最好能招些带家眷的。小五带着这些流民,让他们洗漱干净,换上整洁衣衫后,方才领入城中。
众人来到大院,几个流民满是感激,对着徐晨恭敬行礼,为首的正是当初第一位向徐晨倾诉自身经历的老汉夫妇。
徐晨朗声道:“如今某正式聘请诸位为作坊工匠,包吃包住,每月俸禄三百文钱。一日只需劳作四个时辰,每做五日,便可休息两日。若作坊利润丰厚,到了年底,还给大家分红。待诸位年至六旬,体力不支难以劳作之时,只要某这作坊还在,便定当为诸位养老送终,保诸位有口饭吃,绝不食言!”
众人听闻这般优厚条件,心中震撼不已,这哪里是请他们做工匠,简直如同招他们做生死相随的死士一般。当下,十个人齐刷刷跪地,齐声说道:“我等愿意追随东家,见过东家!”
贺老六道:“东家,您既打算多生产纺纱车,这一日只做四个时辰,怕是远远不够啊。”
徐晨颔首道:“所言有理。小五,你再去招募十名木匠过来,如此两班倒,一日便能有八个时辰的工时了。”
小五听闻,不禁“啊”了一声,面露难色。
贺老六赶忙劝说道:“东家,在俺陕北地界,包吃包住且月俸三百钱,这已然算是高工钱了。依小人看,一个人做八个时辰也无妨。自古以来,做工之人皆是从天亮忙至天黑,从未听说过还有两班倒的做法呀。”
老汉等人也生怕自己这份差事被他人取代,急忙说道:“我等愿意每日干八个时辰!”
徐晨神色有些异样地看了贺老六一眼,心想这身份转变倒真是快。旋即说道:“某开这作坊,本意便是为了救助众人。你们若都一人干八时辰,把旁人的活路都占了,那其他人可如何生计?”
众人听闻,皆面露疑惑之色,实在难以理解徐晨的这番想法。
徐晨却看向贺老六,说道:“贺老六,从今往后,你便是这作坊的掌柜了,月俸一两银子,其余待遇与众人相同,此刻便带他们去打造纺纱机,城外还有上千流民等着用这机器呢。”
言罢,徐晨又对小五道:“小五,你的月俸同样是一两银子。招募城外流民、采买羊毛、木料以及纺织机等诸多事宜,便都交付于你了。此刻便去购置五架纺织机回来。”
小五应道:“遵命!”
徐晨又对秀娘吩咐道:“秀娘,你去准备饭食,几位大娘也过去搭把手,让大家吃了饭再做事。秀娘你还要教教这几位大娘如何使用纺纱机。”
秀娘应道:“是,东家。”
在徐晨有条不紊的指挥之下,众人纷纷忙碌起来。
徐晨租下的这座大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之中,徐晨等人操持木匠活计;后院里,秀娘则教导老妇们使用纺纱机。大明朝的女子,自幼便多接触纺织之事,这二十锭的纺纱车虽说模样新奇怪异,但凭借她们多年积累的经验,不多时便掌握了使用方法。
而后,徐晨依据众人能力进行分工,力气大些的负责提水、搅拌、晾晒等粗重活计;力气小的则从事梳毛等相对轻松的工作。六人分工明确,后院的纺纱车便一刻不停地运转起来,一个个纱锭接连被纺织而出。
前院之中,徐晨拿出自己精心绘制的图纸,对贺老六等人说道:“往后大家每人只负责一道工序,如此一来,不但能更快熟悉手中活计,打造纺纱车的速度也能大幅提升。”
贺老六眉头紧皱,面露难色道:“东家,每个人做活习惯不同,不是一人从头到尾打造的木器,各个部件怕是难以契合呀。”
徐晨指着图纸道:“无妨,你看,这每个零件我都详细标注了尺寸。就如这个孔,长度为一寸两分,宽度为三分,分毫都不可差。”
众人不禁嘟囔道:“这也太过麻烦了。”在这个时代,做工基本全凭木匠自身经验,这边多一点,那边少一点,乃是常事。而徐晨这般做法,显然与他们长久以来做木工的习惯大相径庭。
徐晨道:“眼下虽麻烦些,但等诸位做顺手了,往后便方便许多了。”
众人无奈,只得应道:“那我等便试试吧。”既然东家已然发话,他们也只能照做。
为了让这些大明的木匠尽快适应,徐晨亲自在旁指导,推行标准化作业。同时,他自己还兼任质检员,手中拿着一把尺子,不断丈量着各个部件的尺寸。有徐晨时刻盯着,众人虽说做起来感觉别扭,但部件的合格率倒也不算差。最后,所有的零部件都交由贺老六进行组装。
“哒哒哒”,刘永等人听闻院内传来锤子的敲击声,小心翼翼地问道:“搬运工先生可在?”
徐晨听到呼喊,应道:“某在院内。”
而后,刘永等人惊愕地看到徐晨正手持锤子,专注地做着木工活。
刘永见状,痛心疾首道:“先生乃当世名士,何苦屈尊做这等卑贱之事?”
刘永这些人昨天购买到宋史,并且观看一晚之后,自己的疑惑不但没有解开,反而有更多疑惑了,因为两宋不但盐税比大明高,财政收入也是大明的好几倍,这简直颠覆了他们对宋朝积贫积弱的常识,同时也疑惑为什么大明人口,国土面积都倍于两宋,但财政收入却只有两宋的两成不到,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所以他们再次找到了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