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教你识人心懂人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说林 上:诸多有启发的历史小故事

1 商汤讨伐夏桀,建立商朝,但是怕天下人说自己贪,就要把天下让给务光。但是又怕务光接受,就派人对务光说:“商汤杀了国君,然后想把杀国君的恶名分给你,所以要传天下给你。”务光听了,于是投河自杀。

这个故事,是讲君主怎么搞公关,设出套路,来建设自己的美名的。这个故事,也是故意来恶心禅让说的。它讲,尧所谓的禅让给许由、务光,实际是作秀。当然,本故事是段子。

2 子圉把孔子推荐给太宰,太宰跟孔子谈完了,子圉进来了,问感觉怎么样。太宰说:“我见了孔子,再看你,就好像看一个小虱子。哈哈。好,我这就把他推荐给国君。”

子圉怕国君重用孔子,于是就对太宰说:“如果国君见了孔子,也会觉得你像个小虱子。”太宰于是就不推荐了。

这里说的就是马太效应,矮子只能招比自己还矮的人。如果任用官员这种事,叫别人去做,别人就会选比自己更差的。所以,在官员任用方面,君主最好亲力亲为。

3 有人献给楚王不死药。看门的拿着送上去,一个仆人听说这是不死药,就抢过去,一把吃了。楚王大怒,要杀这仆人。仆人说:“有人献上这不死药,我吃了它,您杀了我,那这就是死药了。这就是那人欺骗你。杀了无罪之人,而表明有人欺骗您,不如放了我。”于是就不杀了。

4 秦康公修了一个台子,花了三年时间。这时候,楚国起兵,要去打齐国。任妄对秦康公说:“如果国家饥荒,会招致别的诸侯起兵来打,国家闹瘟疫、国民劳作疲累、国家内乱,也都招致敌人来打。您筑台子花了三年时间,现在楚国要起兵,我怕他是名义上攻齐,时机是袭击咱们。不如进行战备。”秦康公赶紧戍守东境,楚国人也就不起兵了。

这里谈的是声东击西的策略,楚国假装去打齐国,实际是要打秦国。同时,它也指出了哪些行为会招致亡国。

5 魏文侯提出向北面的赵国借道,去打更北面的中山。赵国国君不答应。他下面的臣子劝说:“应该答应。魏国进攻中山,但是不能拔取,魏国就会疲惫,他疲惫了,我们赵国就地位重起来了。魏国就算拔取中山,也不能越过赵国而拥有它。这样,用兵的是魏国,得地的却是我们。您就答应他吧。但是你答应他的时候,不要露出高兴的样子,那样他就知道咱们是有利的了。您要表现得很不情愿答应的样子。”

这可以和假虞灭虢对照着看,借道我们这里去打别人,最后我们可以断了你的归路,然后把战争成果据为己有。这就说明,越过别人的地盘去占领某一地区,是不现实的,别人只要断你归路,你就回不了家了。比如,对于秦国来讲,越过中原地区去打东方的齐国,就是危险的,因为中原的韩魏两国只要背叛秦国,半路堵住秦军的归程,秦军就有去无回了。被断掉后路的军队,军心必然大乱。

6 鸱夷子皮侍奉田常,田常离开齐国,逃走去燕国。鸱夷子皮背着文牒。子皮说:“您听说过涸泽之蛇的故事吗?泽干涸了,蛇都只好逃走。有个小蛇对大蛇说:‘你在前面走我跟着,人们都觉得这就是蛇而已,一定会杀咱们的。不如你叼着我,这样走,人看见了,一定觉得你是神君。’于是,大蛇就叼着小蛇上了马路,人见了都躲避,说:‘这是神君啊。’现在你穿得阔气,我穿的差,如果你当我的仆人,当我的使者,人家就觉得我一定是大国卿相。所以你不如当我的仆人。”

田常于是就背着文牒,跟着鸱夷子皮。到了旅店,旅店主人接待他们极其恭敬,还把酒肉都献上了。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逆向思维。通过这个故事的启发,我们可以寻找创新思维的路子。

7 温县的人到周天子的洛阳,周人不接待,问他:“你是客人吗?”

他回答:“我是主人。”但是问他住哪儿,又说不出来,于是官吏把他抓起来了。

官员审问他:“你不是周人,却说是主人,怎么回事?”

这人回答:“我小时候读诗经,上面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么,我就算天子的臣啊。岂有做了人的臣还是客的呢?所以我说是主人。”

于是放了他。

当我们说到一个概念时,比如主人、客人,对话双方需要对它定义清楚。洛阳人说的客人,是指洛阳人与外地人的区别,是以区域作为定义的。而这个温县人的回答,给主人客人的定义则是周朝人和非周朝人。所以,这是禁不起推敲的。

作者举这个例子,目的就是反对那些私学家和言辩,认为这些人通过玩概念,逃脱法律制裁,所谓“儒以文乱法”,就是这样的吧。

8 绍绩味喝多了,睡着了,结果把自己的皮裘丢了。宋国君就说:“喝多了都会丢皮裘吗?”

绍绩味喝说:“夏桀喝醉了,把天下都丢了。《康诰》说:‘毋彝酒。’喝酒,天下会失去天下,匹夫失去性命。”

这个故事是想说,喝酒误事。人一定要戒酒。人在酒后,就会冲动,惹出祸乱来。

9 管仲、隰朋跟着齐桓公北伐孤竹国,春天去的,冬天回来,结果迷了路。管仲说:“老马智力高,可以用一下。”于是把老马放开,走在前面,于是找回了路。

然后,在山中又没了水,找不到水,隰朋就说:“蚂蚁冬天是住在山的阳面,夏天呆在山的阴面。蚂蚁窝下面一寸,就会有水。”于是去掘地,顺着蚂蚁窝往下挖,果然找到水。以管仲、隰朋这么聪明的人,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也去向老马和蚂蚁学习而不觉得难为情。现在的人愚蠢,还不肯学圣人的智慧,这不就错了吗?

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人要多学习。管仲向老马请教,人也应该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里倒并不是关注老马是不是能认道——其实未必。

10 鲁穆公派自己的几个儿子去晋国和楚国当官,这是为了加强邦交,表示与晋或楚结盟。犁鉏说:“如果儿子掉水里了,请越国人来救,越国人虽然善于游泳,但是这么远,孩子肯定也活不了了。如果失火,去海里取水来救,海水虽多,火也灭不了。远水不救近火。晋国和楚国虽然强大,但是齐国离咱们最近,晋楚能救得了我们吗!”

(意思是反对和晋楚搞关系。这里想说的是,求远处的强的人,不如求近处的人。与远方的人结盟,不如与近处的人结盟。这也就构成了近交远攻的结盟策略。不过,这一策略也有问题,那就是使得你无法进攻近处的国家,从而直接扩张自己的土地。

所以,另外也有远交近攻的结盟策略,也是有其实用性的。

到底哪个策略好,是要根据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客观情况选择的。)

11 周公旦战胜了商朝,又向东进攻东夷的商盖国。辛公甲说:“大的难攻,小的易于屈服。不如先让小的都服了,再一起攻大了。服众小以劫大。”

于是就进攻九夷(各个东夷国),最后汇攻商盖,商盖于是也被攻灭。

这里的进攻策略,就是先弱后强。通过攻占小的,集合小国的物力人力,可以扩大自己的实力,然后再攻大的强的。先弱后强的进攻策略,往往是明智的。商盖是大国。

12 鲁国有个人善于织屦,他妻子善于织缟,他们打算迁居到越国。有人说:“你们一定会穷的。”鲁国人问:“为什么?”答说:“鞋子是为了穿的,但是越国人光着脚,缟是做冠用的,但是越国人被发。你拿自己擅长的,去不可用之国,能不穷吗?”

这说明的道理,是人能否富贵,与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有关。社会需要打仗时,那么武士就能尊贵,社会需要做鞋子的,那么鞋匠就能发财。所以,一个人的技能,是不是能够被社会选择,要看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有的人能诗能赋,这换在古代就能中个举人,当官,但是到了别的时代,则只能去做教书的。近代社会,随着电子科技的兴起,就出现一批电子新贵,那些会编程序的成了高收入群体。可见,社会的需求一直是变化的,就像这个故事说的鞋子在北方好卖,在南方滞销,不懂得这个道理,人就找不到能发财的赛道。

13 田伯鼎喜欢养士,并且救护了自己的国君,白公胜也喜欢养士但是造了国君的反。他们喜欢养士是一样的,干的事却是相反的。公孙友自己把脚砍了,但是他事奉和尊重百里奚,竖刁也自宫了当官宦,却是谄媚齐桓公。俩人自刑是相同的,但目的是不一样的。惠施说:“一个精神病往东跑,追他的人也往东跑。往东跑是一样,目的则不同。所以说:干的事一样,不可不审察和区别啊。”

这段话,是讲形式和实质的不同,行为一样,都实质不同。比如公孙友砍了自己的脚,是为了劝说国君,竖刁自宫,则是为了讨好国君。所以,认识事物要深入本质,不能只看表面的行为。

14 秦武王叫甘茂在仆和行事这两个官中选一个当。行事是使者,出使诸侯的。别人劝甘茂说:你不如选仆。您本来就替国君出使诸侯,您当了仆,还照样出使诸侯,等于是把两个官都当了。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兼两个官。这样的话,就可以扩充自己的权力。一个人兼两个官,就可以把两边的权限结合,从而便于给自己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