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做好工作,承担过失

责任寄语

员工要有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将工作做到极致,才能逐渐增长才干、赢得认可;而一心想做大事,认为“简单的工作不值得做”的人,永远只能是随时会被替代的小人物。

英国王储查尔斯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这就是你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有很多事情即使你不想做也得做,因为这是你所承担的角色、你所在的岗位应该担当的,因为它是你的责任所在。

在职场中,经常有人说“凭什么……”的句式,比如“凭什么要我做而不让他做”“凭什么扣我工资”……在我看来,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责任。

责任有两层含义:一是做好工作,二是承担相应的过失。

责任就是做好工作

工作包含三个层次:岗位之事、工作之事和企业之事(见图2-1)。

图2-1工作的三层含义

岗位之事

做好岗位之事,就是爱岗敬业,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是每个职场人士都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但这一点仍有许多人不明白,即使明白,真正做到的也不多。

有一次,李开复听了家人的推荐,下班后就径直去了一家理发店,找到一位名叫Gary的小伙子给自己理发。

Gary见到李开复非常激动,一边给他理发一边问个不停。40分钟后,当李开复回到家,家人大吃一惊。原来理发师只顾与李开复讨论问题,根本没把心思放在理发上,结果李开复的头发成了无辜的牺牲品。看着惨不忍睹的头发,李开复下定决心永远不再去这家理发店。

在李开复看来,年轻的理发师有理想并追寻理想是好的,但他只有先把本职工作做好,才有资格期望更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把心思放在做好本职工作上,总是想寻找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最终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了沉重代价。

有一个农夫养了两匹马,有一天,他准备让这两匹马驮点东西到集市上卖。第一匹马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尽管背上的货物很重,它还是很努力地往前走,而另一匹马偷懒耍滑,被远远地落在后面。可是后面的那匹马不仅不努力赶上,还在心里诋毁前面的马:“你这个傻子,走那么快干吗?还不是为了在主人面前表现自己。”

主人看到两匹马的速度差了很多,以为后面的那匹马负担过重,于是就卸下一半的货物放到第一匹马的背上。第一匹马并没有因为负担的货物变多而放慢脚步,它仍然很认真努力地往前走。后面的那匹马见状就幸灾乐祸道:“你看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主人越要折磨你。”结果后面的那匹马不仅没有加快速度,反而走得比以前更慢了。很快主人就发现后面的那匹马并没有因为负担减少而走快,就把剩下的货物都转移到了第一匹马的背上。第一匹马依旧非常努力地拼命往前走。后面的那匹马甭提多高兴了,不禁为自己的“聪明之举”暗暗叫好。

到了集市上,主人卖掉了货物后,心想:既然一匹马就能干完所有的事,我不如把那匹脚力差的马卖掉。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既是一条退路,也是一条进路!

张欣找到新工作后,去向自己的大伯取经。因为大伯是一位退休的局长,深谙职场之道。听了张欣的话,大伯也没有多说什么,只强调了一点:做好本职工作。

张欣牢记大伯的叮嘱,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过了没多久,公司另一个重要部门的经理看上了张欣,想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当张欣的顶头上司转告这一好消息时,张欣并没有答应,他告诉上司“现在的这份工作还没有上手,不想调走”。上司听了大为感动。现在,张欣已经是上司身边最信任的“红人”,前途一片大好。

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好工作,缺的不是聪明才智,而是主动做事的精神。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说过:“有两种人成不了大器,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的人。那些勇于负责,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做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点,而且做得比预期的更多。”

有些人之所以缺乏主动做事的精神,是因为觉得自己干的活儿微不足道,即使干好了,也没人重视、无人奖励,体现不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要知道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既然支付薪金聘请你,你所承担的工作自然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你的劳动成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自1981年参加工作后,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对每一位乘客报以真诚的微笑,用热情的话语接待每一位乘客,用细心的关怀感动每一位乘客。老年人上车她会上前搀扶;上班族赶时间,她尽量让司机等一会儿,让他们赶上车;外地的乘客由于不熟悉线路容易坐过站,她会及时提醒……她甚至认真学习英语、哑语,努力钻研心理学、语言学,潜心研究各种乘客的心理和要求,并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每个站点,熟悉站点周围的情况。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给乘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中国,从事服务行业的人何止千万,但能做到李素丽这种程度的人却为数不多。平凡的工作只要做到了极致,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一心想做大事,认为“简单的工作不值得做”的人,永远只能是随时会被替代的小人物。

工作之事

有些人明白做好岗位之事的重要性,也能尽职尽责,但对与岗位无关的事却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闻不问。一旦需要他们做些看似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他们总是直接甩出一句“又不是我的事,凭什么让我干!”

每次听到有人这么说时,我就会问他“你来企业是干什么的?”他说是养家糊口。我说:“你错了,进入企业后,你不能仅仅为钱而工作,你还得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价值。你不仅要对自己与家人负责,还要对同事负责,对企业负责,甚至还得对客户负责,所以你来企业不仅仅是挣那几个钱而已。”

岗位与岗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许多工作需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才能完成。而这种看似与本职工作无关但又需要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就是工作之事。

许多员工不懂得这个道理,在工作中往往因个人好恶不配合他人工作,导致工作无法进行下去,使公司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某公司仓库设有两个岗位,一个负责跟单,一个负责发货。此外,两位员工还需要相互配合,比如盘点。但由于性格等原因,两位员工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结果导致盘点数据每月都对不上数,发货也时常有错,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当仓库主管问及原因时,双方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问题,问题都出在对方不配合自己的工作。

工作中之所以会出现互相扯皮、不配合的情况,一是因为员工缺乏内部服务意识,二是因为岗位职能、工作流程不够明晰,出现了职责交叉。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没有明文规定必须由自己做的事,员工大多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绝不多做一点点。

撇开职责交叉问题不谈,如果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积极主动地配合其他同事、其他部门完成工作,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才干,还能赢得大家的尊重、领导的器重和组织的重用。

卡洛·道尼斯是世界知名的投资顾问专家,他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但现在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一家下属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快速升迁,秘密就在于每天比别人多干一点。

道尼斯在为杜兰特先生工作之初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只有杜兰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他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以便杜兰特先生在需要时为其提供一些帮助。最初,找文件、打印材料这些琐事经常由杜兰特先生亲自做,但当他发现道尼斯同他一样留在办公室加班时,就将这些事交给道尼斯做。就这样,道尼斯成功地赢得了杜兰特先生的关注,并最终获得了提升。

不要觉得在工作中多做事或多帮别人干点儿活就是吃亏,相反,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领导让你多做事,说明他信任你、赏识你。吃亏是一种贡献,你贡献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

企业之事

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责任、有义务维护企业的形象及声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企业之事。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对企业之事往往视而不见。君不见下班时有很多人都做不到随手关电源、关灯、关门,恐怕他们心里想的是“反正还有人在工作,这些事不是我负责,又不花我一毛钱”。但就是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很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

有一次我到一家企业做培训。在路过这家企业的办公大厅时,发现地面上有一摊水。由于地面铺的是瓷砖,一个客户不小心踩到了这摊水,差点滑倒。后来查明是清洁工没有及时擦干地面。

可想而知,当值的清洁工肯定会因此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其他员工是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呢?当然不是。清洁地面对于清洁工来说是岗位之事,但对其他员工来说就是企业之事。即使清洁工没有及时擦干地面,其他员工在看到这摊水时如果能够想到万一有客户或其他同事滑倒就不好了,赶快想办法把水迹擦干的话,也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有些员工心里也明白企业之事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但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打工仔,做了这些事,也不会让自己的收入提高。实际上,每一个员工与企业都是命运共同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你有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或帮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即使不在你的职责范围内,你也一定要付诸行动。因为没有哪一个领导会因为员工的责任感而对其加以批评或者责难,相反,还会因此对他青睐有加。

约翰应聘到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公司存在一个很大的隐患:很多矿石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冶炼,导致矿渣中还残留着很多没有被冶炼好的铁矿石。他心想: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公司岂不是要受到很大的损失?

于是,他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人,跟他说明了问题。但这位工人说:“如果有问题,工程师一定会跟我说。但现在还没有哪一位工程师向我说明这个问题,说明现在没有问题。”

约翰又找到负责技术问题的工程师,对他说明了这一问题。但工程师认为约翰只是为了表现自己,便反驳:“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

虽然接连碰壁,但约翰没有气馁,他拿着仍残留着铁的“矿渣”找到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先生,我认为这是一块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您认为呢?”

总工程师看了一眼,说:“没错,年轻人,你说得对。哪里来的矿石?”

约翰说:“是我们公司的。”

“怎么会?我们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总工程师很诧异。

“工程师也这么说,但事实确实如此。”约翰坚持道。

“看来是出问题了。怎么以前没有人向我反映?”总工程师恼怒道。

总工程师随即召集负责技术问题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果然发现了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才导致矿石冶炼不充分。

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不但奖励了约翰,还将其晋升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事后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但缺少的是负责任的工程师。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才。”

企业员工要像约翰那样,即使不是分内职责,只要遇到了,就要本着“企业的事就是我的事”的原则,主动承担责任。比如,客户打电话向你寻求帮助时,即使他所说的事不在你的职责范围内,你也不能以“我不知道”来搪塞客户,而应告知对方负责此项工作的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如果你不清楚应该找谁,应该让客户留下联系方式、公司名称及姓名,待查清楚后再将结果告知对方。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每一个人都往企业这个炉子里面添一把柴,企业的火才会燃烧得更旺。如果大家总是盯着自己得到了多少,不愿意多付出一丁点努力,怎么可能把蛋糕做大?当蛋糕只有那么一点,你又如何能分得更多呢?

勇于承担过失

负责任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当你因为没有做好工作而给组织造成损失时,站出来坦承自己的过失,勇敢地追究自己的责任,是非常需要勇气的,需要战胜自我。

在做现场培训的时候,我通常会与学员进行这样的互动:我命令所有学员起立,要求他们在我的口令指挥下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当我喊“1”的时候,所有的学员向左转,喊“2”的时候所有的学员向右转,喊“3”的时候所有的学员原地不动,喊“4”的时候所有的学员跺一下脚,喊“5”的时候所有的学员向后转。当然,这5个口令我不会按顺序喊,所以很多学员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差错。这时我就会要求犯错误的学员主动走上讲台,面对其他的学员鞠上一躬,然后举起右手大声说“对不起,我转错了”。

在做这个互动时我发现,勇于承担责任真的很难做到。很多学员明明做错了,但当我说“这一次转错方向的朋友请上台”,几乎没有人动弹,即使我再次提醒,也只有少得可怜的几个人上台。

互动结束后,我总结道:“我们仅仅是做一个互动,做错了既不会罚你们的钱,也不会扣你们的绩效,更不会把你们开除,只是让你们站上讲台,面对其他的学员承认自己错了都这么难,可以想象在实际工作中,当你们做错了事,承担责任就意味着扣工资、扣绩效时,主动承认自己错了将更加艰难。”

人们通常愿意对运行良好的事情负责,却不情愿对出了偏差的事情负责,因为承认错误、承担过失往往意味着接受惩罚。为了躲避惩罚,有些员工就会把问题归罪于外界或他人,为自己开脱。比如:工作业绩不理想,一定是老板领导无方、相关部门不配合;老板不喜欢我,一定是他不懂得欣赏我;销售任务没有完成,一定是客户太挑剔……

小王所在的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最近小王有些烦恼,因为他提交了三份网站建设框架方案,客户都不满意。他向经理汇报了这一情况,并准备放弃这个客户。

经理听完小王的介绍,就让他把方案拿过来,看看是不是哪些地方还不完善。结果经理一看,三份方案大同小异,只是改了几处栏目的名称。

经理问小王,是否与客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小王说因为要与其他客户谈业务,所以没有时间交流。经理又问小王,是否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过调研。小王说宣传型网站基本上都是这个框架,所以没有调研。说完小王还嘟囔道:“客户也太挑剔了。就那么点钱,还要这要那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可他偏不干。我以前真没碰到过这么难缠的客户。”

经理一下子就火了,对小王说:“你这是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吗?没有经过调研,没有和客户交流就提交方案,让你改方案你就敷衍了事,如果我是客户,我也不接受!”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经验、能力、环境等因素犯错误是常见的,与其为自己的失职找寻借口,倒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努力弥补因失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得别人的谅解和帮助,缓解自身压力,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用多年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一次,他的银行遭到抢劫,他就此破产,他的储户也失去了存款。而当他带领妻子和四个儿女打算从头开始,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的时候,人们劝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可是他却回答:“是的,在法律上我也许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应该还钱。”

偿还存款的代价是39年的艰辛生活,在还清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说:“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自己一生的心血与汗水去履行他心中的责任,也赢得了世人崇敬与褒奖的目光。

职场人士应多向弗兰克这样的人学习,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