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太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寻找志同道之人

米脂县书铺

徐晨带着贺老六和他闺女一起回来,正好和东叔撞上了。这段时间徐晨忙,他也非常忙,忙着排版《英雄记武侯篇》,要盯着印刷厂,等他回到书铺却发现多了两个人,绣娘担心被东叔赶走,手中拿着扫把,不断打扫,不敢有一丝停歇。

徐晨说了贺老六和他闺女的事情。

东叔叹息道:“陕西每年卖身为奴者不可计数,光米脂县就数以百计,晨哥儿又能救几人。”

徐晨叹息道:“能救一个算一个吧。”

虽然做了一件好事但他的内心依旧郁闷,因为和秀娘交流之后,他知道在飘香院还有十几和她差不多的女童,他能救一个秀娘,但救不了千千万万的秀娘,除非他掀桌子把飘香院彻底给拆了。

至于造明朝的反,他没有心理负担,只是现在的时机还没有到,现在农户还有一点存粮,大部分的农户还能活下去,光米脂上千流民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徐晨自己也要找志同道合之人,而这也是他同意加入诗会的原因,农户流民是受到压迫的人,他们最有意愿改变大明的世道,但他们短视,没有知识,缺乏组织,容易变成流寇,徐晨不想自己也变成李自成。

在这个时代有知识的还是读书人,虽然他们是大明的受益者,但总是会有一些热血还没有凉的青年愿意改变这个不公的世道,而徐晨就是想要在诗会当中找同志。

东叔道:“做事还需量力而为,汝施粥行为已经引起本土乡绅不满了,县里也打算停下施粥,汝有多少钱,能养的活这上千流民?”

徐晨做的事情是在打米脂县士绅的脸,他们筹集了五百石的粮食,但施的粥光滑如镜,碗底下有几麦子都能数的清楚,而徐晨的粥冷却之后能做到插筷不倒,本来他们是想赚点名声的,现在全变成了骂名了。

二就是他们也担心流民在米脂县汇集,本来这些流民在米脂吃了几顿米粥之后,抓完了野外的野兽,啃光了树皮草根,为了活下去也会向南继续迁移,但现在因为徐晨施粥,流民全部待在城外,还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了,这就是在米脂县人为制造危机了。

谁都知道徐晨一个人施粥是不可能养活上千人的,徐晨停下来之后,生米斗米恩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吃多了稠粥的流民还愿意吃他们的粥,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要是这些流民不满,变成盗贼会祸害乡里,要是造反围攻县城,即便是失败了,对米脂县官吏也是一个重大的事故。

所以徐晨的所作所为是损害了米脂县官绅的利益的。

徐晨道:“侄儿已经想到解决米脂流民之道。”

东叔不相信道:“此事可不得枉语。”

徐晨道:“侄儿是江南人,家中一起购买过大型纺纱车,能以此纺20纱锭,侄儿打算在米脂建立一个大型纺纱厂,就招揽这些流民为工匠。”

“纺纱车能雇几个人,这可是上千流民。”东叔了然的点点头,徐晨身形,一身的学问就不是等闲家族培养出来的,他早就猜测徐晨出自江南的豪族,甚至很有可能是松江府徐阁老的族人。

他和徐晨交流的时候就发现,对各种典籍信手拈来,对朝廷内部的事务,政策和人员的变动比他还熟悉,这必定是祖上为官,而且是为高官才能这么熟悉朝廷的政务。

他面徐晨如萤火面对皓月一般,有一种自己被碾压之感,他现在有点理解徐庶的人面对诸葛亮时的无奈。

徐晨道:“苏州、松江等地已经出现了几百人的大型纺织厂,侄儿这个更大一些,但竞争却没有江南激烈,可以养得活这些流民。”

通过和这些流民的交流,徐晨发现他们可以说是失业了,而后他改变思路,想到了可以让流民变成工匠,给他们找一条出路。

而这段时间徐晨还真想了很多安置这些流民的产业,像挖煤矿,制造蜂窝煤,垄断整个米脂县的燃料市场,也给米脂县自然环境减轻一些压力,还有建设一个钢铁厂,等起义的时候正好变成兵工厂,还有想要带领这些流民屯垦,暗中练兵,囤积粮草。

但这些花费的钱财太多了,根本不是徐晨能承受的,最后他想到了纺织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竞争压力低,而且纺织厂赚的钱,他可以扩大生产,用纺织业赚的钱建设钢铁厂,屯田,修整水利设施。

最后他考察了米脂纺织业的现状,局面对他非常有利,米脂乃至整个陕西还处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状态当中,像江南地区那种几百人的纺织厂,在这里是没有的,因为小农经济没有被破坏,就没有条件出现这样的大型手工业纺织厂,而江南还是靠海外市场发展情况的。

而且徐晨还找到了新的蓝海市场,大明朝可能是棉,麻,丝绸等纺织业太发达,尤其是棉纺业,压制了羊毛纺织业的发展,总之徐晨在米脂没有看到过羊毛布,羊毛毯子,羊皮袄子倒是随处可见。

所以他的纺织厂可以纺羊毛线,而后教米脂百姓打毛衣,而此时大明处于小冰河时期,北方百姓天然需要廉价的保暖物品,她们可以购买几团毛线,为自己家人打造毛衣。

还可以纺织羊毛布,羊毛具有良好的保暖性、透气性和弹性。它通常用于制作衣物,如外套、大衣、裤子、裙子、衬衫等。

由于这个行业几乎没有人进入,徐晨在短时间内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凭北方庞大的市场,养上千流民是绰绰有余的。

这几天徐晨已经在回忆珍妮纺纱车的图纸和视频,感谢Up主的科普,这么偏僻的视频他居然有印象。

东叔点头道:“汝在米脂也应当置办产业,不过晨哥儿最好考个功名,如此才好融入士林。”

徐晨点头,他知道这是东叔的好意,但他却不打算考科举,有这时间,他还不如多赚点钱,多练两个兵,为将来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