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2021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跟我学,下一个发表论文的就是你

题好一半文,三个小窍门帮你做选题

在我自己以往的研究经历中,我对于论文选题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最开始在写论文的时候是比较盲目的,一旦出现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前几年处处都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己就想着要去追一下;或者突然看到了一篇文章,觉得写得好棒,就突发灵感,然后开始写,并且一直沾沾自喜。说起来这些都是小聪明,成不了什么大事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在论文写作与发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主要是教训)逐渐多起来,我才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选题很可能是论文写作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哪怕论文还没有开始写。

说到学术论文的写作,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它,最后都得踏踏实实地写,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我有一个观点,无论我们写出来的这篇文章能否发表,是否发表在了那个让我们心驰神往的期刊上,我们在这篇文章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可能都是相差不大的。有的时候,那篇让我们投入了无比热情和巨大精力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迟迟未能发表,可能真的不是写得不够好,而是选题方向出了问题。而那些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文章呢?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时,往往会发现它其实写得不算好,也有很多瑕疵,但是它的选题方向一定还算不错。

所以,一篇论文能否被发表,发表在哪种级别的期刊上,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选题—这是我在过去十几年的论文写作与投稿经历中得到的一个深刻体会。所以我经常思考,当我们谈论论文写作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其实是选题方向的问题,把选题方向的问题解决好了,哪怕我们的论文还没开始写,这篇论文的基调就已经确定了,就算质量稍差,好的选题也很有可能帮我们过关斩将,顺利发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好的选题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确定选题呢?这就是这篇文章想要回答的问题。我想给大家提供如下三个选题策略。

001 兴趣点+关注面

人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我想大家一定都有感受。道理很简单: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去钻研的,这种钻研的结果就很容易形成一些比较深入的思考,并且容易得到答案。而这种深度思考的过程就容易激发论文的选题。

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对于自己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会相对敏感。这就好比你对水瓶座这个星座比较关注,就会把自己认识的水瓶座的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当你知道一个陌生人是水瓶座的时候,也会对其性格特征、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有个预判。同样,我们会在自己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形成一个相对宽广的学术视野,我们也会因为这种关注而积累很多有关这个领域的概念、知识、理论和方法。

兴趣点+关注面,会形成一个“T型结构”:“T”的那一“横”就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那个研究领域,意味着我们拥有的学术视野和知识储备;而“T”的那一“竖”是我们一直感兴趣的那个点,是一个纵向的深入思考,这一横一竖的“T型结构”就构成了论文选题的基础。

002 专业方向+研究经历

专业方向好理解,就是我们学习的专业,从本科开始我们就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然后进行深造,比如经历了硕士阶段、博士阶段。我们在自己专业方向的这个领域之内,对于目前有哪些问题属于学术前沿、现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什么、哪些问题已经不再是热点了等问题,还是比较了解的,甚至得心应手。其实,这种专业方向就构成了我们选题的一个支撑点。

另外,从我们以往的研究经历入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在本科阶段我们要撰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我们之所以能够拿到学士学位,说明我们至少写出了一篇还算不错的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就更是如此。重点在于,我们在这段研究经历里为自己积累了一些论文写作经验,可能不算多,也许还懵懵懂懂的,但至少是有过实战经历的。

再有,我们可能还参与过一些科研项目。比如我们有同事申请到了项目,我们是课题组成员,然后帮忙写过论文或做过调研;比如我们的硕导、博导手里有项目,我们曾经帮导师做过一些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内容都算研究经历,这些经历本身就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论文的选题,可以为我们的选题提供灵感、汲取营养。

专业方向+研究经历,对于我们确定论文选题的好处在哪里呢?至少它能保证我们不是从零开始的,我们是有前期研究基础和准备的,我们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看世界的—虽然这个说法看起来有点诡异。

003 泛读+精读

关于什么是泛读、什么是精读,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泛读就是泛泛而读,追求的是数量,囫囵吞枣。精读就是比较精准、细致地阅读,深度阅读。泛读和精读两相结合对于我们论文选题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在把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去寻找选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稍稍做一下说明:通过泛读,我们可以把握学界研究进展,把握学界的整体研究状况,然后在这个研究现状里找到我们最感兴趣的、认为写得最好的文献进行精读,通过精读寻找论文选题的突破点。

我想,如果我们真的踏踏实实做好以上三项工作,选题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得差不多了。而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经过这样一些步骤确定的选题往往都是我们相对熟悉的、有研究基础的,以及比较感兴趣的。在我看来,这些都为我们保质保量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当然,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大家在确定了论文的选题之后,可以再做一个文献数据库检索的工作。也就是说,让我们回到文献检索的数据库,通过对文献数据库里那些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的检索,对自己现在这个选题进行一个“外部校准”,对它进行外部的价值评估,看看是否值得我们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