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中国书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西汉“章草之祖”:史游

对于章草名称的由来,后世说法不一,但文献中可达成共识的,则是章草作品的最早代表——西汉史游所作的《急就章》,这也成为章草在西汉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史游也是后世学者公认的“章草之祖”。对于古人所谓“东汉杜度、张芝善稿法,始用以写此章(即《急就章》),号‘章草’”(宋代罗愿《书〈急就篇〉后》)的说法。张怀瓘《书断》判断说:“杜度在史游后一百余年,即‘解散隶体’,明是史游创焉。史游,即章草之祖也。”

史游,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为西汉元帝(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时期,曾任黄门令。他精字学,善书法,以当时与正体书法隶书同时流行的隶草之体势为基础,“解散隶体,粗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其代表作为《急就章》,并具有将这一书体定型的重要意义,所以后人称其书体为“章草”。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卷中录秦、汉、吴著名书法家59人,其中就有史游。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韵文,内容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它从汉代至唐代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同时,抄写规范精雅的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

《急就篇》作为汉代字书,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两汉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识字教育被提到重要地位。秦代流传下来的《仓颉篇》等三部识字课本,在汉代合称“三仓”;又,汉代新编的识字课本有司马相如《凡将篇》、史游《急就篇》、李长《元尚篇》、扬雄《训纂篇》和贾鲂《滂喜篇》。这八部字书,仅史游的《急就篇》完整流传下来(现有《四库丛刊》本),《仓颉篇》有残简,其他均已亡佚。唐代以后,《急就篇》的蒙学教材主导地位遂被《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所代替。

对史游章草的特点,清代刘熙载《书概》中说:“章草,有史游之章草,盖其《急就章》,解散隶体,简略书之,此犹未离乎隶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则称史游之章草为“散隶”——“史游工散隶”。虽然史游书迹早已失传,刘熙载、康有为时期已无由得见,但以两人书法见解之卓荦,所下结论应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