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光有激情和热爱还不行,还要有理性
光有激情和热爱还不行,还要有理性
陶杭
做教师这份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中间也尝遍了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有辛酸的快乐,也有苦涩的回忆。十几年的时间,除了学会和这个特殊年龄段的孩子们打交道,更是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家长,几乎涉及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翻版,家长的言传身教往往比学校中老师的教育更直接,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无疑,现在中国独特的家庭构成是家长对孩子倾注的爱更胜从前。我自己也是这种独特家庭中的一员,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我也是在父母专注的爱中长大,虽然从小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但我的成长并不缺少玩伴,有表姐妹、堂兄妹,有邻居家年龄相仿的孩子,有住在周围的同学,虽然我们的物质条件仍十分匮乏,但我们的成长世界中充满着同龄人的欢声笑语。父母虽然只有我一个孩子,但从不骄纵,虽然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在他们的观念中,读书人讲的话是很有道理的,老师的话就是读书人的话,所以老师的话都是对的,孩子书没读好,就是没有听老师的话。因此,在我的成长中,老师的话就是绝对权威,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平时对自己宠爱的父母可以狠下心来揍自己,不听老师的话,回家后绝对是挨父母的批评,小时候,觉的当老师很威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似乎掌握了生杀大权似的。也许是潜意识里有对老师的敬畏,所以当自己长大后,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可以掌握别人的“生死”,总是回避老师这个职业。可是,人生的机缘巧合,我还是从事了这份职业,一旦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职业的无奈。
现在的家长,和我们的父母这一辈的家长已经完全不同了。他们的文化水平、社会经历都已经远远比我们的父辈们更高、更为丰富。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也正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下一辈产生影响。老师的话不再是权威、对孩子来讲,老师的话不再是大于天了,家长们会和孩子们交流、对话,会和老师对话,这应该说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老师也不能再固步自封,一言堂了。但是,在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传统的缺失,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逐渐消失,更多的强调了自我的利益而不顾整个集体的大局,学习带有了更大的功利性,这些也正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传递给孩子的一些社会负能量。我们不排斥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现在很多家长不仅仅是参与,更是对学校教育横加干涉,甚至有的时候是阻扰、不配合,应该说,在这样的家长面前,学校教育是无奈的,也是苍白的,甚至可以说是可悲的。
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家长,在家访的时候,就和老师说明,自己的孩子水平是可以去重点民办中学的,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是托了某位教育局的领导,千挑万选才到了这个班级,言下之意是,我的孩子很优秀,到这个班级是你们的福气,你们要善待我们家孩子。果然,孩子入学后,学习成绩是不错,可是,品行却令人不敢恭维。骄傲浮躁,自私自利,经常嘲笑别人,仗着自己学习好,在课堂上随意插嘴、捣乱,小组同学对其评价很差。可是,到了期末评选操行评定之时,此同学开始发挥死缠烂打的作风,缠着同学,又缠着老师一定要拿优,全班公投再结合任课老师投票,刚好在临界点的位置。于是,耍赖开始了,自己到老师那里闹,晚上,家长马上电话到班主任那里闹,言辞激烈,势有不给优不罢休的势头,更是对年轻班主任出言不逊,又搬出了那套某某领导的照顾到你们班的说辞,还扬言,应该百分之百给优。年轻班主任十分委屈,跟我哭诉,我们任课老师也十分气愤,可是,气愤之余,又十分无奈,对待这样的家长,难道老师还需要和他讲道理吗?在他眼里,老师只不过是他雇的一名员工,可以随意指使。他爱他的孩子,看不得受半点委屈,孩子犯了错,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如何批评教育,而是充当保护伞,帮孩子掩饰问题,推卸责任。记得初一时,这个孩子和同班的另一个孩子有纠纷时,年级里曾经想给孩子一个惩戒,给一个年级处分,可是,家长三番五次的阻扰,到处打电话,施加压力,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正是因为这种溺爱,才让孩子有恃无恐,让孩子对学校老师完全没有敬畏感。我不能评判这个孩子的将来,但我觉的,在这种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孩子,除了会读点书之外,他还学会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是狐假虎威,什么是趋炎附势,什么是自私自利,即使他门门课都考满分,这能说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吗?
每个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怎样才是理性的向孩子倾注自己的爱呢?如果我是那个孩子的父母,我一定不会在孩子向我哭诉的时候,第一时间去打电话质问老师,首先,我要问一问孩子,你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为什么老师、同学对你的评价不高?你有什么地方是不让别人欣赏的?我会告诉孩子,别人对你的评价不高,就是一个信号,你做的不够好,不能被别人认同,你左右不了别人的想法,你只有改变自己。如果我是那个孩子的父母,我会告诉孩子,我会协助你纠正你性格上的不足,帮助你修复和同学们的关系,但我决不干涉学校老师对你的批评教育,不会因为你对我的哭诉而为你向老师求情,所以,不要随便想用耍赖的方式获得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如果我是那个孩子的父母,我一定会抽时间专程到学校,去感谢老师对他的关注、教育,我会向老师说明我的态度,不干涉老师的任何决定,我相信老师的任何决定一定是为了我的孩子,恳请老师们继续关注孩子的成长。如果我是那个孩子的家长,我一定不会向孩子过早的传递社会上的负能量。校园本是一片净土,孩子本是一片纯净的心灵,不要过早地把功利化的思想侵蚀他们,让他们暂且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安静地求学吧。
作为老师,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家长的影子,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能力越来越强,这和家长们的悉心培养分不开,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世故圆滑,自私自利,缺失了对老师、对学校的敬畏感。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充满健康向上的能量,冷静平和的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用理性的姿态向孩子倾注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