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仙家醒来开始的文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新电影筹备

年前两天燕书都没有选择回家,每次过年都一样,一群大人围着聊些家长里短,然后总能把话题引向年轻人。

年纪小点的就是成绩,年纪大点的就是结婚。

可能老一辈的思想都是这样,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为了给孩子铺好所有的道路,仿佛自己的人生这样就完美了。

读书一个坎,结婚一个坎,生孩子一个坎。

过完了,自己也就能颐养天年,弄孙含饴了。

只是现在的年轻人想得花,玩得花,都是巴不得晚点结婚,多潇洒两年。

就这样,谁还乐意听他们唠叨啊。

燕书就是这样,每天都躲在酒店的房间里,拿着笔记本电脑上敲敲打打,然后不断比较着纸质的笔记本。

笔记本上都是燕书一笔一划记录下来的,脑子中未来各个电影的细节,包括导演、主演、上映时间、版权等等。

既然第一部的《西虹市首富》已经拍完并且进入到后期阶段,过不了多久就可以上映了。

那剩下的事情就是按部就班,根据陈祉希给出的宣传策略走一遍就好,已经用不着动什么脑子了。

和老爹约定的赌注更是不用担心,先不说电影质量燕书有着极大的把握外,发行中更是有亿达这种国内第一院线的公司,这还需要担心排片吗?

哪怕是来了什么天灾人祸的不可抗力因素,燕书大不了就去求求爷爷。

我治不了你,我爷爷还治不了你了吗?

燕书用着右手掰算着需要自己亲手捧红的女明星,差点就一只手算不过来了。

直到自己真的需要找一些女角色十分出彩的电影的时候,燕书突然犯了难。

仔细盘算了从2012年到2024年的高票房电影,票房是一个比一个高,甚至三十几亿,四十几亿,五十几亿的。

要知道,四年前的2008年全年的国内总票房也只有43亿元,甚至还差了《战狼2》票房十亿。

但谁都知道,那只是国内观影人数增加和原先荧幕暴涨所带来的增长。

真要说《战狼2》是华语电影第一,估计京哥自己都说不出口。

然后看了这几年不错的电影中,燕书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能突出女主演的电影,甚至只要是刻画细心点的电影,都不是很多。

2012年《泰囧》,就是三个男人的戏。

2013年《西游降魔篇》,纯靠星爷的名气,唯一的亮点居然是纹章。

2014年《变形金刚4》,外语片。

2015年《捉妖记》,胡巴你想演吗?

2016年《美人鱼》,同降魔,两个亮点,一个是张雨奇的衣领够低,一个是郑总够有趣,电影说一般都有些印象分了。

2017、2018《战狼2》和《红海行动》全是男人大戏,有几个女角色也不是很出彩。

后面就是《哪吒》、《八佰》、《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满江红》。

额,也难怪贾铃能成为一些女性在电影圈中的标杆了。

在一群大男人戏中脱颖而出,别说好不好,你就说票房高不高。

如果真要说是能捧女星的电影,那真是少得可怜。

原谅燕书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的是《七月与安生》,毕竟影后双黄蛋还是同一部戏这样的事情,让燕书记不住都难。

一想到如果是刘怡菲和杨蜜去演,燕书只能微微一硬表示尊敬了。

不管是女人相爱还是扯头发,只要是两个美女,就很戳燕书的xp。

只是,这俩就是演个电视剧都扛不住戏,更别说是电影了。

冥思苦想了半天,燕书罗列出了不少虽然票房没有达到吓人的地步,但口碑还不错的电影出来。

《北京遇上西雅图》、《你好,李焕英》、《无名之辈》。

但根据燕书再往深了看,突然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

都是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双向奔赴。

《北京遇上西雅图》,也算是燕书头脑风暴了很久才想起的电影。

里边最亮眼的汤维不必多说,有着一堆如果的女神。

不得不说,导演薛小路真的是国内最懂得挖掘女性感性思维的导演。

整部电影以一个女性的思维来看待一段不那么正经的感情。

那种男女之间不说却默默影响的关系。

要对汤维说对不起了,那部电影之后的翻身仗,我得交给万千了。

论演技,万千不差甚至更胜一筹。论气质,不管是破碎感还是淡淡的诱惑力,色气而不骚气的“柳如是”一样不差。

而《你好,李焕英》里张小飞那种淡淡妈系味道的角色,燕书更愿意交给丫丫来演。

虽说这种温馨感人一些的电影中,过于突出的颜值会影响到观众体验,但亚洲神术的化妆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用一些特殊处理把颜值降低一部分,尤其是丫丫那种浓颜系的女生需要把脸部一些特征柔化掉。

至于刘怡菲和杨蜜,燕书想把他们放进同一部电影当中。

《左耳》。

6号的时候,《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上映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这部投资5000多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000万的电影,最终在国内收获7600万的票房,并且全球票房3200多万美元。

就此引发的青春电影热度一直到2024年依旧没有停歇。

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国内的观影群体在这些年已经向青年人群靠近,而这部分人群大多是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压抑的读书时代,青春美好的幻想以及爱而没结果的朦胧,最终成为泡沫般的愿景。

青春片永不过时,但青春片形式一直在变化。

青春电影刚出那会,所有影视公司都投向了言情小说的版权,而其中大部分都存在着恶俗的堕胎出轨等情节。

《致青春》在片尾有堕胎,《同桌的你》堕胎,《匆匆那年》还是堕胎,好在《左耳》删除了堕胎的剧情。

说实话,要是有更好的选择,燕书也不会挑《左耳》的,但它猫眼7.9的评分,已经说明,这已经是青春片中的天花板了。

而且,让刘怡菲顶替陈都零,杨蜜代替马思淳,起码在票房上能增加2000万。

至于娜札嘛?

燕书是真的想不出来什么好电影配上这么个花瓶。

这条鱼,还是先吊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