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谢在春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凋谢在春天(十)

艾米尼也是二福的好朋友,虽然不在一个社,但家也不远。艾米尼个子比二福和刘子临都小,圆圆的脸黑得跟炭一样,他有个外号叫“尕蛋蛋”。

松迪是二福的朋友里年龄最大的,比二福大两岁,已经十二了,长的很壮硕,是经常帮家里干农活的。松迪学习差,几乎是班上的倒数,皮肤很干燥,一到冬天手上就长满冻疮,高高凸起的前额,看着也不是块学习的料。

松迪学习不好,人却很朴实。经常帮助二福。班主任王老师是个中年男人,是副校长,带五年级的语文。二福刚来那会儿王老师派他去院子里领全班的营养餐,那天是两箱牛奶,二福抱着两箱牛奶跌跌撞撞向台阶上走去,教室是平房,但比院子高,有十几级台阶。二福在源泉村直接端来的营养餐吃惯了,他没干过重活,走在台阶上一晃一晃的,看上去很吃力。碰巧松迪看到了这一幕,他连忙过去把两箱牛奶都抢到自己怀里,要帮二福搬上去,二福只好跟在后面,他感动极了,二福当时就认定了这松迪是个好人。

二福、刘子临、艾米尼、松迪四个人很快又组成了新的四大金刚。

不知道修了什么福,也许是因为二福名字就带福,天生的有福,二福一上五年级学习就突飞猛进,第一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二,到期中考试的时候一下子超过刘子临成了班级第一,此后二福就彻底代替了刘子临,二福开始稳居班级第一,一直到毕业那次。这次期中考试二福的英语和数学都是满分。

二福一回家就激动地告诉了爸妈,跟二福的预想不一样的是,马家盛和沈桂花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和欣喜,就好像是二福割了一捆牛草一样平静。

沈桂花只夸了一句:“我的娃真厉害。”马家盛甚至一句话都没说。

二福难免有些失落。

这也不怪马家盛和沈桂花,因为沈家河就没有高文化的人,他们那一辈大部分是完完全全的文盲,有的也只进过个校门,上过个一二年级。

沈家河在有记载以来就没出过官,连个老师、护士都没有,大多是像马家盛一样老实巴交的农民,也有一部分收羊皮的、开饭馆的、卖牛羊肉的。

二福的堂伯马家兴就是在武威开饭馆的,从小在外打拼,所以眼界比其他人开,他重视读书,供了马成虎十六年,决心供出沈家河第一个大学生和第一个官,可第一个大学生是供出来了,第一个官却没供出来。

在二福二年级那年,马成虎从大专毕业去考公,但没考上,只好去乡镇府当了个临时工。

干了一年又背着行李回来了,也不说到底怎么了,只说:“干不下去了,干不下去了。”

现在这个沈家河第一位大学生也去武威了,在饭馆里帮衬。

“沈家河人读书没用。”这句话在沈家河人心中更加根深蒂固了。送孩子去学校只是为了多识几个字,不至于当睁眼瞎,人们完全没有靠读书混个出息的想法。

这几年男孩子去县里高中的倒是有几个,但没几个月都无一例外地回家了,念不进去。

女娃上高中的前两三年倒还有几个,但自从马冰清私奔之后沈家河人就再也不敢送女娃去高中了,生怕像马冰清一样跟人跑了,让老父亲在村里抬不起头。

三社有个人说他在青海见到了马冰清两口,他俩在饭馆打了两年工,听说最近在跟着那里的一个老板贩虫草,马冰清托他给自己父亲问好,马家成依旧冷着脸,仿佛没听到。

沈家河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庄,几百年来都是靠土地吃饭。沈家河是块好地方,油菜、甜菜、小麦、大豆、苞谷、向日葵、高粱这些都能长,春夏时节雨水也充沛,沈家河人世代绑在这片土地上,吃不饱也饿不死。

随着时代的发展,最近这几年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荒地也越来越多。有的人去河西干工程、有的人去青海、兰州开拉面馆、有的人去南方厂里打工。

从南方厂里回来的人都说南方好,一年四季都像夏天一样,四季不下雪,也不用穿棉袄。工资不低,活还比工程上的轻。

有的人给插座上螺丝、有的人给手机贴标签、有的人用胶布粘电线、有的人组装手电筒,一天上八到十一个小时的班,一个小时就能挣十三四块,不用流汗也不用动脑,只需要重复地干好手里的这一件事,而且四季如春,厂里提供吃住,温饱不愁。

二福当然不会在意这些,他没想过以后,他只知道自己考了第一。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能考这么好,二福回想着以前考三四十分的时候,一缕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二年级下册他和李倩倩做过半学期同桌,那时候黑枸杞刚插到地里,一排排小木棍蔫头耷脑,了无生机。之前一次考试二福是倒数第一,数学只考了二十二。

李倩倩很漂亮,二福喜欢和她接触,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和李倩倩搭话,可找的总是些无聊的话题:为什么唐老师用宽板子打的没有语文老师用竹条打的疼?无数和无数加一到底哪个更大?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字?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乞丐内心想不想当乞丐?乞丐为什么会成为乞丐……

李倩倩对这些话题并不感冒,她总是在二福说到一半的时候转过身和后位讲题,二福只能尴尬地停下,回过身叫转前面的舍木跟他搭话,一脸无所谓仿佛从来没找过李倩倩。

有次二福玩弄着铅笔盒,看到上面的乘法口诀表就叫过李倩倩:“倩倩,我来考你乘法口诀吧。”

李倩倩敷衍地说:“我没背熟。”

二福又说:“那你考我吧。”李倩倩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只好拿过二福的铅笔盒说:“那来吧。”

“三七?”

二福迅速回答:“二十一。”

“五六?”

“三十。”

“八九?”

“七十二。”

“六八呢?”

“五十六。”

李倩倩狠狠白了二福一眼:“就你还一天乞丐长乞丐短的,像你这种智商不够的人不当乞丐谁当乞丐?就你那二十分的数学,当了乞丐连碗里的几块钱都数不清楚。”

二福傻眼了,不知这句话是李倩倩有心的还是无意的,都深深刺痛了二福的心。

李倩倩一直是班上的前五,也就是这一次二福才意识到原来学习好的人是瞧不起差学生的。

之后他再也不找李倩倩了,直到他爸有了三十万……

现在二福也算是好学生了,他又是“牛老板”的儿子,可他却一点没有那种阶级歧视和成绩歧视,同学们都喜欢和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