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此子大才
九月天气转凉。
太上皇年老体衰最惧寒冷,平日大多呆在养心殿暖阁明间,如常躺在暖榻上。
养心殿安静无比。
只有檐角铜铃在秋风中隐隐的颤响声。
“张吉甫来信说,罗明在浙江练兵严厉,大动干戈,不近人情,与之前判若两人,甚至当众说要与倭寇誓不两立。”
周道丰告诉太上皇最近朝堂和地方的消息。
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恭迎的立在太上皇身旁,太上皇闭着眼睛,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在听首辅的话,戴权很佩服台下坐着的周道丰。
掌权二十年。
太上皇就是通过眼前的读书人,控制整个大周天下。
“张吉普在书信里问的比较隐晦,担心罗明这回能把倭患平了,要不要提防一二,询问臣是否提前布置后手,臣准备告诉他,倭患谁都可以平,唯独罗明不行。”
周道丰讲了很多,唯独在这件事情上重重的强调。
东南倭患最严重。
而东南又是大周的钱袋子和粮袋子,加上军权,谁能平倭,谁就掌握了大周的命脉。
“罗明的背叛,臣认为必须要杀鸡儆猴。”
如果十年前,自己不会这么强硬。
如今不行。
都觉得太上皇没几年活头,原来听话的人,如今都变得蠢蠢欲动,罗明更是太上皇亲手培养起来的总兵,他的背叛,对太上皇的打击太大。
自己也只能用粗暴的手段,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听到周世丰的话,戴权一脸可惜。
罗明此人运道不好,做人也差了一点,才华虽然高,奈何无用武之地,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当初要不是太上皇保下了他,他这个逃跑将军早就被砍头传首九边。
这些年里,周道丰的安排,太上皇一般不会反对。
戴权的眼里,罗明已经是个死人。
“不用。”
太上皇睁开了眼睛,拒绝了周道丰的安排。
戴权连忙上前扶起太上皇坐起来,然后在太上皇身后揉着太上皇的脑袋,手指头细微颤抖,力道不敢错。
周道丰意外的抬起头。
太上皇耐心的解释,没有故作高深,“他要是真能把倭患平了,朕也就认了。”
戴权手里的动作不停,内心却很惊讶。
太上皇这么说,岂不是妥协了?
皇帝这些年大事不敢做,小试探不断,逐步摄取权力,太上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东南的财权,太上皇也允许皇帝插手。
说明了什么?
太上皇的确老了,不愿意继续折腾,只想安度晚年。
所以皇帝那边反而减少了动作,如今皇帝明显要插手军权,太上皇再一次妥协,戴权忍不住看了眼周道丰。
对这位太上皇的心腹,只怕皇帝心里恨得牙痒痒吧。
戴权又忍不住想,自己回头应该怎么对待皇帝,总不能得罪皇帝。
周道丰沉思了片刻,面色凝重,直接询问:“太上皇认为罗明平不了倭患?”
太上皇竟然笑了笑。
周道丰是个聪明的人,只要给点思路,他就能看穿一切。
太上皇没有回答周道丰的问题,而是问向戴权:“王信这个小子,到了京城没有?”
戴权差点没有回答上来。
等清醒过来,连忙答道:“王信将军已经护送林如海之女到了京城,被贾府的人接了去,根据下面的缇骑所言,安排在贾府里的大主山。”
“贾府的那帮蠢人能知道这小子的分量?”
太上皇意外了起来。
他原来想的是王子腾,没想到是贾府。
戴权脑海快速整理了锦衣卫缇骑们递上来关于贾府的消息,综合了一番后,回答道,“缇骑们一直盯着码头的动静,看到船上的人与王信将军发生了冲突,后来是贾府来的管家训斥了船上的人,然后态度恭敬,接了王信将军进入贾府。”
太上皇想不出为什么王子腾没出手。
可惜,东南的财政少了许多,锦衣卫也养不起,否则以前的时候,勋贵家里每餐吃什么自己都能知道,太上皇一脸惋惜,不知道何处出错。
周道丰敏锐的察觉到太上皇的想法,忍不住问道:“太上皇认为这个王信能平倭?”
太上皇笑了起来。
“咱们这个皇帝呀,性子太急,手段太糙,罗明恐怕得不到他的全力支持,等东南形势大坏的时候,就是罗明送命之日。”
“这个叫做王信的小子,啧啧。”
太上皇惊叹。
“一千五打两千,全灭对方,自身才死三人,还是成军一年余的民兵,这等军事天赋,可暴力破局啊,此子又懂进退,光一个舍字就不得了。”
太上皇竟然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别说戴权,连周道丰也动容侧目。
太上皇惋惜起来,“可惜了。”
可惜什么?
戴权和周道丰竖起了耳朵。
“要是此子早出二十年,配合你周道丰一文一武,朕这大周啊,如何会是今日的局势。”
“现在也不晚,太上皇认为此子有大才,臣多关注一二。”
“晚了。”
“你我年龄大了,还能折腾几年,大周也经不起这折腾了。”太上皇眼神不舍。
年轻的时候非常讨厌勋贵们。
一个个贪得无厌,又享受贪婪,占着茅坑不拉屎,没一个成器的子弟,就算有点才能的,也多半是为自身家族着想,各家忙着串联结盟,想要变为世家阀门。
可又不得不承认。
想要从军中培养起毫无关系的年轻人也太难了。
谁知道是骡子还是马。
本来勋贵就不愿意放权,难有机会培养民间子弟,几十年没有半路夭折,最出彩的那个就是罗明,已经算厉害的了,可比起那小子的才能。
前者等于培养起来的,后者等于天才。
两者不可相并论。
如今到老,又得转过头与勋贵们打交道,越活越回去,就是这王信,犹如簪缨世家的藤蔓,终究要缠上新长的乔木。
以前能砍掉,重新换一片地种上,如今要与勋贵合作,只能任由之。
想到这里,太上皇有些厌烦,感到了疲累。
见到太上皇乏了,戴权看了眼周道丰。
周道丰起身告退。
既然太上皇专门提王信的名字,周道丰已经知道怎么做。
等周道丰走后,太上皇说道:“让缇骑多打听下王信在贾府的消息。”
戴权笑道:“贾府子弟虽然不成器,终归是虎死不倒架,奴婢定然安排人盯好贾府。”
太上皇没有说话。
戴权胜在忠心,也胜在糊涂。
要是像周道丰那般的精明,自己也不敢留在身边。
贾府如今就靠个门面支撑,要是再传出四大家之间有了缝隙,贾府的权势恐怕维持不住,撑不了两三年,王子腾又有野心,不甘愿跟着贾府一起摆烂。
王信留在贾府也好,贾府的实力太弱了。
太上皇放弃把王信剥离贾府的想法。
终归是个麻烦。
还是老了啊。
如果自己能年轻只十岁,哪里会有如今的麻烦。
岁月不饶人。
都知道自己要死了。
都不敢得罪皇帝。
太上皇闭上眼睛,内心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