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高适现存的二百多首诗歌中,他提到最多的一个人,叫作宓子贱。
他为宓子贱写了很多诗,《宓公琴台诗三首》《同群公秋登琴台》《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等,可以说是宓子贱的忠实粉丝。
公元744年,高适、李白和杜甫等人来到单父游玩。当时这个地方还属于河南的宋州。游玩除了欣赏自然风光,总少不了另外一个环节——凭吊名胜古迹,特别是和大人物相联系的名胜古迹。
单父正好有一个传奇人物,就是宓子贱。
宓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之一。但是他令历史记住的并不是孔子学生这个身份,而是另外一个身份——单父宰。
宰,是主治的意思,单父宰也就是单父这个地方的父母官。
有人可能会问,一个小县城的父母官,有什么称奇的?
称奇的是宓子贱在单父这个地方主政三年,弹琴而治,身不下公堂,就把单父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甚至老百姓都不愿意犯罪,怕影响了宓子贱的名声。
三年期满,接替宓子贱做单父宰的人叫作巫子期,他也是孔子的学生,他到任后,事必躬亲,披星戴月,天没亮就去公堂,夜晚辗转反侧还在思考公事,但是单父的治安却变差了。
巫子期十分不解,于是去请教宓子贱。宓子贱说:“你是一人之力,我是群策齐力;依靠众人的力量当然安逸,依靠自己的力量必然劳苦。”
孔子听说后都称赞道:“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意思是,对宓子贱来说,治理单父实在有点屈才,他完全可以做更大的官,管理更大的地方。
这一好一坏、一少一多、一劳一逸,就衬托了宓子贱的贤明,宓子贱因此成为儒家推崇仁政德政的榜样。
而宓子贱抚琴的地方也成了单父著名的旅游景点。
子贱琴堂在单父县北,高适、李白、杜甫等人来游玩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
面对物是人非的琴台,高适心中颇为触动,写下了关于宓子贱的第一首诗:
宓公琴台诗三首·其一
“临眺忽凄怆,人琴安在哉。悠悠此天壤,唯有颂声来。”人和琴虽然早已不在,但天地之间,称赞宓子贱的声音一直在回响。
写这首诗时,高适已经四十四岁了,年近半百,正处于人生低谷期,家庭、仕途都没有。而与他一同游玩的李白、杜甫也人生不得志,李白被赐金放还,杜甫科举失利,三人同是天涯沦落人。面对悠悠琴台,吹着清凉的秋风,高适若有所思。
余秋雨曾说:“在中国古代,凭吊古迹是文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历史和地理的交错中,雷击般的生命感悟甚至会使一个人脱胎换骨。”
高适在短期内密集地写了很多感怀咏叹宓子贱的诗,比如《同群公秋登琴台》《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等,如果不是投入他内心之湖中的石头之大,是无法激起层层的涟漪,在他心中久久扩散的。
在《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中,他甚至非常直白地表达:“独行岂吾心,怀古激中肠。圣人久已矣,游夏遥相望。”
人这一生,怎么能独行?宓子贱,我要向你靠近!
后来高适回到宋州,在半隐半游之间,也总是会想起宓子贱。
宋中十首·其九
为什么一千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了这样的人?
高适在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回应。
后来,四十九岁的高适终于有了一个官做,但是很快,因为不愿意曲意逢迎上级、做欺压百姓的事而愤然辞官:“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身体力行的致敬,永远是靠近偶像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