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没开玩笑,荆州真有卧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兴业南阳,奇货可居

“这个想法,的确能行,”草庐后院房中,夫妻二人拿出了帛布放在桌案上,说着这简单的原理,青衫散发的黄月英身材较为瘦弱,眸色微有琥珀色,发丝枯黄,却颇有异域之感。

看完后笑道:“夫君,这想法真是细致,寻常人就算是发现,却也未曾深思过,这和纺织机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啊!”诸葛亮展颜而笑,一语惊醒,以前他也感慨过这些手工机巧的神器,却未曾想到将其中玄妙单独抽离出来深思。

“妾身能做,”黄月英眸子清亮,眼有自信。

俄顷,她忽而反应过来,回头问道:“夫君为何忽然愿意去新野了。”

“你之前不是说,刘皇叔至少数年之内不会有所作为吗?”

“我看错了,”诸葛亮于案牍后端坐,放下纸笔抬头轻笑,很坦然的承认了自己看走眼,“起初我断定,刘皇叔仁义之名传遍天下,以此为立身之本,他绝对不会在刘景升在时谋夺荆州。”

“甚至,刘景升死后,他也绝对不会取荆州而自立,这里又不同于徐州,陶公之于徐州,远不如刘公之于荆州,而且当地的宗族也并不迎刘皇叔治政。”

“那么,在荆州徒耗数年、乃至十年,都极有可能,我便有充足的时间,前去西川领略山川水径,思得良机,可现在不同。”

“刘皇叔三战得胜,势如朝阳,全然不似败退逃于荆州的模样,他虽不取荆州,却可经略西川之地,东和孙吴,曹军又在北地受阻,数年不能南下,能做的事就多了。”

“我观庞士元,对那周不疑极为推崇,对刘皇叔更是敬仰不已,若是再等数年,恐错失明主。”

诸葛亮说到这,颇为动容的笑了起来,“我才学天赋于身,自比不弱于管仲、乐毅,能观星、卜卦,通晓治政、军事,又自问能识人,不求功名利禄,但求有功绩于天下后世。”

“若是错过明主,将是一生之遗憾。”

这个年岁的诸葛亮,自然还没有宁静到那淡泊名利的从容,他对与世间文武竟逐才思,还颇有心气。

而且,北方曹操无论如何势大,他都绝不可能会效力,只因当初奔逃离开乡里,得闻得见的境内惨状触目惊心,他离泗水亦曾不远。

水道为之不流,是何等的残暴不仁。

虽说慈不掌兵,但杀得也的确让人胆寒。

诸葛氏日后的年轻人或许可以去许都效力,但是诸葛亮不去,其兄诸葛瑾也不会去。

聊起此事,诸葛亮又深深陷入回忆,淡笑道:“当初我与士元各有见解,均有大略,可偏向于江东,而我欲念及益州,彼此都能看出对方方略之不足,也深知方略达成之后将会是何等功成名就。”

“可现在,他愿意放弃自己的方略,助刘皇叔经略荆、益,足见此主之英明,我自当效力。”

黄月英听完莞尔,轻轻点头道:“当初父亲说夫君乃是人中之龙,日后定有当世无双之功绩,如此心气令妾身倾心神迷。”

“夫人又何尝不是当世奇才呢?”诸葛亮起身吹了油灯,到床榻前来深情而望:“夫人随我迁居,我放心不下吾弟,当一同带去。”

诸葛亮一脉还有一弟跟着他居住,名为诸葛均,和周不疑差不多的年岁,但此时名望远不能及。

黄月英看着床榻上襁褓内的幼女,面含柔情:“果儿亦还小,但夫君欲迁居,妾自当跟随也。”

……

新野。

周不疑自外随军巡视而回,洗清身上大汗后,到河边查看制纸进度。

这几日,将纸蒸煮、加入鸡蛋清于纸池后,已全数晒干,又制作了模具将纸浆充入其中,他到达时,见孙乾正在背手仔细端详,于是也凑了过去。

“鸡蛋清这等胶料,似乎还不够有效,还需要微调,”周不疑背着手,有些不满意的说道,他看见纸浆上还有细小的纹路,猜测是在制纸浆这一步出了点问题。

听完这话,孙乾很是震惊的回过头来,诧异道:“这还不好?”

粗制的纸张哪里有这般细腻。

“元直你就不要吹毛求疵了。”

“若是此等工艺大肆开坊,只怕是襄阳士人均会购买。”

孙乾现在已是欣喜若狂了,眼下这二十架模具都要送到烤房烘干,待成后便可裁剪为纸张,如此细致制作,得到的纸张已经远超当下襄阳所卖。

虽说奏表、卷宗等依旧还沿用于政事之中,但是纸张若是能够量制,日后定会逐步取代竹简。

他们现在做的,可是功不可没的事情。

不谈意义,光是赚取的钱财就能不计其数。

“精益求精嘛,我们可以将纸张分出等级,制作的过程中终归是手工为业,好的则可为礼,普通的则可贩卖,只要将此工艺掌控于手,用我们自己的商旅卖出去,其中价值定然不菲。”

孙乾欣喜点头,感慨道:“没想到,你竟懂得这么多。”

周不疑大笑道:“哈哈,略懂、略懂。”

他现在于军中的威望,几乎人尽皆知,常与军士们一同操训,而且编入巡守之责,习武演练时又专注认真,成效也是突飞猛进。

人人都在赞叹周不疑文武全才,待数年之后乃可定军心也。

已将他当做了榜样,因此营中不自觉的掀起了一股奉公律己、勤学苦练的风气,士气大振。

现在又解决了孙乾一桩心头难事,如何不让他喜爱。

孙乾打算向襄阳的大族商旅求购一些顶尖的锻铁、陨铁,请大匠为周不疑量身打造一把兵刃,不,打几把!

“有此工艺,我们便能在三城开坊,男女均可为工,又能容纳数千人之活计。”

周不疑点点头:“这是好事。”

“只是……”孙乾苦恼道:“桑树今年已请云长在穰城主张种植,南阳境内不一定足够。”

周不疑笑道:“这个好办,我舅父在武陵,武陵水路通达,植被众多,打渔人多愁苦密林艰难,水流布通业,我可请他去寻几处不伤河道的山林。”

“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避世隐居的桃花源呢。”

孙乾乐呵呵的拱了拱手,“那就劳烦,元直先生了。”

“好说,好说。”

……

武陵,零阳。

刘先至此后,率军士兴修水利,以渔业通益阳、零陵,以惠民生。

此政施行艰难,需要开出多条水陆之道,常年修缮看管,有时还需逢林开路,刘先因记挂刘表之恩情、许都诏令之重任,故此常身先士卒、不辞劳苦。

因此短短两月,已得百姓拥戴。

一日劳累后,刘先回到衙署,刚休息片刻喝了口水。

门客来说有一封书信从新野送来,乃是太守之侄周不疑请人送达。

刘先当即动容,心里登时就暖洋洋的。

但面上还是佯装严肃:“哼,这混账今日才想起我,两月时日不曾问候。”

“舅父为太守不助,偏去助外人治郡,这书信我不看也罢!”

话虽是这么说,却结果帛布摊开在手,扫了一眼,嘴角猛然一抽,啪地将之摔在了案牍上。

“我就说嘛,不看也罢!”

这书信就离谱。

两月不看难受,看了难受一年!

根本就不是关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