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资本的来历和基本运作方式
资本是怎么出现的?
资本的背后是分工,是货币。因为分工,所以大家生产的东西必须通过交易才能发挥分工的效率。于是就需要货币,而货币扩张之后,就产生了一些特别的现象。
让我们这样假定:在原来的交易系统中牵涉10个人,10个人分工、生产10种不同的东西,为了互相交换的需要,他们交易的过程所需要动用的货币总量是100元。那么在这里有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限制:如果这个系统推到最极端,以货币所形成的财富统统都累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这个人的财产最多就是100元。然后我们接着想,如果这个系统一直扩大,引进了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复杂的分工,还有越来越多分工所产生出来的物品也进入这个交易的系统中,于是需要用来交换的货币量也就越来越大。如果这个系统扩大1万倍,然后依照同样的极端设想,假设这时还有这样一个人,他独占了货币形式的财富,那这时他能拥有的就是100万元,而不再是100元。
让我们接着问:一个人拥有100元和一个人拥有100万元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就在于扣除掉运用在生活所需之上的钱,剩下的有多少。假使一个人正常生活需要20元,他一共有100元,生活所需扣掉之后,剩下80元。但当他有100万元的时候,并不会因为有了100万元,生活所需就成倍增加。假使生活所需仍然是20元,那剩下多少?剩下999980元,这是量变而必然导致的质变。
生活所需之外,剩下80元,如何运用?可以拿这80元离开既有的交易系统,到更远的地方,到另外一个系统里去交换香料、奢侈品,做奢侈消费。可是如果剩余的财富不是80元,而是999980元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钱全部用在奢侈性消费上,这时会做什么呢?在欧洲18、19世纪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个可能性——在买土地之外去买机器。
货币的扩张从量变到质变,推动了资本的形成。于是这些钱拿去买了机器,变成了资本。这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解释,作为一个历史现象,为什么人类过去的历史上不曾出现资本,或者是这种工业资本以前没有存在过,而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才进入资本的时代,开始有了资本的运作。这是马克思将资本主义视为一个历史现象,提供给我们的一种看法。
资本的动向:增生—实现—分配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要帮我们解释资本的一种特别的现象,叫作“循环作用”(circular movement),也就是资本的发展是转圈的。不过它不是转回原点,而是依照马克思所坚持的辩证法,转了一圈之后,到达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出发点。
什么是资本的循环作用呢?就是有钱的人拿了他剩余的999980元去买了一台机器,为了生产更多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价值增生”。
拿100万元买了一台机器,这与拿100万元去消费是绝对不一样的。拿100万元去买一个名牌包,这个交易形成,名牌包对你来说价值100万元,这是消费,不是资本。如果你拿100万元去盖一座厂房或是买一台机器,你心里绝对不会认为你是拿这100万元换了一台100万元的机器或100万元的厂房而已。你会想,有了机器,有了厂房,你就可以把100万元变成120万元,变成130万元,甚至变成200万元。
我们在进行投资。让钱变成资本,资本的第一个动向是价值增生,这叫投资。一定是为了要让价值能够增长,才会进行投资。但是资本的价值增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要处理的问题是生产。买机器是为了要增加生产,可是你要记得,产品所具备的是隐含价值,而不是价值本身。
意思是,投资买了机器、买了原料,生产出100万个毛绒娃娃。你说每一个毛绒娃娃可以卖1.2元,所以所有的这些毛绒娃娃价值120万元,但这是你自己假定的。什么时候你才知道它们加在一起是不是产生了120万元的价值?那必须要等到有人愿意花120万元将这些毛绒娃娃全部买走才行,所以这就联系到资本的下一个动向,叫作“价值实现”。从开始的价值增生,到接下来价值要实现,牵涉的就不只是生产,还有交易。
因此第一个阶段,我们要了解的是生产是怎么回事、如何运用生产、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会产出多少的隐藏价值。这部分会涉及后面的章节里要进一步解说的马克思最有名的“劳动剩余价值说”,这是第一阶段动向的重点。即使经过了劳动,产生了物品,也必须要有第二个阶段,就是交易,让内在想象、要求的商品价值在交易中实现,才能够变成价格所产生的回报。
第二部分涉及和生产几乎同等复杂,甚至可能更复杂的现象。在社会分工的架构下,有专业的人在进行商业贸易,以及和商业行为相关的一切活动。这构成了资本的下一阶段。回到上文的例子,原来投资了100万元,买了机器和原料,产生了120万元的商品。在价值实现的第二个阶段,你回收了120万元。可是还有另外一层你要考量,你要记得这120万元不都是你的,必须要经过第三个阶段,在马克思的理论里称之为“价值分配”。这120万元是营收,但它不是利润。在收进120万元的营业额之后,还有麻烦的资本运作的第三个阶段。
有一部分的价值要以工资的形式分配给劳动者,有一部分要以地租的形式分配给房东或地主。另外还有第三部分,你要纳税,所以这部分要分配给国家,给握有公共权力的政府。再之后要分配的才是资本、资金。这个时候还要有机器折旧,先扣掉了一部分。接着剩下来的这些资本,有一些以投资者的个人消费实现,又有一些回到生产上面,变成再投资。
这是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再投资的部分,又形成了资本,这一部分的资本再开始下面的一个循环。循环作用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有三种不同的动向,这同时也说明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设计规划时,为什么分成了三卷。第一卷主要就是要处理“价值增生”,也就是处理生产的问题;第二卷主要是处理“价值实现”,也就是处理资本所牵涉的交易与商业行为;第三卷则处理“价值分配”。
这是马克思在三卷当中设定的不同对象,有不同的关怀内容。这也是他的书那么难写的一个原因,因为它涵盖的范围如此全面、完整。
马克思的意图:彻底解释资本以及它蕴藏的未来
马克思的意图可以分成两大项目:第一,要解释资本和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怎么出现的;第二,要解释资本完整的运作循环。但到这里也还没结束,还有第三个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用意。
马克思给出的解释,背后一定附随着一种改革变化的计划。马克思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对资本的中立客观研究者、描述者或分析者。他不是要告诉你资本是用何种方式运作的,他要告诉你的一直是:在历史的过程当中,资本究竟用什么样的力量,经过了什么样的过程,发挥了这么大的影响,以至于彻底改变了人的生命与生活,把我们从原来的轨道上推到了如今的这样一条歧路上。
他将资本主义视为一个历史现象去认知和理解,受到了黑格尔的影响,与我们所以为的历史不一样。我们想到历史都认为指的是过去的事,但是马克思主义中讲到历史,包括过去、现在与未来。
他要为我们描述的不只是过去到现在资本如何形成、资本主义的时代如何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他要帮我们分析,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当他在解释资本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家,他随时抱持着哲学家的态度与立场。他清楚地判断并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以这种方式运作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剥削劳动者,降低与破坏劳动者作为人的价值。因为资本主义带来的这种破坏,首先它不应该被视为正当,其次,这种破坏背后就蕴藏着资本主义自我毁坏的因素。
如果我们看清楚了这种道理,首先,我们就不应该也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的啦啦队;其次,我们就得到了一种更敏锐、更聪明的立场。我们看得到资本主义当下也许一时风光,一时耀武扬威,但它有一些自身所带来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会比这些沉浸在其中的资本家、资产阶级更明白、更清楚地看到。看到了之后,我们能比他们更早走进下一个阶段,去纠正、去改变资本主义,并且迎来将资本主义所造成的错误予以更正的下一个历史阶段。这是马克思认定的完整解释资本的几个面向,他要进一步刻画时间当中资本循环作用的三个不同的阶段、三种不同连环的动向。另外他要解释资本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社会,这个社会产生了一些什么样败坏的效果,然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离开资本主义,去创造一个更理想的、更美好的社会。