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有一种力量叫高适
高适怕是没想到,千年之后,他再一次走红。
这归功于电影《长安三万里》的上映,这部以高适为主角的电影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它也排进我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的前列。
在此之前,上至白发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都没意识到,唐朝还有这样一位传奇诗人,叫高适。
其实很多人都背过他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过对当代人而言,他是“诗红人不红”的典型之一。
有人喜欢将他与电影的另一个主角李白比较,相比之下,不少人更喜欢踏实肯干、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高适。
李白是仙人,但是要走好人生路,还是要向高适学习!
这也是创作这本书的缘起,为高适立传,势在必行。
本书从榜样、大器晚成、乐天派、农民、戎帅、友情、家族、宋州突围共八个侧面,展示高适跌宕起伏的一生、诗情边塞的魅力和戎马报国的情操。
一个人来到世上,何为第一等大事?立志。选好一条路,才能心有定力,不被他物诱惑。高适云:“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这是他早年就立下的志向,拯救穷苦大众是他的夙愿,哪怕会招致杀身之祸。他也为自己找到几位榜样:宓子贱、魏征、郭元振、狄仁杰。步步前行中,他以理想为灯塔,以榜样为航线,终而成就“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的诗坛传奇。每个人都该透过三维动画,读一读高适,尝试将这位远方的榜样迎进自己的精神家园,由他帮我们培树自己的理想高地。
少年得志的人固然令人羡慕,但大器晚成的人更令人钦佩。高适在草泽沉沦了近五十年,才谋得一个小官,可他深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官场的繁文缛节令他心累,他还得奉命驱策百姓,尤为悲哀。于是,他辞官,远赴河西从军报国。几番周折后,他终于在安史之乱中崭露头角,享尽荣光,却仍不忘初心,笃定前行,在六十四岁时封侯,实现了阶层跃升。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高适用漫长波折的一生告诉我们:人要乐观豁达。乌云密布是暂时的,暴雨倾盆也是暂时的,即使咸鱼一条,即使一事无成,也不要丧失信心。请记住!在千年前的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夜,连寥寥酒钱都付不起的高适在激励自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是一位诗人,但他首先是一位农民。他是盛唐诗人中真正从事过农业生产的“真农民”。从“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到“托身从畎亩,浪迹初自得”,他吃了很多苦,也因此切身体悟到农民的苦。哪怕手中仅有微薄小权,他也不愿像多数官场同僚一样剥削农民,而是总会尽绵薄之力为他们谋福利。“万事切中怀,十年思上书”,高适虽蛰居宋中,耕读十载,但仍有忧心天下百姓的赤子情怀,特别是他身边一起耕作的农民。中国是农业大国,现在是,唐朝的时候也是,农民一直扮演着社会生产中的重要角色。为农民利好者,得民心,赢天下。
高适是一位诗人,但他更是一位战士。他三次去边塞,为了建功立业,更为了保家卫国。盛唐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时代,宁愿做个下等兵冲锋陷阵,也不愿做个书斋小生舞文弄墨。高适不像李白把投身边塞仅仅当作求取功名的手段,不像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看似潇洒,却透着苍凉,也不像齐名的岑参将笔墨泼于边塞的奇异风光中。高适的诗中有对“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现实揭露,有对“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的清醒认知,也有“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的高尚境界。
即使步入花甲之年,高适也任劳任怨,远赴西南,抗击吐蕃。高适这样的爱国情怀和鞠躬尽瘁的精神,弥足珍贵。
有人可能不知,高适的朋友圈无比广阔。他的一众好朋中,有唐诗的两座高峰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高适和他们是当时远近闻名的“三才子”;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和他们是大名鼎鼎的“边塞四诗人”;还有张九皋、哥舒翰、北海太守李邕等朝廷重臣;更有少年玩伴、落魄时的患难之交……高适喜欢交朋友,他云:“脱略身外事,交游天下才。”漫漫人生路,友谊陪伴了他,给他安慰,赐他力量,让他长见识,也带给他机遇。朋友不在多,而在真心经营,学会交友是每个人一生中的重要功课。
高适来自一个曾经荣耀的家族,虽然家道中落,但是他担起了重振家门、光宗耀祖的使命。他用书与剑,为渤海蓨高家填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中国是一个重视家族文化传承的民族。不忘家族,才能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才能不轻言放弃。懈怠时,我们应该回望祖辈父辈曾经走过的路,看着他们付出的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
高适一生中,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是有特殊感情的,那就是宋州,今天的河南商丘。高适在这里度过了生命周期近二分之一的光阴。他落魄无助时,是宋州接纳了他。他见过宋州的春夏秋冬,宋州也见证了高适的蛰伏砥砺,直到他最后一次离开。高适不知宋州会是他的“突围”之城,只有反观时,才会定义并正视它的意义。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这样一个地方,也许毫不起眼,但注定是意义重大的,它值得我们放在心底最深处。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高适?答案就在这本书中。人的一生中,平凡是常态,曲折是多数,焦虑是必然。所以,有请高适这位文武双全的挚友陪我们共同面对人生际遇中的种种可能。特别是遇到诸如“猎火”和“狼烟”这般困境的时候,我们更需要他。
莫愁猎火狼烟,前路有高适。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本书的策划张攀,他的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使本书呈现了最佳面貌,也是他的坚定支持让“诗红人不红”的高适得以和读者见面。
是为自序。
董领
2024年3月1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