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与核心团队的能级决定企业的能级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有很多事情是超出正常运营范围的。也就是说,意外和例外的事情经常发生。意外的事情就是明明要这样做,而员工没有按照这个要求来做;例外的事情是超出了常规标准的情况。此时,如果主管、经理能够将意外的事情或例外的事情处理得当,成功因子就会持续下去,企业也会稳步向前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有顾客不满意的情况发生,就会出现一些投诉,生意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出现发展瓶颈。这时就需要老板亲自出马解决,具体如图2-7所示。
老板跟核心团队的能级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能级,决定了企业能做多大。
任何意外或例外的事情在老板手中必须得到解决,因为老板是整个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因此,作为企业的掌舵人,老板必须清楚员工的能级,知道哪些人适合哪些岗位,知道哪些人能更好地处理遇到的意外或例外的情况。老板跟核心团队的能级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能级,决定了企业能做多大。
图2-7 老板必须清楚哪些人适合处理哪些事
一般来说,员工的能力可以分为七个能级,具体如图2-8所示。
图2-8 员工能级图
职工级
职工级是整个员工能级中最低的。职工级的员工是体力工作者,没有太多的技术与水平,主要以体力付出来获得报酬,年收入不高,通常在3万~5万元。属于职工级的有工厂流水线上的普工,从事简单劳动的扫地、洗碗的阿姨,只做打字工作的文员,协助公司做一些琐碎杂事的前台人员等。
职工级员工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
职工级员工关心什么呢?马上获得回报。他们通常不会想很远的事情,最好今天做完工作,今天发工资;做多少事情,发多少工资。如果跟他们讲企业的前景、企业的发展,大多数人并不感兴趣。他们更需要实实在在的东西。
职工级员工的计划、组织能力比较弱,需要在上级主管的安排下做事。
职工级员工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
职员级
职员级员工属于知识工作者。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服务,但是比较教条,对意外事件、例外事件的处理能力比较弱。属于职员级员工的有工厂中的技术工人、办公室的高级文员(或者部分秘书)、理发店里的美发师或者帮顾客染发的中工。
总之,对于职员级员工来说,技术更加可靠些。他们的整个关注点在于学习提升,而且学习的对象不是管理知识,而是一门手艺、技术。在他们看来,只有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为他们带来稳定的收入。
与职工级员工不同,职员级员工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其计划的时间通常为1~3周;其收入也比职工级员工有所提高,年收入一般在5万~8万元。
职员级员工做的是技术活儿。
职员级员工做的是技术活儿。
主管级
主管级员工注重改善,追求创意创新,结果性较强。这一能级的员工能力特征表现为:老板把这个工作交给他之后,不用老板再三督促,他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3个月),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小改动,让结果更好。
不过,要是让他策划整个方案,一般情况下他还是做不到。主管级员工最擅长的是局部改良,即将整个策划好的工作交给他,他会帮你改得更好。
主管级员工做的是管理落地的活儿。
主管级员工比较关注发挥的空间,也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上级给他安排一件事情,他弄明白之后就会把这件事情吃透,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而且在这个范围当中负责把结果追踪出来。但是,如果让主管级员工去设计一个完善的系统流程,去策划一件事情,一般存在不少困难。
主管级员工的工作计划性比职员级员工要强,时间一般在1~3个月。其年收入在一般8万~10万元。
主管级员工做的是管理落地的活儿。
管理级
与主管级员工相比,管理级员工已经实现了系统性思考、系统性工作和跨部门配合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具备了设计流程或策划方面的能力。对于管理级员工来说,只需要告诉他努力的方向和想要的结果,指出哪几个是重点即可。他会根据老板交代的方向、要点,自行设计方案,把结果做出来。
管理级员工在和老板沟通时,通常会问公司的方向是什么。他们关注的要点在事业上,希望有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管理级员工做的是管理系统的活儿。
管理级员工做的是管理系统的活儿。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管理级员工来应聘,他的表现会和职员级员工、主管级员工有很大的差别。职员级员工会问:“公司有没有培训,有没有学习机会?”主管级员工会问:“这个部门是不是我说了算?我有没有发展空间?”管理级员工则会问:“公司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目前到什么程度了?我在当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
三种不同的问话,三者之间的差别立刻就显示出来了。职员级员工做的是技术活儿,考虑的是具体的事情能不能做好。主管级员工刚刚脱离了直接操作的层面,管理的是一个部门,不存在解决跨部门问题的烦恼。对他来说,就是这个部门我负责。而管理级员工的思考是系统性的,需要通盘考虑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
管理级员工的计划能力比主管级员工更强一些,一般计划期在6个月以上,其中,高级管理者的计划期更是可以达到1年。至于年收入,管理级员工一般在10万~16万元。另外,由于行业不同,他们的收入也有所差异。
经营级
在整个复制成功因子的团队中,如果说职工级员工负责的是最外围的工作,主管级员工负责的是一个部门的工作,管理级员工负责的是跨部门合作,甚至是公司内部全部的管理,那么经营级员工负责的就是公司的一体化管理。他们做的是策略性的工作,需要掌控全局,而且把握明晰的情况。
经营级员工的主要职能是重新对事情进行定义和定性,从本质和发展方向上看问题。至于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则由管理级员工来负责组织和设计。管理级员工拿到方向和要点之后,会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交由主管级员工带着团队去把它做出来。他们是否在工作现场对于工作本身倒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如果主管级员工不在现场,工作就会乱了套。
此外,经营级员工和管理级员工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前者采用的是一体化思维,他们有策略性行为,会专注于每个主题,从而调整对事情的定性和定义。而后者采用的是系统性思维,他们可以考虑到事情之间的联系,但是抓不住事情解决的根本点,看不透事情的本质。
经营级员工的知识结构、能级结构都比较高,但他们一般不会使用烦琐理论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使用朴实简洁的语言。无论是什么高深的事务,经营级员工只要经历过,就可以运用充满个人风格的简洁又深刻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让人一听就懂。
经营级员工的关注点在理念。
经营级员工的关注点在理念。如果请他们来合作,他们不会问有没有发展空间,也不会问企业要做到什么程度,而是要问为什么做这家企业,以及为什么会有动力来做企业。通过听取上述问题的答案,经营级员工会评估老板的理念,并判断老板的理念是否和自己的理念一致。平常大家常说的“核心团队没办法走下去”,实际上是指在理念上产生了冲突。
经营级员工年收入一般可达16万~64万元,他们可以设计出未来两三年的发展计划。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如果它的操盘人没有达到经营级,企业就不稳固,因为他只能考虑不足一年的事情。操盘人只有达到经营级的思维水平,企业的发展才是连续稳固的。
战略级、整合级
战略级、整合级员工不仅懂成功因子,而且对行业的成功因子都很了解,可以将多个战略同时运行。
战略级、整合级员工关注的要点也是理念,同时还关注老板的格局。
战略级、整合级员工一般具备专家级水平。和经营级员工一样,战略级、整合级员工关注的要点也是理念,同时还关注老板的格局。战略级、整合级员工的计划能力在3~6年,年收入一般为64万~256万元、256万~10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