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水泥与修路

他正愁没有靠山,如今上司竟是同榜,且曾共餐言谈,此乃天赐良机!以对方之才,必不会久居此地,定将建功立业,自己先入为主,对此地更为熟悉,还等什么?...

现成的靠山,自当速速投靠!

于是,楼崇魏迅速前往表忠,知无不言,竭诚尽节。

果然,此人胸有丘壑。

未几,便邀他一同剿匪。

所谓剿匪,不过是楼县令的自谦之辞,他那县衙哪有什么能人,不过是派人打探消息,探寻山贼藏身之处罢了。

不出所料,一无所获。

他这边毫无进展,那边却很快传来捷报。

同知大人剿灭匪徒百余人,其中包括二十余女眷孩童。

这些匪徒在鹤宜县深山建寨,开垦荒地。

然而所开之地难以自给,便常掠夺百姓钱粮,至于外地商人,更是惨遭杀戮。

如此行径,旨在掩盖罪行,避免官府严查。

鹤宜县令得知此事,只觉天崩地裂。

?直至需派遣兵马前去剿匪,他才恍然知晓那帮匪徒的藏匿之处与所作所为。

他难逃玩忽职守之咎。

他这县令之位岌岌可危,皆因那些匪徒背后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深山之中,竟藏有一座铁矿。

然此刻,这座小型铁矿已近乎枯竭,仅剩些许残余。

此矿不过数年前才被采尽,开采时长、运输方式、铁器销往何处……身为县令的他竟全然不知。

林祥命人细细审讯,从中嗅到了熟悉的气息。

现今这位首领乃近两年才崭露头角,前任首领因病去世,铁矿的销售与运输皆由前任首领一手操办,当时的二把手,如今的首领对此知之甚少。

仅知晓他们会将铁矿运至某处,之后便可脱身,银两分文不少。

这让林祥回想起在南疆遭遇的山匪,那煽动山匪之人后来亦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惜,经辨认,前任首领眉间并无痣痕。

林祥一边命人继续审讯,以期寻得更多线索,一边派人四处探查,看是否有其他铁矿遗漏。

他深知这些匪徒定已搜查殆尽,但仍盼能有漏网之鱼。

至于矿洞中那些被视为废物的矿渣,林祥却视若珍宝,悉数收集运出。

此乃宝贵之物。

他反复试验的水泥配方,正需这些矿渣作为原料。

此外,他从这些匪徒手中获得了霖海府的第一笔财富,虽与一座小型铁矿的收益无法相提并论,但至少让库房不再只有那可怜的两千多两银子。

有了银两,便可大展拳脚。正值时宜,林祥立即发布告示,招募人手开垦荒地、种植红薯。

无奈,现有熟地皆已播种,他不能贸然毁掉即将成熟的庄稼去种本地人未曾见过的红薯。

若真如此,红薯收获之前,他的官声便已毁于一旦。

新开垦的土地肥力不足,林祥又派人传授堆肥之法,并指导他们如何种植红薯。只要是务农之人,无不对堆肥之法趋之若鹜。

即便此刻尚不知堆肥效果,众人也听得聚精会神。

张大石乃府城周边村落之人,家中兄弟众多,无固定田地耕作,时常在城中寻活计。告示一出,他听闻有人宣读,便立刻报了名。

去城外开垦荒地,按面积计费,还管一顿饭。他盘算着,自己一天至少能赚十文钱,自然欣然应允。

他在城中寻得的短工,通常也不过七至十文一天,而这开垦荒地并非短暂的活计,若能持续一月,他便能赚得三百文钱。

真正开始劳作后,张大石心中暗自庆幸,那午饭竟是敞开供应,他可以吃个痛快。

他身材高大,食量也大,平日里若非农忙时节,他从不敢放肆吃饱,生怕浪费粮食。如今这里杂粮饼与野菜汤管够,偶尔还能在野菜汤中见到蛋花或油星,比家中日常伙食还要丰盛。

吃饱喝足,他干劲更足,平均下来,一天能赚十四至十六文钱。

若非招募已满,他真想将三个弟弟也唤来一同劳作。

楼崇魏见府城有所行动,他便紧随其后,亦步亦趋。

府城开垦荒地?

他亦随之开垦。

府城栽种红薯?

他亦紧跟其后,种上红薯。

他们县财政拮据,那便精打细算,总能挤出些土地来效仿。

有样学样。

他已询问过红薯之事,若同知大人所言非虚,那实乃大幸。府城那边富庶,连村落都比他们这里的生活水平高,皆因土壤更为肥沃。红薯若真有如此奇效,对他们这种贫瘠之地而言,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见他如此积极,其余五个县的县令私下里都骂他厚颜无耻,贴得如此之快,显得他们迟钝不会来事。

尤其是鹤宜县的县令,他还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呢!

于是,一个接一个,纷纷效仿上头之举。

不就是开垦荒地、栽种红薯吗?

管它真假有无,如今上头说有用,那便是有用!

资金短缺?县衙没钱,那便想方设法筹措!...

无论是自掏腰包,还是转嫁负担,总之,六个县都一同投身于开垦、堆肥、栽种红薯的行列中。

所幸此地毗邻江南,紧邻江南北部边界,从那边运送红薯秧苗颇为便捷,因此不愁货源,价格亦颇为亲民。

除了关注红薯种植事宜,林祥还时常光顾府学。

府学内有三十余名秀才,年纪尚轻,对于同知大人的到来,府学众人激动不已。这可是今年的状元郎,更是本朝首位,极有可能也是唯一一位六元及第的状元郎!

称其为文曲星下凡,亦不为过!

因此,众人皆挺直腰板,展现出最佳的精神风貌。

万一能被看中,收为门生,那便意味着前程似锦!

林祥目前虽无收徒之意,但给予些许指导、传授些学习方法,以及捐赠些书籍,还是轻而易举的。文教,亦是考核的重要一环。

况且他人手紧缺,这些府学的秀才可是既廉价又好用的劳动力,岂能错过?

他们大多为本地人,即便非府城本土人士,也是来自其他县。能供他们读书的家庭,通常非贫苦之家,或是大姓,或是大户,有的甚至家中已有官员。见自家子孙被同知大人点名到衙门帮忙,无不积极配合,绝无反对之声,丝毫不担心会耽误他们的学业。

笑话,能在同知大人身边办事,是他们的荣幸。若能沾染些文气,那便足以让他们受益终身!

因此,当林祥银两短缺时,便举办了一场赏花宴,实则是一场“募捐宴”。府城的大户们纷纷积极响应,无一缺席,来的都是家中的话事人。

他们心中不安啊。

同知大人上任已有一段时日,先是剿匪,后是开垦荒地,忙得不可开交,却始终未曾召见他们。

他们摸不清同知大人的态度,心中忐忑不安。

所以,此次前来,他们都做好了破费的心理准备。然而,在听完大人的讲话后,原本的破费变成了大出血。

大人要修路了,这些路段会分段进行,他们若愿意捐资修建某一段路,便可为其立碑,并赋予命名权。

他们是本地人,这可是提升声望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一些有钱却无地位的商户,这笔钱他们掏得心甘情愿。

虽然有人怀疑同知大人可能是借此名义敛财,之后或许并不会真正行事或只是敷衍了事。但只要他爱财,那便是好事。有时候,就怕他无欲无求,没有弱点。然而,随后城里的举动让众人都确信,同知大人是真心实意要修路!

为此,城中的青壮年以及周边村子的青壮年都被迅速吸引到了府城。

先前错过招募开荒机会的人们,无不懊悔得直跺脚,这次机会,他们誓要紧紧抓住,不再错失。

林祥起初并未急于修路的念头,然而一场大雨过后,除了官府近旁的主干道,其余道路皆变得泥泞不堪,难以行走。

俗语云:要致富,先铺路。林祥已掌握水泥配方,材料齐备,资金也到位,修路之事,势在必行!

因资金有限,目前修缮的重点集中在人流密集的主干道及路况极差的地段,同时,对于部分老弱病残家庭的破旧房屋,也一并进行了修缮,解决了漏雨等问题。

张大石的三位弟弟此番均找到了活计。二弟擅长补瓦与木工,负责修缮房屋,日薪十六文;三弟与四弟则参与修路,日薪十三文。若满月工作,四兄弟合计能赚得一千七八百文,实为一笔巨款。

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还享有午餐供应,中午吃得饱足,晚上回家便可少进些食,如此也节省了不少粮食。张大石反复叮嘱弟弟们要勤勉工作,“我开荒时那位差役大哥说,咱们的午饭是同知大人特别吩咐的,还派了秀才老爷来监督。同知大人宅心仁厚,你们可不能让他失望!”弟弟们纷纷应承:“大哥,我们明白!”

新修之路未干时,众人并无太多感触,甚至有些因门前施工而感不便,生意受阻,出行也麻烦。待道路干透,可行人车,众人踏上新路,无不惊叹。

“这竟是石板?怎会如此坚硬?”

“我亲眼见他们铺时如泥般柔软,如今却成了奇迹!”

“路面平坦宽广,一眼望不到头,真是文曲星下凡,无所不能……”

“以后雨天出行再无忧虑,路面真是干净整洁!”

那些曾略有微词的人,此刻皆笑逐颜开,即将修路之处的人们也满怀期待,唯有不在规划范围内的人面露失望。

“为何到我这里就停了?”

“莫非是大人资金不足了?”

“要不我们自筹资金,把这段路也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