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大官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5章 启程开封

虽然最后的胜利者并不是大金,而是后发制人的后起之秀蒙古人,但是无可争议的是,整个华夏大地陷入了第一次君主集权的异族统治。

至于蒙古人的统治,比起金人来说只好不坏,甚至汉人成为了当时最底层的人种。

而武植从来到这个时代起,就注定肩负着改变这个悲剧结局的责任,甚至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像岳飞那般,不破贼人誓不还。

既然赵佶肯写信来询问他的意见,那么就说明此刻他肯定是犹豫不决的,所以武植打算立即动身再次前去东京。

至少在武植的印象里面,他实在是记不清有过这一段谈判的历史了。

可能是一千万石粮食对于偌大的大宋来说,可能轻于鸿毛也不值一提,所以也就没有被写进史书吧。

不过目前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阻止宋徽宗答应这件事情。

任何事情一旦有了开端,那么必定就会被变本加厉的索取,压榨,而武植也深刻的明白,宋朝现在的妥协,甚至将钱粮什么的都无条件的给这些金人,那就无异于是在花钱给自己修建坟墓。

这群游牧民族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他们也向往富裕的江南,向往中原水润的美女,所以他们渴求的就是征服这片土地。

最后武植思量再三,只是选择这次出行带上了自己的亲弟弟武松,把整个水泊山庄再次托付给了白胜等人。

至于其他众人,虽然也不知道为何武植忽然就要再次启程前往开封,但是看着自家大哥如此凝重的表情,他们也都纷纷没有多问,而是郑重地承诺了一定会守好水泊山庄的。

于是武植在和几个夫人告别了之后,离开了水泊山庄。

倒是走的那一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阎惜娇那个小娘子追出来,说什么也让武植先娶了她再走。

阎惜娇心里明白,这个男人这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而这次等待,又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了。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武植和阎惜娇的关系几乎已经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只是由于武植这几天实在是太忙了,加上阎博醉心研究重甲几乎不吃不喝,所以他们的婚事也就迟迟没有定下来。

对于二人的事情,武植的几位夫人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有才的男人总是招人喜欢,这也算是她们三个人内心认定的事实了。

而且阎惜娇倒也算是一个乖巧可人的女人了,除了出身不太干净以外,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缺点。

最终武植是连哄带骗,哄了足足半天,并且十分郑重地承诺这次等他一回来就会迎娶她过门。

因为武植确确实实是不想给自己喜欢的女人一个简陋并且没有准备的婚礼,加上现在两国的关系十分紧张,他实在是没有时间再拖下去了。

不然一旦赵佶答应了和谈,那么这一个被压榨好几百年的屈辱开端就已经拉开了序幕。

直到下了山,武植才将这次的事情,以及赵佶信上的始末意义都告诉了武松。

由于自己和赵佶的微妙关系十分复杂,所以这件事情几乎也只有武植,武松以及林冲知道了。

由于林冲身份比较敏感,加上他如今还要帮着花荣训练山上的士卒,所以武植这次也没有选择叫上林冲一起。

经过了上次的事情,白胜也是好说歹说卸任了水泊山庄原本六百士卒的统领之职,无奈的武植只好将一千六百多个士兵打乱,随即重新分配,交由花荣和林冲两个有经验的人一起训练。

“大哥,那群胡虏真是太可恨了!!”听完这件事情,武松也是恨得咬牙切齿的,义愤填膺的对武植说道。

一千万石粮食,可能对于一个王朝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其中更为主要的是金人使者的那份狂傲,无条件进献,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不就是相当于让他偌大的大宋向他大金俯首称臣吗??

虽然武松不能明白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但是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与此同时,开封府里面,坐在龙椅上面的赵佶也同样不是特别淡定。

现在整个朝堂都已经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势了,所有人此刻都是惶恐不已。

这些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恐怖的大臣们,此刻却没有一个主张拒绝金人耻辱性质的要求。

相反的,以蔡京为首的文官集团,此刻都是纷纷劝赵佶答应金人的要求,就当破财消灾了。

而高俅则是带领着诸多武将,不停的给赵佶灌输着战争会给他们大宋带来的损失,会让他们的子民受到多大的损失。

同时,关于金军的残暴以及能征善战,高俅那是添油加醋的不止一次给赵佶提及。

到最后,赵佶倒是没感觉到有多么恐怖,反倒是弄得底下一众大臣人心惶惶,纷纷都要求赵佶答应这次谈判。

但是赵佶身为一个皇帝,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虽然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题,北宋建国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倒也算得上是国泰民安了,国库更是充盈无比,一千万石粮食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只是一串单纯的数字罢了。

但是赵佶心中想的其实很简单,身为国土面积这么大的帝国皇帝,他实在是不愿意向这些金人低头。

因为他也有属于一个帝王的骄傲,他不愿意死后被人暗地里面戳脊梁骨。

但是同时,他也明白高俅绝对不是危言耸听,金人的作战能力是恐怖的,一旦来到中原,那将是一个极其恐怖的事情。

试想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冲进来一伙几十万的铁骑肆意践踏,那对于他们中原来说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灭顶之灾。

讨论了半天,赵佶没有听到任何反对的声音,看向这些肱骨大臣,赵佶头一次觉得有些失望。

最后一脸无奈的赵佶只能宣布退朝,这件事情让他再考虑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