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价值
(一)研究对象
新儒学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方面,都受到禅学的影响,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尤为突出。本书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与禅宗思想为基础,在强调阳明心学借鉴禅学的前提之下,梳理出二者的美学思想。从美学的角度,以阳明心学美学与禅宗美学思想的比较作为具体案例,阐明二者在美学思想上的异同,既突出心学美学思想对禅宗美学的借鉴,也强调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美学体系,以便读者能更深刻、多角度地了解阳明心学思想的深刻内蕴。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阐述王阳明哲学思想与禅宗思想的联系,突出心学思想对禅宗思想的改造与吸收。王阳明具有深厚的禅学修养,禅学对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心性本体论、“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等基本观点都对禅学进行了改造与吸收。当然,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心学对禅学的借鉴主要表现在方法论上,二者在具体内容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2.总结梳理二者蕴含的美学思想。阳明心学与禅宗思想从内涵方面都非常关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都强调对生命的体验;从思维方法上都注重以“顿悟”为主的直觉思维;从二者追求的境界而言,都主张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些都与审美体验息息相关,可以说,心学与禅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
3.比较二者在美学思想上的异同。这是本书研究的重点。一方面强调心学美学与禅宗美学思想的类似之处,以突出心学美学对禅宗美学思想的借鉴与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指出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美学体系,它们在审美主客体的内涵、价值取向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二)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
首先,探寻王阳明心学美学与禅宗美学在中华审美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与禅宗的美学思想都属于中华审美文化中的一环,于传统的美学思想有所突破,与玄学美学与理学美学都有不同,形成了以主体性为主的体验美学。
其次,发掘阳明美学与禅宗美学对于人生终极关怀的意义。王阳明的美学思想无论就其本体还是功夫以及境界而言,都与积极的人生意义密切相关;禅宗属于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关注的本身就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但二者在这方面是不同的,前者是儒家的现实关怀,后者侧重于对人心灵与精神的关怀。
最后,对王阳明心学美学与禅宗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突出阳明心学美学思想对禅宗美学思想的改造与吸收,厘清二者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为对王阳明美学思想的再认识提供可资吸取的思想资源,以便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化传承与转化工作。
2.应用价值
(1)整理心学美学与禅宗美学资料,使阳明心学美学思想成为形成现时代思想文化的有益资源,给其他学者研究王阳明思想提供参考。
(2)通过比较阳明美学思想与禅宗美学思想的异同,扩大王阳明美学思想的影响,提升人们的审美欣赏水平与道德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