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设立责任边界,促进孩子自主成长
孟子曾训示:“心勿忘,勿助长也。”这句话对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颇具启发性。
本书所说的“看见孩子”,就是“心勿忘”,是指教师和家长要对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保持敏锐的教育心,给予孩子持续的关注和陪伴,不在孩子的成长中缺位。
举一个反面例子,有的父亲因过于专注于事业或社交活动,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了解太少,甚至出现这样的尴尬状况:当被问及孩子目前就读哪个年级时,他们会一时语塞,犹豫不决地回答:“好像是四年级吧……”继而不得不转头向孩子妈妈确认,“对吧?”这并非笑话,现实中的确有些家长(特别是父亲)在对子女的陪伴和教育中严重缺席。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感,让孩子按照自身规律和节奏成长;而不要越俎代庖,陷入揠苗助长的教育误区。
在学校教育中,有的班主任包揽一切,犹如保姆般事无巨细地掌控班级各项事务,无意间剥夺了孩子们自主历练和自我成长的机会;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灌输知识,滔滔不绝地讲解,却忽视了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探究机会。
在家庭日常互动中,父母也时常会在无意间模糊了与孩子之间的责任分界线,进而可能妨碍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养成。例如,有的家长会在晚间在家长微信群“求今天记事”或者问“今天的英语作业是什么”,然后再补充一句:“我家娃是英语课代表,她说在黑板上写了今天的作业,但自己忘记写了什么了。”虽然这是很简单、很平常的事情,却反映出父母与孩子在责任归属上的混淆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记录作业是孩子最基本的学习职责之一,就如同教师必须牢记自己的课程安排一样。倘若孩子某天确实遗忘或由于特殊情况未能记录,应当让他们学会主动采取措施,如利用电话手表、微信等方式自行联系同学获取作业信息,而不是依赖家长为其承担遗忘的后果。这样做才有助于孩子逐步树立起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并在实践中提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些情况类似于职场现象,当发现下属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缺乏管理意识的领导者习惯亲力亲为解决问题,而非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和指导团队成员。而优秀的领导者则懂得通过赋能和激励下属来提升团队效能,不断强化下属的责任感。
家长需警惕过度干涉与替代,应秉持适度放手的原则,学会在教育过程中适时退后一步,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孩子自我认知、自我成长,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建立起责任感与内驱力。
要充分理解和践行这一教育理念,我们不仅要有智慧的远见卓识,更需具备敏锐而深刻的教育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