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江东从此无鼠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7章 再起兵戈

严毅对招揽周泰之事十分看重,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将简牍展开,反复观看。

从裴寂反馈的情况来看,招揽周泰的难度很大。

自古明主招贤,必先察其境内,擢拔本土俊杰,以固根本,而后图远。此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也。

历史上的孙策能将周泰轻易揽至麾下,正是缘于孙氏在九江郡非凡的影响力。

黄巾之乱时,孙坚以佐军司马一职参与平叛,他的第一支部曲就是从九江郡招募的淮、泗之兵。

孙坚死后,孙策、孙贲等孙氏子弟继续在九江郡频繁活动,使得孙氏一直在郡内保持着较高的声望。

就连袁术攻略九江时,也要借助孙氏在九江的影响力,来为其开疆拓土,甚至一度有将孙策任命为九江太守的想法。

而袁术日后反悔,将许诺给孙策的九江太守一职收回,恐怕也有担心孙氏在九江坐大、不好控制的原因在里面,此举也成为袁术和孙策决裂的开端。

相比孙氏,严氏在九江的声望和人脉就要差太多了,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绝大多数九江人,都只知孙策而不知严毅。

因此,在招揽周泰这件事上,严毅从一开始就处于绝对的劣势。

他要费尽心思,才能争取来一丝招揽的可能,而孙策什么都不用做,周泰自己就会去投靠他。

两者相比,真是令人无语。

严毅唯一倚仗的,就是他有一些前世记忆带来的信息优势,可以让他抢在孙策之前,先行招揽。

至于如何招揽,就有些头疼了。

只是去一封书信,肯定是不行的。托人去请,又没有合适的人选。

周宓虽然和周泰是同族,但她毕竟只是一介女流,和周泰也有多年没来往了。

严毅左思右想,始终拿不定主意,该从何处着手招揽周泰,便去询问周宓的意见:“我欲征辟周泰为将,只是苦无良法,你有什么建议吗?”

周泰乃是周宓的族弟,若是受严毅征辟为将,对周宓也是大有裨益之事。她凝眸深思了一会,轻声道:“周泰和他母亲感情极深,事母至孝。对朋友也是信义为先,护友如护己。少君若是能得周母相助,事情就成功七分了,再得其一二挚友之言,此事将水到渠成。”

严毅暂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于是道:“你在府中也是无事,便替我想想如何打动周母之心。”

周宓轻轻嗯了一声,望着他的脸庞道:“两家往来频繁,情谊方得深厚,妾身与周母本是亲族,往年关系也颇融洽,不如让妾身先遣几个亲厚的族人,回下蔡看看情况。”

严毅沉吟道:“运城距离下蔡有三百里路程,往来一趟耗时颇多。派去的人定要精挑细选,若能说动周母,我必不吝重赏。”

周宓点了点头,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忽然浮起一抹担忧之色:“本来周玉最适合做这件事,只是好几日没看见他了,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严毅对周玉不甚在意,微微皱眉,沉声道:“周泰性刚烈,你这弟弟虽然擅长讨妇人欢心,但其脾性与周泰南辕北辙,反为不美。周母机敏,在对待亲子的前途问题上,必然万分慎重。如今既已有亲族之情为依托,还是遣忠厚之人过去,更容易获取周泰母子信重。”

不得不说,男人和女人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有时候是截然不同的。周宓想了一会,轻声道:“少君言之有理,妾身知道该怎么做了。”

严毅提醒道:“周泰似有远游之意,此事你要抓紧进行,不要耽搁。”

周宓郑重点头。

接下来的几日,严毅的理政重心开始由政务转向军务。

原本他是想在六月中旬起兵征伐邹他,但是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打乱了他的部署,令他不得不提前发兵。

事情的起源还得从李傕说起。

李傕攻占长安后,虽然控制了献帝,但其势力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对关东的影响力有限。为免关东生乱,李傕遂命马日磾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太仆赵岐共同出使关东,试图安抚关东诸侯。

除此之外,李傕还有意拉拢袁术、打击袁绍,于是让马日磾顺道拜授袁术为左将军、阳翟侯。

但是袁术并未将李傕放在眼里,不但扣押了马日磾,还借故夺走了他的符节,用来征辟自己的部属。孙策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封为怀义校尉,朱治因为得到袁术和马日磾的共同看重,被表为吴郡都尉。

朱治乃是孙坚旧部,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劝孙策早日脱离袁术自立,然后独自前往钱塘赴任。

孙策日后脱离袁术自立,与朱治的劝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朱治到了钱塘后,勤于事务,笼络人心,很快就招募了一支部曲,再加上他的家乡故鄣距离钱塘很近,两城相距仅有百里,因此朱治依托两城,势力发展很快。

快到了什么程度呢?

历史上的朱治就是从钱塘直接起兵,仅凭麾下部曲,在没有依靠孙策的情况下,便将许贡彻底击溃。

如果把孙策比喻成一头猛虎,那么朱治就是一头嗅觉敏锐的恶狼。

当钱铜被严毅击溃的消息传到钱塘时,朱治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若是他能将距离钱塘仅有六七十里的邹他部吞入腹中,他的实力必将迎来一次飞跃。

不过朱治此时尚未完全掌控钱塘,他必须获得钱塘令和当地几家大族的支持,方有充足兵力征讨邹他。

这就给了严毅反应和纠错的时间。

如今的形势是,严毅准备从运城发兵,自东向西征讨邹他。朱治打算从钱塘起兵,自南向北突袭邹他。严毅为了安定新占之地,在运城耽搁了一些时日,而朱治为了获取当地其他势力支持,在钱塘也延误了一些时间。

势单力孤的邹他在夹缝中苟延残喘,其败亡早已注定,区别只是谁能抢先吃下这块肥肉。

严毅得知朱治有起兵征伐邹他的迹象,也是惊出一身冷汗,急忙下令诸将召集部曲,即日兵发仁城。

军令发布后,运城安定祥和的氛围顿时就变得紧张起来,不但城门关闭的时间从酉时提前到了申时,城池周围的斥候也明显开始增多。

与此同时,一名名塘骑怀揣严毅亲笔书写的信件,从城门疾驰而出,奔向各方。

(流感中招了,状态不大好,今天可能只有一章,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