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千古一帝——秦始皇
第一节 身世成谜,少年多磨难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本名嬴政,出生于战国时期的赵国邯郸。他的母亲叫赵姬。据《史记》记载,嬴政的父亲是吕不韦。
吕不韦在赵国曾经找了邯郸女子做妾,年轻漂亮又善于舞蹈的。这个女子的姓名不详,史书上称之为“赵姬”,意思是赵国的女子。
这个赵姬后来成了异人的夫人,并生了儿子嬴政。
公元前267年(秦昭襄王四十年),秦世子病故。公元前265元,秦昭襄王将次子安国君嬴柱立为世子。嬴柱把他最喜欢的爱姬立为正夫人,称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此时年仅30岁,还没有儿子。如果华阳夫人未来生了儿子,她的儿子是理所当然的世子。但是按照古人的最佳生育年龄与平均寿命,华阳夫人很可能不会再有生育。那样的话,在将来继位后,世子花落谁家还不知道,理论上所有嬴柱的庶子都有机会。
嬴柱有20多个儿子,排行居中的叫异人。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一直被嬴柱所冷落。那个时候,诸侯之间流行相互“质子”,就是将诸侯王的儿子(或孙子)派到对方国家当人质,以此保证两国之间的友好。异人这个不起眼的王孙,被秦国派到赵国当了人质。
尽管有人质在赵国,作为好战分子的秦国还是动不动就攻打赵国。这样的话,赵国对异人也没有什么好的待遇。出入没有车马不说,连生活都很困窘。除了生活上的不称心,异人还要担心生存问题。万一哪天赵国被秦国彻底激怒,将异人这个人质杀了泄愤也不是没有可能。
吕不韦到赵国的邯郸做生意,看见异人的落魄潦倒,用他商人的眼光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他说:“此奇货可居!”直译成白话,是:把这个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
于是,吕不韦找到异人(后改名“子楚”),谋划一桩大生意:通过帮助异人当上帝王而实现自己的阶层跨越。两人一拍即合。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都说是吕不韦故意将怀有自己骨血的赵姬送给异人,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在未来去继承秦王的位子。这样吕不韦就能确保自己的荣华富贵。
但根据《史记》的记载,是异人在与吕不韦喝酒时看上了赵姬,主动向吕不韦索要的。吕不韦当时还很生气,但想到自己已经在异人身上投下了巨资,不能因为一个女子而功亏一篑,也就是假装慷慨地答应了。赵姬此时的确有了身孕,吕不韦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可以确定的吕不韦没有要求赵姬隐瞒怀孕的事,隐瞒纯属赵姬“自匿”。太史公也没有说赵姬跟异人在一起后多久后生子,只说“至大期时,生子政。”“大期”的意思是足月,但到底是跟吕不韦“足月”还是跟异人“足月”,太史公没有明说。如果是后者,说明嬴政并非吕不韦的骨血。但太史公又明确指出了“姬自匿有身”,这就让嬴政的身份充满谜团。毕竟古代没有准确验孕的技术,赵姬自认为有孕,也可能是“乌龙”。
身在赵国的秦公子异人,处境非常糟糕。因为秦、赵之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与血腥。就在嬴政出生前一年,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长平之战。在这场战争中,秦国坑杀了赵国45万名降卒,导致每一个赵国人都有亲人死在战场上。这种情况下,待在赵国的异人,随时都可能被赵国处死泄愤。
公元前257年,秦国派大将王齮围攻邯郸,赵国的危在旦夕。赵国君臣想杀死异人。异人和吕不韦密谋,拿出巨额黄金送给守城官吏,得以出城,逃到秦军大营并顺利回国。不过,赵姬和嬴政就没有办法带走了。
接下来,直到公元前251年,赵姬、嬴政为了活命而东躲西藏。好在赵姬的娘家是赵国富豪,有足够的财力与能力将他们隐藏,这对孤儿寡母才得以保命。
这十年中,孤儿寡母具体受了哪些苦难,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不过史书上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二十多年后,秦王嬴政以征服者的身份,再次踏足赵国都城邯郸时,只做了一件事情——屠杀!他先是掳获赵王,然后将剩余40万赵国兵众全部活埋。最后回到他童年的住所,将所有邻居处以极刑,无一人幸免。前两种情况,在秦国的对外战争中,不算新鲜。但屠杀邻居这件事,很明显是因为私人恩怨。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薨,世子嬴柱继位为王,史称孝文王。楚孝文王封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异人为世子。异人当了世子后,在赵国躲藏的赵姬和嬴政的身价暴涨。赵国不再追杀二人,而是将二人找到并恭恭敬敬地护送回秦国。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薨,世子嬴柱继位为王,史称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封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异人(此时已改名为“子楚”)为世子。异人当了世子后,在赵国躲藏的赵姬和嬴政的身价暴涨。赵国不再追杀二人,而是将二人找到并恭恭敬敬地护送回秦国。
秦孝文王继位一年之后去世,世子异人继位,史称秦庄襄王或秦庄王。秦庄王尊奉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也终于熬出头,被尊称为夏太后。秦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公元前247年,即位三年的秦庄王后去世,12周岁的世子嬴政即位,史称秦始皇。这时的吕不韦权势更大,获得了“仲父”的称号,这是当时的帝王对宰相重臣的最高称谓。吕不韦自此十几年掌握着秦国军政大权。
第二节 剪除吕不韦,铲掉嫪毐
嬴政即位时年仅12周岁,国政暂由他的母亲赵姬和“仲父”吕不韦掌管。赵姬年轻美艳,没多久就和吕不韦旧情复发。
然而,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吕不韦担心与赵姬的关系会引起麻烦,便决定与赵姬疏远。为了不让赵姬不满,他设法为她寻找一位男宠,以便自己脱身。
吕不韦在为赵姬挑选男宠时颇费心思。他千挑万选,选中嫪毐并收为宾客。通过吕不韦的巧妙策划,嫪毐的名声传遍后宫,从而引起了赵姬浓厚的兴趣。
赵姬想让吕不韦将嫪毐送入后宫,但后宫中绝不能有男人,除非是宦官。吕不韦于是安排嫪毐假装受了宫刑,然后进宫服侍赵姬。赵姬通过贿赂官吏,使嫪毐得以保留男子身份,进入后宫后,他与赵姬关系亲密,赵姬对吕不韦及其他男宠失去了兴趣。
嫪毐逐渐获得赵姬的宠爱和丰厚赏赐,甚至在宫中拥有了很大的权力。由于缺乏有效的避孕手段,赵姬怀孕了。为了隐瞒真相,她借口需要换个环境躲灾,搬到了雍地。嫪毐随行,家中奴仆多达数千人,还有千余人求官职当其宾客。
赵姬因与嫪毐关系密切,偷偷生下了两个儿子。母亲给自己生了两个异父的弟弟,“异父”权势熏天,母亲也大权在手。这对嬴政的统治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嫪毐不仅在宫中横行无忌,还通过赵姬的关系,试图插手朝政,图谋更大的权力。
此外,还有一个“仲父”,更是大权在握。雄心勃勃的嬴政要想亲政,必须剪除吕不韦和嫪毐。首先,他开始削弱吕不韦的权力。嬴政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将吕不韦的亲信一一排除,使其在朝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嬴政还利用吕不韦的一些过失和失误,公开指责他的行为,逐步削弱他的威信。
在处理吕不韦的同时,嬴政也在密切关注嫪毐的动向。嫪毐由于在宫中的特殊地位,常常行为放纵,甚至图谋不轨。嬴政掌握了嫪毐的许多罪证,决定一举铲除这个巨大的威胁。他秘密调集兵力,准备在适当时机发动行动。
公元前238年,嬴政采取了果断的行动。他率领亲信和近卫军,在一次朝会中,突然发动袭击,逮捕了嫪毐和他的党羽。嫪毐的势力被迅速瓦解,他本人也被处以极刑。赵姬因与嫪毐的关系,也被软禁,失去了对朝政的影响力。
在铲除嫪毐后,嬴政将矛头对准了吕不韦。吕不韦失去了嫪毐这个内应,孤立无援,权力也大大削弱。嬴政利用吕不韦的过失和失误,发动了一场政治清洗,将吕不韦的党羽一一排除。最终,吕不韦被迫辞职,离开了秦国的权力中心。
吕不韦虽然离开了朝廷,但嬴政并未放松对他的监视。吕不韦被贬至河南洛阳,但他仍然心存不甘,试图东山再起。嬴政得知后,决定彻底解决这个威胁。他以谋反罪将吕不韦处死,彻底铲除了这个对他统治构成威胁的人物。
通过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嬴政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还扫清了统一天下的障碍。他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是秦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也是嬴政个人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在吕不韦被铲除后,嬴政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推行了一系列法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有效。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统治能力,为日后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嬴政还大力推行法治,重用法家学者,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他任用李斯为相,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规范官员的行为,整顿吏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嬴政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强大,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盛的国家。
嬴政的这些改革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严苛的法令和沉重的赋税,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引发了一些不满和反抗。然而,嬴政以铁腕手段镇压了这些反抗,维持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吕不韦和嫪毐之乱的平息,标志着嬴政在政治斗争中的胜利。他通过果断的手段,铲除了两个最大的政治威胁,为秦国的统一和强盛扫清了障碍。嬴政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使得他成为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在吕不韦和嫪毐被铲除后,嬴政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他开始集中精力,进行一系列的对外扩张和统一战争。通过对内的整顿和对外的征服,嬴政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吕不韦和嫪毐之乱的平息,不仅是嬴政个人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秦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一事件的处理,展示了嬴政在面对复杂政治局势时的智慧和勇气,为他日后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嬴政通过这一系列的政治斗争,逐步建立了自己在秦国的统治地位,并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第三节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军事成就之一。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秦国逐一击败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这场战争不仅奠定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也为中国未来的统一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争夺霸权。秦国地处西陲,地势险要,资源丰富,加上商鞅变法后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大为增强,逐渐成为七国中最强的国家。其他六国虽然各自强盛,但相互之间矛盾重重,无法形成统一战线,这为秦国的统一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嬴政即位后,秦国积极进行军事准备。秦始皇任用优秀的军事将领如王翦、蒙恬、李信等,整顿军队,训练士兵,加强军事装备。同时,他通过外交手段分化瓦解六国联盟,孤立各个国家,使得秦军在每次战役中都能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作战。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遵循“各个击破”的战略。他采取逐一击破的策略,先攻打较弱的国家,再逐步蚕食较强的国家,最终实现统一。
公元前230年,秦国首先向韩国发动进攻。韩国国力最弱,已难以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秦军迅速攻占韩国都城新郑,韩王安被俘,韩国灭亡。此役后,秦国控制了中原地区,为进一步进攻其他国家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元前228年,秦国发动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是当时较强的国家之一,但因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国力大不如前。秦将王翦、杨端和率大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被围,赵王迁被俘。公元前226年,赵国正式灭亡。秦国通过灭赵之战,消除了东面的强敌,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疆域。
公元前225年,秦国向魏国发起进攻。魏国虽然在战国时期曾一度强盛,但此时国力衰弱,难以抵挡秦军的攻势。秦将王贲率军攻打魏都大梁(今开封),用水淹城,魏国都城陷落,魏王假被俘,魏国灭亡。魏国的灭亡,使得秦国在中原地区的控制更加稳固。
楚国地处南方,国土广阔,人口众多,是秦国统一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公元前224年,秦国决定全力攻楚,秦将王翦、蒙恬率领大军南下。楚国虽有项燕等名将,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楚国灭亡。楚国的灭亡,标志着秦国基本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
燕国地处东北,国力较弱,且内部不稳。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北上,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燕王喜逃亡辽东,被俘后自杀,燕国灭亡。燕国的灭亡,使得秦国在北方的统一大业接近完成。
齐国是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公元前221年,秦国发动对齐国的进攻。齐国君主不战而降,齐国的抵抗十分微弱。秦军迅速占领临淄,齐王建被俘,齐国灭亡。至此,六国全部被秦国统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他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修筑长城以防御外敌,并实行严苛的法制以维护社会秩序。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但也因其严苛和高压,引发了社会的不满,为秦朝的迅速覆灭埋下了隐患。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结束了战国时期七国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这一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其次,统一的度量衡、文字和法制,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次,修筑长城等一系列防御工程,增强了国家的安全,抵御了外来侵略。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战争,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得秦国迅速崛起,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他的成就,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也在后世得到了高度评价。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存在许多争议。他在统一过程中采取的高压政策和严苛法令,虽然在短期内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但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他的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等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尽管他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其统治风格和手段也招致了许多批评。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不仅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结束了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统一时代。秦始皇通过统一战争,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成就,尽管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第四节 魂断沙丘灰飞烟灭
秦始皇嬴政的晚年是他生命中最为复杂和充满矛盾的时期。他在位期间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开创了诸多伟大的政治和军事成就。然而,他的晚年却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对永生的渴望,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政治阴谋和斗争。
一、对永生的追求
秦始皇晚年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他对永生的执着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秦始皇对死亡的恐惧日益加深。他认为自己肩负着统一和治理天下的重任,不能接受生命的终结。因此,他派遣方士四处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多次派遣方士徐福带领数千童男童女东渡大海,寻找蓬莱、瀛洲等仙山,以求长生不老的秘方。
这些求仙问道的行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在国内引发了许多不满和质疑。尽管如此,秦始皇仍然痴迷于追求永生,甚至不惜采用各种神秘和迷信的方法,试图逃避死亡的命运。然而,这些努力最终都未能实现他的愿望,反而加重了他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
二、宫廷内的权力斗争
秦始皇晚年,宫廷内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由于秦始皇没有明确立储,太子的位置始终悬而未决。这给了许多有野心的权臣和皇子以可乘之机。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因性格刚直,多次劝谏父亲不要苛政,逐渐失宠,被派往边疆驻守。赵高和李斯则在朝中权力逐渐扩大,成为了实际上的权臣。
赵高是秦始皇的宦官,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对皇帝的阿谀奉承,逐渐赢得了秦始皇的信任。李斯则是法家代表人物,他的变法主张和强硬政策深得秦始皇的赞赏。这两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进行权力斗争,互相利用和排挤,使得秦国的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和动荡。
三、修建陵墓与大型工程
秦始皇在位期间,除了追求长生不老,他还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防御工程。最著名的就是万里长城和阿房宫。这些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特别是修建始皇陵,更是耗费了无数人力,动用了数十万劳工,历时数十年才初步完工。
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之一。陵墓内布满了精美的陪葬品和逼真的兵马俑,展现了秦始皇的伟大和权威。然而,这些宏伟的建筑工程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许多百姓因劳役而死,引发了广泛的怨恨和不满。
四、巡游与健康状况
秦始皇在晚年还进行了多次巡游,他认为通过巡游可以彰显自己的权威,亲自视察地方,解决地方上的问题。然而,这些巡游并未能如愿以偿,反而让他的健康状况愈发恶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突然病倒。
当时,秦始皇的病情迅速恶化,随行的赵高、李斯和胡亥(秦始皇的小儿子)急忙进行应对。他们为了防止消息外泄,决定秘密处理秦始皇的病情和死亡事宜。最终,秦始皇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境内)去世,享年49岁。
五、死亡后的权力交接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联合起来,进行了精心策划的权力交接阴谋。他们伪造了秦始皇的遗诏,命令长子扶苏自尽,立胡亥为帝,即后来的秦二世。这一阴谋成功实施,扶苏被迫自杀,胡亥登基成为秦朝的第二任皇帝。
胡亥即位后,赵高和李斯迅速掌握了朝政大权,实行更加严苛的统治。胡亥在赵高的怂恿下,滥杀无辜,激起了更大的民愤和反抗。秦朝在胡亥的统治下,迅速走向衰亡。
六、秦始皇的遗产与影响
秦始皇的死不仅标志着一位伟大帝王的陨落,也预示着秦朝的迅速覆灭。他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他通过统一战争,结束了战国七雄的纷争,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其次,他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为后世的中国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
然而,秦始皇的严苛统治和高压政策也导致了巨大的社会矛盾和反抗。在他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导致秦朝迅速覆灭。秦始皇的统治方式和政策,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秦始皇的死带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反思。他的功与过,在历史长河中交织在一起,成为后世探讨和评价的重要课题。尽管他的统治充满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成就和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七、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
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他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他的苛政、焚书坑儒、修建大型工程等举措,也引发了广泛的批评和争议。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较为客观,既肯定了他的统一大业和政治成就,也批判了他的暴政和残酷。近代以来,随着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对秦始皇的评价也趋于多元化。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人则批评他是一个残暴的独裁者。
无论评价如何,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功绩和影响是无法忽视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完成了祖辈未竟的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尽管他的统治方式和政策存在许多争议,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秦始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之一。陵墓内布满了精美的陪葬品和逼真的兵马俑,展现了秦始皇的伟大和权威。
兵马俑坑中的陶俑栩栩如生,展现了秦军的强大和威武。这些陶俑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秦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1987年,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