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索性反了!
风从窗缝灌进来,桌上油灯的火苗摇摆不定,映在几人脸上忽明忽暗。
这是间暗室,周围由最可靠的军士把守,闲杂人难以靠近。
四人鱼贯而入。
王麟有些忧心,得知卫世远被抓时,他已亲自去和丁弘誉交涉过,可结果却让人一筹莫展。
“舅父,可有消息?”
卫渊走了过来,与场中三人相互见礼之后,便道:“我打算明日就去县衙,会会丁弘誉,只期望事情顺利。”
王麟摇头苦笑:“这次的事情,怕是不能善了了。”
“为何?”
卫渊愕然,半晌后又问:“到底是什么情况?”
王麟实话实说道:“朝廷张口就要白银三万两,粮食五万石!可问题关键不在这,银子咱可以凑出来,粮食也可以......”
说着话,他又叹气:“但有了这第一次,就不代表以后没有第二次、第三次,此番丁弘誉姿态强硬,想必是有人为其撑腰。”
“究竟如何安排,你心里要做好打算。”
从县衙回来,他们三人一直待在这间房里商议,却没有半点头绪,或者说是拿不定主意。
卫渊蹙眉沉思片刻:“卫山说破开寨门的,是杨鹤手下的兵,此事可与洪承畴有关?”
王麟点点头,目露赞许,从怀中掏出封信递出。
“你伯父从西安城传信回来,说抓你爹这事,是三边总督杨鹤和参政洪承畴两人一同布的局。
近十年来,咱们三家做的事被有些人知道了,他们不允许西安府附近,有卫家这样的势力存在,去年王左挂兵败后,杨鹤和洪承畴已经腾出手来,准备对咱们动手。
你爹这事只是个引子,只要你敢答应,就说明咱们没有造反的心思,那他们就敢钝刀子刮肉,把你卫家身上的肉,一点点刮下来。
这次是你卫家,下次就会是高家、我们王家!
总之这是个死结,除了一刀斩断以外,没有任何解决办法。”
王麟一口气说完。
顿了顿,看向卫渊:“外甥你咋看?拿个主意。”
拿个主意?
他清楚清楚舅父的意思,但他现在真拿不准主意。
眼下不过崇祯三年,大明朝气数未尽,精兵强将犹在,若是这时举事,就再也没有回寰的余地了。
可父亲身在牢笼,奸人以此相胁,自己若是委屈求全,这数十年的谋划将付诸东流。
老天真是给自己出了道绝命题啊!
卫渊思索良久,咬牙道:“先救我爹!”
卫世奎敲了敲桌子,沉声问道:“你爹肯定得救,就看咋救?是给钱给粮,还是造反?”
这句话像是寒冬腊月的风,风吹过后除了残留的冷意,再也没有其它,整个房间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当中。
卫渊坐在条凳上,食指轻叩在桌面。
四人俱是沉默。
只听得一阵又一阵“咚咚”声在耳边响起。
沉思良久,卫渊缓缓开口。
“我本打算先看看事情有没有缓和的余地,可听舅父这样说,那就算了!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族中先辈筚路蓝缕闯下的基业,被这群狗官生生割走。
陕西战事糜烂至今,已经没有缓和的余地,朝廷只在意东虏,在他们眼里陕西可有可无。”
说到这,他的语气已变得森然。
“自陕北大旱以来,田地连年歉收,可朝廷赋税却从没停过。既然朝廷不让咱秦人活......
那咱就打!好叫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知道,升斗小民不可欺,咱秦人的命也是命!
始皇帝能以秦人之地横扫六国,咱也能使秦人覆了这个天下!我明早先去会会这丁弘誉,若是救不出爹爹,明晚子时直接起兵,攻占县衙,杀丁弘誉祭旗!”
“诸位长辈,可愿助我?”
卫渊说话的时候,眼睛直直地盯着三人,目光不停在他们身上逡巡,做出这个决定不艰难,最难的是起事后,如何统筹?
仅凭卫家的力量,除了去当流寇,否则绝难在官军围剿下存活,他需要帮手!
“行,你将这话说明,我们几个心里也就有底了。”王麟一拍桌面,痛快的笑了声:“外甥,只要你有胆气,舅舅举全族助你!”
卫渊点了点头,缓声开口:“朝廷逼我至此,还谈什么胆气不胆气,千古艰难,唯一死耳。”
四人围在方桌前,相互看着,半晌后彼此点头,已经做出决定,王麟换了个姿势,蹲在条凳上。
他生平谨慎,又开口问道:“外甥,你先给舅透个底,这么多年,你手底下到底有多少兵马?”
卫渊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实话实说:“不多!不足两千人!五百马军,四百火铳手,三百炮兵,其余全是步卒。”
“嘶——”
场中顿时响起阵倒抽冷气的声音,三人再看他的眼神都变了,卫渊口中的这些人,跟他们家私兵不同,三人不由想起,早在两年前,同官县内就有谣言:
卫氏操练士卒,深山藏兵。
当时大家只当这是句玩笑,如今再想想,恐怕是当初卫家的兵,就已经初具规模,而两年前……
他才十六岁!
王麟沉默了一会,旋又问道:“武力如何?”
“马军中有五十披甲重骑,其余皆是轻骑,装备手铳、三眼铳和骑弓;火铳手使用的全是鸟铳;炮兵装备涌珠炮和佛朗机炮各三十门,全是二百斤的小炮。
步卒全是披甲兵,还装备了近百门虎蹲小炮和二百劲弩。”
卫渊想了想,又道:“除了我身边的这些马军,其余的兵我都藏在了马兰山,就算杨鹤他们知道,也应该只知道个大概数目。”
三人暗自乍舌,对于卫家能有这些武备,他们并不惊讶,当下只是想得个准话而已。
“我王家能再出三百人,全是轻骑。”王麟率先开口。
“这......”卫渊愣了下,惊道:“舅父何时囤了如此多的马军?”
“陕北纷乱已久,谁家不为日后做打算。”王麟脸色淡然,轻笑着摇了摇头:“至于粮草、辅兵,自然是举族来投。”
举族来投,意味着背水一战,不留任何余地。
卫渊面容一肃,正要提议分散族人,却见高煦突然起身,抱拳说道:“我高家能出七百人,其中二百轻骑,一百弩手,四百步卒,家中财货亦可全部纳入军中,以卫家马首是瞻。”
“其实,这事可以把高家摘出来……”
卫渊动容,急声劝说:“高大哥,你们家还有回旋的余地,无需随我涉险,如今天下虽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朝廷于我等而言,依旧是庞然大物。”
“贤弟,你不要插话,听我说完。”
高煦抬起手,打断了卫渊的话,捋清思路后,接着又道:“你爹被抓后,不到两个时辰,我家老太爷便来信了,说卫高两家百年交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你是你卫家的麒麟儿,这些年做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多余的话自不必多说。
况且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将来你卫家富贵了,难道会忘了高家?你卫小子可不是这样的人!老太爷说他这么多年看人,还没差过眼。”
卫渊面露难色:“可老太爷已到古稀之年,我怕......”
“老太爷说他没几年活头了,且趁他现在还活着,还能再为子孙谋些福利,这辈子就算没白活,身后事他早已准备好。”
说到这,高煦的声音也有几分低落,摆了摆手:“所以贤弟更无需再有其它顾忌!”
卫渊闻言神情肃然,从条凳上站起身子。
对着高煦深深作揖。
“高家之恩,卫氏没齿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