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斩舰,还说你不是修仙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4章 孤欲取天下

阳国这些年的改革,自然不仅仅是军事改革。

对社会各阶层的改造,也在加速当中。

而欧阳志成最为自得的三项举措,其实外人都不太理解。

一是在全国各地选择大量有一定习武资质的少年,悉心教导。

由景籍和随忠作为这个训练营的正副主官。

景籍是武力担当。

曾经是欧阳志成御者,对欧阳志成忠心不二的随忠则负责给少年们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

二是招募天下各种有奇思妙想的人,让他们和能工巧匠们配合,进行各种发明创造。

三,则是终于找到了魏鞅当年那个小伙伴,以高官厚禄将其请回阳国,让他尝试复刻当年魏鞅所做的事。

前两项进行得其实非常顺利。

大量洞明境、乃至瑶光境,且死忠于欧阳志成的年轻武者纷纷涌现,欧阳志成将来也会指导他们进入第四境。

并让他们大量试错,看能不能推开前往第五境的大门!

而阳国在科技方面的积累,也突飞猛进。

农具和农业生产方面的改革,已经让阳国的仓廪充实,百姓能填饱肚子。

各种可以应用到军事领域的发明,比如新型的投石机、弓弩,以及冶炼技术的提高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阳国军队的实力。

之前攻打荆国时,欧阳志成虽然动用了新训练的骑兵,也展示了马蹄铁的作用。

但还是将马鞍、马镫等藏了起来。

等到将来逐鹿中原时,这些东西定能让天下都为之失声。

最不顺利的,当属复刻魏鞅研究的尝试。

魏鞅的那个小伙伴名为魏篠,同样是出自魏氏旁支,旁得比魏鞅还远。

甚至很多人怀疑他家是自称魏氏之后,往脸上贴金的那种。

魏篠年轻时和魏鞅的关系不错,一起参与过魏鞅的不少研究。

欧阳志成特地接见过他几回,听他的叙述,不像作假。

但是此人或许是真没什么天赋吧。

政务方面的能力,其实中规中矩。

为人处世也还不错。

但是没什么想象力,也不擅长搞研究。

据他说,魏鞅在研究的,是不需要打熬身体,不需要站桩练武就能提升实力的方法。

魏鞅曾提到,妖兽无需练武,就能不断提升实力境界,这是为什么?

——或许天地中有一种物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帮助提升一切生物的实力。

妖兽和精怪天然就能吸收这些东西,所以人类若食用妖兽血肉,就能帮助迅速提升武道修为。

这些物质也是有害的,所以人若吃了未经处理的妖兽肉,武道修为提升得更快,但也更容易变异失控。

而妖兽没有正常的神智,也是因为这种物质的影响。

那么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

妖兽为什么能自然吸收?

人为什么却不能。

魏鞅对这个疑问展开了深入研究,解剖过不少妖兽。

还偷偷摸摸地解剖了一些刚下葬的人类尸体。

想要对比看看,究竟有没有什么器官,是妖兽共有,而人类没有的。

“那他找到了吗?”欧阳志成问。

魏篠的表情有点怪异,在欧阳志成的再三盘问之下,才老老实实回答:“没找到。鞅坚持认为,既然妖兽身上并没有多出什么器官,那人类肯定也具有能吸收那种特殊物质的器官。”

“之所以人类不能吸收那种物质,是因为人类懂得趋利避害,知道那种物质对身体有害,于是想办法主动不去吸收。久而久之,人类就失去了吸收那种物质的能力。”

“而我觉得,人是特殊的,很可能并没有那种奇怪。他之所以没有在妖兽身上找到吸收特殊物质的器官,是因为那器官很小,我们看不见,或是别的什么原因。”

欧阳志成沉吟许久,最终挥了挥手,“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其实他倒是觉得,魏鞅的想法更有说服力。

不过,强扭的瓜不甜。

既然魏篠并不认可魏鞅的理论,强令他去按照魏鞅的路线研究,反而不美。

反正自己又不是没钱没人。

再开一个课题组就是了。

~~~~~

随着时间推移,欧阳志成播下的种子,都陆续长大——他的各项改革措施,军队改制,人才培养等都初见成效。

除此之外,一些儿子也成年了。

群臣早已请立世子,欧阳志成随便考察了一番,便将嫡长子立为世子。

这家伙不是太蠢,而且反正他注定要做六十年的世子——假如他能活到八十岁的话。

不过欧阳志成觉得他肯定活不过自己。

所以无所谓了。

初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孩子还有点新奇感。

现在玩了几十次,儿女都记不清生了多少。

几百个是有的。

孙子孙女更是数千。

大部分他都视作路人。

少数天赋异禀的,他会怀着养成的乐趣,稍微关注一下。

这次所立的世子,很不幸,属于欧阳志成见都没见过几面的。

立了世子不久,欧阳志成的正妻赵氏就病逝了。

没办法,欧阳志成的两个正妻,一个出自赵氏。

一个叫做姞姜,乃是前天子的嫡亲妹妹,现在天子的亲姑姑。

姞姜还有继续生存的价值,而且为人也很不错,从不干涉欧阳志成。

赵氏呢,虽然年轻的时候人美,也有足够的教养,但是赵氏的烙印太深了。

现在既然立了她的儿子为世子,她就必须病死了。

如果不病死,而是落水而死,或是摔倒致死,或者干脆暴毙,那就太不正经了。

还是病死比较合适。

世子没有足够的智慧猜到母亲的死因,也没人敢对他说三道四,因此在灵堂里上哭得真情流露。

比起一年也见不到几回的父亲,还是母亲与他更加亲近。

欧阳志成其他的子嗣都有些叹息。

尤其是聪明点的。

知道世子的母亲既然在这节骨眼上死了,世子的位置就不可动摇了。

有些人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谋划。

欧阳志成面带悲色地接洽各方来吊唁的宾客,随后面无表情地与赵国的世子,赵理的嫡长孙赵勀见了一面。

等到赵勀啰里吧嗦地说完外交辞令,欧阳志成开门见山道:“孤欲取天下,赵氏可为盟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