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怀特的正义
看到怀特推门而入,站在吧台后的老哈提特挤出一个笑容,“啊,亲爱的怀特,今天怎么会来那么早。”
往日里精神矍铄的老头已经消失不见,他此刻正强打着精神忙碌。
怀特从老头的眼睛里看到了挥之不去的浓重悲伤。
算了算时间,小哈提特的死刑大概已经执行完毕了。
用教士们的话来说:那个罪孽深重的年轻人回到了光明神的怀抱之中。
想到这里,怀特觉得非常讽刺,光明神难道是垃圾回收站吗?什么奇奇怪怪的人都可以回到祂的怀抱中去。
怀特整理了一下脸上的表情,他把杂乱的思绪抛去一边,他现在不能在老哈提特面前表现出这些情绪来。
“斯麦尔失踪了。”怀特的笑容非常诚恳、无可挑剔。
“是啊,是啊,警局的先生们已经来告知过我了。”老哈提特低着头,他机械地用毛巾擦拭着手里的酒杯,旁边擦好的酒杯整齐地放成一排,和往常一样。
“抱歉,凯德,没能让你再见斯麦尔一面。”怀特叹了口气,在梦境治疗结束后,斯麦尔·哈提特的精神状态已经变得极度不稳定,在那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让舅甥两人见面。
所以怀特当时在梦境里虚构了一个斯麦尔去和老哈提特道别。
“没关系的,说到这个,我前几天还梦到他了。”老哈提特放下酒杯,一屁股坐到吧台后的椅子上。
“他还是像以前那样极富主见,和我说什么要去远方,然后就转身离开了,这孩子。”老哈提特的语气变得柔和起来,他的眼角湿润了。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斯麦尔时的情景:我哥哥和嫂子刚刚去世,茫然无措的斯麦尔差点被送去了孤儿院里,我痛骂了一顿教会的人,我质问他们为什么要把斯麦尔送去孤儿院,其中一个小姑娘还被我骂哭了。”
“嗨,那个小姑娘看上去地位很高,但她不懂我们这些底层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老哈提特沉浸在回忆里。
“斯麦尔从小就很自立,他考上了大学,他当时还想申请助学金,但我对他说:斯麦尔·哈提特,我能负担你的教育费用,你有亲人,你不是孤儿!”
“他还嫌我唠叨,让我去找个老伴,嗨,找什么啊,都过去那么多年了。”
怀特走到吧台后给自己和老哈提特各倒了一杯烈酒,他把酒杯推到老头面前。
老哈提特举起酒杯喝了一口,然后朝怀特点了点下巴表示感谢。
“说实话,我之前的确遇到过一些合适的人,但每次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与她们错过了。”
“有的人对斯麦尔不好,有的人又对他太好,让斯麦尔感到不适,嗨,那孩子。”
“他总说自己有舅舅就足够了,他不想这个家里多出其它人。”
老哈提特抹了一把眼角溢出的泪水。
“我本来还打算等斯麦尔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我就关了小酒馆去帮他照顾孩子。”
“唉,现在想想,这个念头真荒唐啊,我甚至没见过他的女朋友。”
一旁的怀特低着头凝视着酒杯里的透明液体,看来胖团长的梦境治疗很成功,老哈提特已经不再受到精神污染的侵袭了。
在此之前,老头甚至从没有怀疑过斯麦尔女友存在的合理性。
“怀特,你说如果斯麦尔没去帕沃缇读书,他是不是现在就会待在我身边了?”老哈提特喝了口酒,泪眼朦胧地看着怀特。
怀特闻言沉默了。
根据圣教军总部传来的资料,他们对斯麦尔案的最终结论是:斯麦尔·哈提特的犯罪源于自我满足,犯罪是其自我价值实现与证明的途径。
与传统罪犯不同,斯麦尔·哈提特在实施犯罪前并没有自我辩解,犯罪结束后,他同样没有产生罪恶感。
斯麦尔·哈提特的世界观是阴暗的、人生观是病态的、道德感是扭曲的、尤其是对法纪的漠视与轻蔑,这是其犯罪的主要原因。
考虑到其人生境遇的因素,缺损的家庭和相对贫困的生活对此有极大影响,结合普罗拜斯州经济、社会情况,建议该州斥候小队重点对此进行预防和监控。
圣教军总部的结论和怀特自己的结论完全一致,但怀特觉得报告末尾给出的工作建议很荒谬。
普罗拜斯州发展受挫,贫困人口日益增多,在这种前提下,他和阿芙娜等人要如何“预防和监控”呢?
斥候小队还能管那些事情了?
怀特摇了摇头,圣教军总部的那帮人还是和他印象里一样——飘在云端,不切实际,他们根本不知道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模样。
“也许吧,凯德。”怀特回答道,他并不认为换个地方读书斯麦尔就不会走上错误的道路。
扭曲的人生观已经让斯麦尔变成了一头怪物,黛拉之死只是一个契机,打开其心底恶魔之门的契机。
“抱歉,怀特,和你抱怨了那么多。”老哈提特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没关系,凯德,我能理解。”怀特在心里叹了口气,也许到老哈提特去世那一天,他都不会知道自己的侄子已经被圣教军送上了绞刑架。
但怀特依然觉得不告诉老头真相是正确的决定,所以他一力要求警局按照他的说法来进行亲属告知。
这是怀特·瑞恩的正义和人道。
咚咚咚。
酒馆大门被敲响了。
来者没有等怀特和老哈提特去开门,她直接推门而入。
“下午好啊,教授,我就知道你会来这里。”
阿芙娜看着怀特温和地笑了起来。
........
斯麦尔·哈提特拥有非常典型的犯罪型人格,对此类罪犯,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他的动机,所以侦察重点要放在其过往经历方面。
根据过往案例,在对其进行梦境治疗时,要警惕其扭曲人格塑造出的病态精神世界,其梦境世界中的各种存在背后往往有对应的现实象征。
——《光明教会非凡者知识手册·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