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论语(全两册)](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28/53128828/b_53128828.jpg)
活泼泼,有生气
每当埋头审读稿件时,看到邱炯的漫画,我总会舒一口气,心里一阵轻松:也该让我享受会儿了——哪怕只有五分钟!
邱炯的漫画栏目《点点和小e》,在《小学生时代》杂志上已经连载好多年了,深受小读者的喜爱。作者从《论语》里找出一句话,“演义”成一段对话,对话里有谐趣,有幽默,有机锋,有味道。古老的先哲智慧就这样与今天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联系。
这样的漫画,不是“我注六经”,更像是“六经注我”。《论语》里的精妙语句,成为当今少年观察世界、领悟人生的一个个生动的注脚。
对漫画里的主角“点点”和小读者来说,也不是“道能弘人”,而是“人能弘道”。《论语》里讲的各种道理,不是停留在字句里的,而是经过咀嚼、化用,实实在在修养了自身。
我曾经精读过《论语》,读过朱熹的《论语集注》,读过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读过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也读过南怀瑾的“南怀瑾讲述”系列,当然,还翻过蔡志忠的漫画。邱炯的漫画之所以给我别具一格的感觉,是因为他对经典的解读都与当下孩子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有观念引领的“意义”,还有认知拓展的“意思”,更有审美涵养的“意味”。
要知道,孔子本来就不是一个古板的老夫子,他即使承担着“弘道”的重大使命,也从来不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派头。他的思想是活泼的,他的言行是灵动的,所以,少年在理解《论语》的时候,当然也可以思路清奇一点,灵机一动的时候多那么一点,甚至能适当地玩一玩有趣的“梗”,这样,所有的“理”,就不是一味药,而是像钱锺书先生说的那样,“如水中盐,蜜中花”,没有什么痕迹,却蛮有味道,不知不觉中入脑入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要建立起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所谓开放式的学习,所谓有质量的思考,一定是在一个较为平等、鼓励提问、允许质疑的情境里发生的。像有点憨、有点灵的“点点”,在和他的父母、老师互动对谈时形成的那种氛围感,很像卜劳恩的《父与子》,特别健康。“小不忍,则乱大谋”——点点竟然安慰起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暴躁的老爸;“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爱看电视的点点挨批了,他却反过来责备爱刷手机的妈妈,哈哈……当然,孩子不是只会顶嘴,更会有自觉的反思、真诚的自省。
假如孔子复生,翻阅这一本《少年读论语》,估计会发出一句欣慰的感叹:嗯,吾道不孤啊!
吴志翔
美学博士、《小学生时代》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