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2021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写作能力是在反复训练中提升的

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之下,社科专业领域内的科研,重心在写作。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些可以被纳入科研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的具体内容,都是写出来的。

论文,是写出来的。

专著,是写出来的。

研究报告,是写出来的。

项目申请书,是写出来的。

决策咨询报告,是写出来的。

科研成果奖项申报书,是写出来的。

研究计划书、中期检查报告、结项报告书……也都是写出来的。

总之,无论我们具体从事的科研工作差别有多大,是规范还是经验,是理论还是实证,是文献还是田野,最后大家都殊途同归,因为都要面对—写、写、写、写、写。

那么问题来了,写作能力该如何培养呢?我来说说自己经历的三次“大规模写作”吧。

第一次:你可能想象不到,我所谓的写作,有生以来第一次比较密集的写作活动,发生在我本科毕业入职一所中专,当上了一名光荣的宿舍管理员兼思政课教师那会儿。然后,注意,我是从写小说开始的—是的,你没看错,我在临近寒假到来之前的一个月时间里,硬是写出了16万字的书稿,勉强算是个长篇小说吧,小说的名字是《再见温情》。

关于这个长篇的写作情况,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小说虽未出版,但这段经历带给我的启示是,不拼尽全力,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不是当作家的材料。那时,我终于知道了。

第二次:当我终于接受自己不是当作家的材料这一惨痛事实之后,决定痛改前非,雄赳赳,气昂昂,背上小行囊,踏上了科研工作的康庄大道。然后,一座叫作博士学位论文的山峰高耸入云,阻挡住了我奋进的脚步。说时迟那时快,我撒腿就跑……好吧,我没跑,我别无选择,只能爬过去。于是,我用了36.5个星期的时间写出了自己的博士论文,21万字。

第三次:满以为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我依然焦虑。手里没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怎么好意思告诉别人我有一个教授梦啊,那得是多大的脸啊。于是,在两次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接连失利之后,我想绝地反攻,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写作”—我要写出一部书稿去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结合这三次“大规模写作”的经历,我觉得写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写、写、写、写、写。除了天赋极高的那百分之零点一的人以外(比如我师妹),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写作能力就是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作过程中,硬生生培养出来的。

写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有的方法论和经验之谈,不经过日日夜夜苦写的千锤百炼,就等于是隔靴搔痒。

科研的重心在于写作,而写作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只想提醒大家一句,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别总是好高骛远,也别想着投机取巧,幻想会有捷径可走,一蹴而就。

想一想你是如何学会穿衣服的?全部的秘诀就在于穿、穿、穿。

想一想你是如何学会开汽车的?全部的秘诀就在于开、开、开。

所以,培养写作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选定一个写作目标(比如一篇论文、一部书稿或一份研究报告),然后一直坚持下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也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写、写、写,功到自然成。

关于写作,我信仰积累的力量。现在,大家只需要选定一个写作目标,然后给自己设置一个任务底线,比如每天写作500字,然后尽自己的所能坚持写下去。每天写500字,看起来很不起眼,不是吗?但是我们的这种坚持,会为每天写出来的这不起眼的500字提供一个几何算法,时间终会让我们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大放异彩!有图有真相(见图1-5):

图1-5

怎么样?是不是很震撼?

启示1:只要你每天坚持一点点,整个世界都会是你的!

启示2:我们得很努力地去努力,才能留在原地。

话说此时此刻,在你脑海中不断翻滚,让你寝食难安、无处安放的科研野心,是不是也该通过写作来落实一下了?告诉我,你最近的写作目标是什么?那么,你已经准备好要去实现它了吗?

给自己一个机会,写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写起来,共同见证彼此科研野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