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儿啊,爹心里苦啊
永乐十一年,八月。
暮秋的晨曦悄然洒落,为金陵帝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凉意。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市,在清晨的微光中显得格外宁静。然而,那斑驳的城墙却并未因阳光的轻抚而焕发出璀璨的光芒,反倒散发着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气息,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金陵帝都那古老而厚重的城墙,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记忆。它曾见证过无数的风云变幻,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与战火的考验。此刻,在这略带凉意的秋晨中,城墙的砖石仿佛都在沉睡中苏醒,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然而,这韵味并非是阳光下的熠熠生辉,而是一种仿佛来自幽冥的神秘光泽,为这座古老的帝都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此刻,帝都城门口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密密麻麻的京师百姓如同潮水般汇聚于此,他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原来,就在不久之前,当今天子朱棣御驾亲征北伐鞑靼,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得蒙古本部的鞑靼大汗不得不向大明俯首称臣、纳贡求和。皇上更是慷慨大度地敕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彰显了大明王朝的天威浩荡。随后,皇帝又率领着英勇无畏的将士们一路进军到擒狐山,在那巨石之上刻下了豪迈无比的碑文:“翰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风尘,永清沙漠。”
这一壮举,堪称自汉唐以来的伟大胜利,其功绩之卓著,丝毫不逊于封狼居胥的传奇。这不仅是大明王朝的荣耀,更是整个华夏民族的骄傲。今日,乃是皇帝凯旋回朝之日,这一盛事令举国欢腾,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城门口,满心欢喜地迎接这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他们用最真挚的热情和最崇高的敬意,盛赞着大明王朝这位伟大的领袖。
然而,谁也未曾想到,就在这看似祥和欢乐的背后,一场惊天的阴谋正在天街城内悄然上演。原本应该是充满喜悦和安宁的场景,却瞬间被一片混乱和血腥所取代。天子的车辇在突如其来的袭击中变得破烂不堪,那些原本象征着皇权尊严的装饰和帷幕,此刻都被无情的劲弩射得千疮百孔,仿佛在诉说着这场阴谋的残酷与凶险。
而在这场可怕的袭击中,就连一向以骁勇善战著称的汉王朱高煦也未能幸免。一支冷箭如鬼魅般袭来,准确无误地射中了他。只听得一声惨叫,朱高煦从他那威风凛凛的战马上重重地栽落下来,瞬间陷入了生死未卜的险境。那些射向车辇和朱高煦的箭尖,闪烁着诡异而令人胆寒的寒光,很显然,这些箭头在事先就被精心地淬过了剧毒。哪怕只是被轻轻地擦破一点皮,中毒者都可能陷入命悬一线的绝境,足见这阴谋策划者的狠毒与决绝。
“汉王遇刺,快传御医!”惊恐而尖锐的呼喊声瞬间划破了天空,原本喜庆祥和的气氛瞬间被恐惧和混乱所取代。人们的尖叫声、呼喊声、奔跑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天街城瞬间陷入了一片哀鸿遍野的惨状。
乾清宫中,气氛紧张而压抑。太子朱高炽与赵王朱高燧两人面色凝重,一边激烈地争论着什么,一边脚步匆匆地走进宫殿。他们的步伐慌乱而急促,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着他们。进入宫殿后,两人来不及整理衣冠,便匆忙跪地请安。
“父皇,孩儿听说天街刺杀一事,过……过来问安。”太子朱高炽的声音颤抖着,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的额头布满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滚落,仿佛断了线的珍珠。他的呼吸急促而沉重,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不料,朱棣听了这话,缓缓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他的动作缓慢而沉重,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千钧之重。他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愤怒和疑惑的光芒。他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每一步都像是踏在众人的心尖上,让人心惊胆战。
朱棣自顾自地说道:“我这次御驾亲征,历经一年之久的浴血奋战,好不容易打得阿鲁台那贼子抱头鼠窜,狼狈不堪。本以为此次凯旋,能为大明带来长久的和平与安宁,却没想到在这即将踏入家门的时刻,竟然会遭遇如此卑劣的阴谋!”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愤怒和不甘。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带着无尽的寒意。
说到此处,朱棣那胖胖的身躯不禁颤抖了一下,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眼中闪烁着的怒火仿佛要将整个宫殿都燃烧起来。
太子朱高炽听到父亲的这番话,顿时吓得身子一哆嗦,原本就苍白的脸色此刻更是毫无血色。他急忙低下头,眼睛不敢直视自己的父亲,仿佛只要与那愤怒的目光对视一眼,就会被瞬间吞噬。
赵王朱高燧见老头子发怒,也是吓得浑身一颤,赶忙乖乖地垂下了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整个宫殿里一片死寂,只有朱棣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压抑和恐惧。
顿了顿,朱棣的目光缓缓地从两个儿子身上扫过,那目光仿佛两道冰冷的利剑,让人不寒而栗。他轻声问道:“老二的伤势如何?”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寂静的宫殿中却显得格外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斤的重量。
“爹,那些刺客实在是心狠手辣,在箭上淬了毒。不过好在太医救治及时,老二只要休息几日,应该就没有大碍了。”太子朱高炽赶忙回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庆幸和颤抖。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变得发白。
听了这话,朱棣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总算稍稍放下了一些,脸上的神情也稍微缓和了一点。但那愤怒和疑惑的神情依然笼罩着他的脸庞,让人不敢轻易接近。
紧接着,他又满脸铁青地看向太子朱高炽,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喷薄而出。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充满了责备和不满:“要不是老二侦查得及时,提前侦查到了反贼的动向,你今天来,恐怕就不是问安这么简单了吧?”他的话语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朱高炽的心头。
这意味深长的话语,吓得朱高炽顿时手足无措,额头上的汗珠更是如雨般落下。
“我……爹啊……我这……”朱高炽结结巴巴地说着,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样子。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恐和无助,仿佛一个迷失在黑暗中的孩子。
朱棣冷冷地扫了他一眼,怒喝道:“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叛党兴风作浪,你这个国,到底是怎么监的?!”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房顶都掀翻。
太子朱高炽就像一个被霜打了的茄子,瞬间蔫了下去。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只能跪倒在地上,低垂着头,不敢发出一丝声音,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朱棣见他这副模样,心中的怒火更是如火山般爆发。
“赵王,你立刻带着五城兵马司的人,还有你麾下的锦衣卫,封锁城门,全城搜捕,一定要给我查清楚!”朱棣的声音如雷霆般在宫殿中炸响,充满了威严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些反贼是何时到的京城,何人安排,有何用意,经何人接应,都要给朕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都不许放过!”他的目光坚定而决绝,让人不敢有丝毫违抗。
赵王一怔,随即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仿佛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连忙领命:“儿臣遵旨!”说完,便匆匆转身离去,准备执行朱棣的命令。
汉王府内,此刻弥漫着一片沉重而压抑的气氛。
府内众多的侍女和姬妾们,此刻都用担忧的目光望着那道魁梧的身影,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恐惧。
汉王妃韦氏迈着轻盈而谨慎的步伐,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她的声音温柔而关切,如同春日里的微风:“王爷,您刚苏醒,饮酒伤身呐。”她的眼中满是对丈夫的心疼和忧虑,那神情仿佛能滴出水来。
朱高煦回头望了一眼这个温婉貌美的丰腴女子,强颜欢笑,试图掩饰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你们都下去吧,让我一个人静静。”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决绝,让人无法拒绝。
众人听了这话,虽然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舍,但谁也不敢违背自家王爷的命令,只能识趣地纷纷退下。
朱高煦望着那高高的宫墙,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和绝望。
他的确叫朱高旭,却莫名其妙地成了朱高煦。一场突如其来、无法解释的意外,将他毫无防备地卷入了这大明王朝的风云变幻之中。
穿了也就穿了吧,毕竟来到了这辉煌壮丽的大明帝国,还能够亲眼目睹这汉家男儿统治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如何展现出其风华绝代、举世无双的魅力。
可是为什么偏偏穿成了汉王朱高煦?
那个在历史长河中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的造反王爷,那个最终因为谋反失败而被做成烤肉的朱高煦。
提及这位仁兄,那些以造反为业的专业户们恐怕都要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作为永乐大帝朱棣的嫡次子,朱高煦在靖难战役中曾经表现得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朱棣即位后,将他封为汉王,藩国定在云南,但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妄图谋取太子之位,甚至放纵私兵劫掠,僭用乘舆器物,阴谋策划夺嫡争位,种种恶行,令人发指。
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煦竟然不知悔改,再次起兵造反。最终,在宣德皇帝的亲征下,他不得不投降。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被废为庶人的悲惨结局,最终被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成为了一摊令人毛骨悚然的烤肉,他的诸子也相继被杀。
仅仅因为朱棣那句“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的话语,朱高煦便心生妄念,野心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无法遏制。最终,却被那位看似仁慈的好大侄儿朱瞻基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落得个身败名裂、死无全尸的下场。
堂堂一位大明亲王,最终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被活生生做成烤肉,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奈何命运无常,木已成舟,朱高旭也不得不无奈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他,如今成了大明汉王,朱高煦。
自从苏醒之后,朱高煦的内心一直处于极度的矛盾和挣扎之中。他曾经犹豫不决,思考着是否要凭借自己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奋力一搏,依靠着朱棣曾经对自己的偏爱,试图窥探一下那张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
然而,当他的头脑逐渐恢复清醒,理智重新占据上风的时候,朱高煦便毅然决然地将这危险而疯狂的念头狠狠地掐灭在萌芽之中。
如今是永乐十一年,太子朱高炽早已被确立储君之位,甚至朱棣还立了太孙朱瞻基。
那个表面上看起来大腹便便、憨厚老实的太子大哥,实际上却是个深藏不露、大智若愚的厉害角色。在朝廷之上,他的势力早已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更是得到了一众朝臣的衷心拥戴和坚定支持。
更何况,太祖朱元璋以武力开国,大明王朝尚未从元末乱世的战火硝烟中完全恢复元气。一场靖难之役,更是让这片土地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大明天下的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永乐帝朱棣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又常年兴兵北伐,使得整个国家上下都对战争充满了深深的痛恨与厌恶。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在的大明王朝迫切需要的是一位能够推行仁政、与民更始的圣贤仁君,而不是一位锐意进取、穷兵黩武的开拓之主。
而太子朱高炽,那个看似愚钝的铁憨憨,实际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符合时代需求的完美储君人选。
反观朱高煦自己,看看世人对他的评价:凶狠、乖戾、淫荒、狡黠、险狼……几乎没有一个正面的词汇。
包括朱棣在内,在世人的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嚣张跋扈的一介武夫。
就算是朱棣曾经对他偏爱有加,甚至确实动过立他为储君的心思。
但“只能马上取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
朱高煦性格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再加上他如今这声名狼藉的恶名,就注定他与那张梦寐以求的龙椅无缘!
再次深深地叹了口气,朱高煦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心中的想法也愈发不可动摇。
如果继续对那张龙椅念念不忘,执迷不悟地追逐那虚幻的权力梦想,只怕他最终难逃被做成瓦罐鸡烤肉的悲惨宿命。
正在此时,一个神情木讷的少年郎缓缓走了过来。他的步伐沉稳而缓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稳重。
他恭敬地向朱高煦行礼,声音清脆而坚定:“父王,母妃有孕在身,您就别再折腾了。”
朱高煦抬起头,仔细打量了这孩子一眼。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更加复杂的情绪,愈发觉得自己的命运充满了悲哀和无奈。
这是汉王世子朱瞻壑,朱高煦如今的便宜儿子。
“儿呐,爹心里苦啊!”朱高煦无奈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与无奈。他的眼神变得空洞而迷茫,仿佛失去了灵魂。
过了半晌,朱瞻壑这才缓缓应声道:“唔……”
朱高煦望着眼前的儿子,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