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临安官场地震
翌日清晨。
临安城大街小巷内,百姓脸上带着畏惧之色,他们凑到一起小心翼翼地讨论着。
“我的天呀,昨天晚上城北那边妖魔咆哮,宛如饿鬼嘶鸣。”
“我家的黑狗叫上了一夜,家里人都吓坏了。”
“这些妖魔太嚣张了,我们的官府呢?都吃白饭么?就不能治一下这些妖魔?”
“别说了,我听在衙门做帮工的三姨说,县令李长松吓得躲在床底下瑟瑟发抖呢。”
“唉,看来我要搬离临安了。”
这些百姓交换着信息,心中更为不安了。
妖魔凶恶,官府无能,这如何是好?
就在这个时候。
“轰隆隆!”
城外传来了一阵阵剧烈的马蹄声。
但见两百多身穿紫黑色官服,腰挂长刀的六扇门捕快,骑乘着快马从南面冲了过来。
为首一人,身材高大壮硕,后背上背着一柄大斧,一脸的络腮胡。
腰间挂着一枚铮亮的捕头腰牌。
这正是六扇门的二扇捕头王明。
“六扇门办事!”
王明将腰牌对着城楼上的士卒晃了晃。
然后他一挥手,六扇门的捕快就快速接管了城门。
很快,临安城池四门关闭。
吊桥也被拉起。
那些衙门的士卒看到这些人,那就是老鼠碰到老猫一样,完全不敢反抗。
整个临安城四个城门被控制起来。
接着,王明带着六扇门快速地赶到了青龙帮驻地。
“师妹!”
“我来帮你了!”
王明嚷嚷着,手持大斧就冲了进来。
当他看到纳兰嫣苍白的脸色,王明心中一惊:“坏了!”
“要是让师傅知道他的宝贝徒弟受伤,少不了会收拾我!”
“师妹,你没事吧?”王明赶忙着急地询问道。
“你怎么来得这么迟?”纳兰嫣一挑黛眉。
“要不是有谢必安,恐怕你师姐我要栽倒在那妖魔手中了。”
“这不是江南府有事情么,耽搁了一下。”王明连连向纳兰嫣拱手赔不是。
“快!”王明一挥手,命令六扇门的人将整个青龙帮包围了起来。
“固定证据、抓捕罪犯、将书信账簿都收集好。”
六扇门的捕快不愧是专业的,事情处理起来,那是井井有条。
就连那个躺在院子废墟内的螳螂妖魔,也有人亲自临摹画像,记录在案。
王明蹲在那妖魔面前,感受着它身上所残留的强大气息,不由得向谢必安竖起了大拇指。
“这妖魔是你击杀的?”
“你真是一条汉子!”
他的语气真诚,眼神散发一种惊讶之意。
谢必安能感受到他的征程,谦虚地摆了摆手:“都是侥幸而已。”
“不!不是侥幸!”王明摇了摇。
“上次扬州的山上出现了一头填海境后期的妖魔,六扇门联合刑部、以及扬州驻军,一共五百多人前去围剿。”
“被那畜生杀了二十多人,伤了一百多的兄弟,才勉强将其杀死。”
“谢兄弟……”王明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你先杀妖魔陈天元,再杀螳螂妖魔沈六。”
“这样的功绩,在我们六扇门也是极其罕有!”
“我会上报给朝廷,为你请功的。”
面对这样的人才,王明立刻就抛出了橄榄枝。
“谢兄弟,你这样的人才在临安是埋没了,来我们六扇门吧。”
“那里才是你大展拳脚的地方。”
谢必安沉吟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在这一次妖魔事件里面,县令窝囊,衙役包庇,就连守卫一方的官军就是妖魔。
他对临安城彻底失望了。
“谢兄弟是在想临安城官府的事?”
王明办案多年,虽然不会读心术。
但也能看出谢必安的心思。
他拍了拍谢必安的肩膀:“那县令昏庸无能,导致出现这样的大案,玩忽职守的罪名少不了。”
“来人!”
王明一招手,麾下的六扇门手按腰刀,等待命令。
“将那县令抓住,别让他跑咯!”
“是!”
很快,在县衙附近的百姓就看到大批的六扇门捕快冲进了衙门。
“饶命呀!”
“不关本官的事。”
李长松杀猪一样惨叫着,被六扇门的捕快给强行押出来了。
“好呀!这个酒囊饭袋只会收礼,如今是青天大老爷开眼了。”
“是呀,要是李长松得力一点,哪能让妖魔祸害这么多人呢!”
“让朝廷砍了这王八蛋。”
百姓们看到李长松被抓,无不欢欣鼓舞。
很多人将臭鸡蛋、烂菜叶丢在他的身上。对这个往日作威作福,搜刮百姓的贪官,发泄心中的怨气。
与此同时,
在青龙帮那边,当王明带领手下,从密道进入到地下室的时候。
那整齐划一的骷髅头,令在场的上百名六扇门都惊呆了。
“他妈的妖魔!”
王明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眸子内燃烧着怒火。
“它们完全是将我们大禹皇朝的百姓当做食物呀!”
“校尉陈天元勾结妖魔祸害乡里,身为县令的李长松岂能不知?”
“这家伙铁定有鬼,妈的,给老子上刑!”
“还有那些活着的青龙帮帮众,都给我狠狠地审问!”
“出了问题,我担着!”
王明连连怒吼,气得络腮胡都竖立了起来。
同样的,在看到地下室一幕的六扇门捕快都胸怀怒火,效率大大地提升。
使用大刑对这些家伙,开始严加审问起来,撬出更多的串联官吏。
王明也不敢怠慢,将这边的事情上报给江南府。
很快,六扇门联合江南府,派出了三百多的大小官吏,在监察御史的监督之下进驻到临安城。
整个临安上下,全部都控制了起来。
查抄、审问、清点地牢尸骸、辨认死者、安葬枯骨……
整个临安刮起了一阵强大的风暴,乃至于整个江南府都震动了起来。
一时之间,县衙的牢房里面人满为患,里面所传出来的求饶声,让周围的百姓拍手叫好。
作为风暴的中心,谢必安看到街道上脚步匆匆的官府人员,反而是有种安心感。
“起码大禹皇朝这一条破船,没有想象中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